張 恕,高智慧,張淑霞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信息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PPT是Power Point的簡稱,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軟件包中重要組件,有時也叫做電子演示文稿,但嚴格地說,Word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幻燈片等都可以叫做電子演示文稿。通過使用PPT,能夠非常輕松地制作出內容豐富、外觀絢麗、動感十足的演示文稿,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設備的普及,PPT應用的范圍也逐漸擴大,產品演示、廣告宣傳、會議流程、銷售簡報、業(yè)績報告、電子教學等諸多方面都能夠看到PPT的身影,尤其在學校教學實踐中,PPT教學逐漸成為主流的教學模式,老師們起碼不必為粉筆灰塵而煩惱了。
首先表明的是,PPT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是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趨勢。雖然PPT具有淺閱讀和碎片化的后現代特征,但對其利與弊的分析,并不代表強烈支持和一貫反對PPT應用的極端立場,只是將對于PPT利弊的主觀印象一一呈現出來而已,在不同人的實踐和理解過程中,利弊的標準可能會有差別,但是經過研究和討論之后,PPT在人們的心中的表象會更加清晰些,在應用的過程中哪些是應該關注和避免的心理現象會對教學效果有所助益,就如同不經審視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一樣,希望對PPT利弊的分析也是人生審視的一部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如果首先可以對PPT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和判斷,那么就會在應用中理解PPT的含義,并適當地減少PPT對教學效果的負面影響。這就是因為我知道,所以我知道的原因所在。
從PPT誕生開始,有關爭論就沒有停止過,PPT曾使數不勝數的精彩演示文稿錦上添花,也曾讓無窮無盡的愚蠢想法穿上了圖形化的華麗外衣。最嚴厲的批評也許要算來自于耶魯大學圖像大師愛德華·塔夫特[1],他說這款軟件將形式提升到內容之上,暴露了商人將所有事情轉化為銷售宣傳的態(tài)度。最早開發(fā)PPT的企業(yè)家加斯金斯和奧斯丁提醒那些質問他們的人,PPT演示文稿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提議或方案的全部內容,它只是思考成熟的長篇內容的一個簡單總結。他以這款軟件的原始商業(yè)計劃書為例:這個經過反復討論的計劃書共有53頁,而與之相配的幻燈片只列出重點內容,一共才十幾張。然而,自從有了PPT以后,許多商界人士不再撰寫文件了,他們只是在編寫演示文稿,這些文稿只是些沒有細節(jié)、缺乏支持的概要。許多人不喜歡撰寫詳盡文件所付出的腦力勞動[2]?,F在,學校的孩子們也開始用PPT撰寫讀書報告了,孩子們需要按照完整的段落思考和寫作。不過,加斯金斯和奧斯丁并不贊成給PPT強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其實在PPT問世前很久,就有這種要點格式了。
電化教學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還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向往和眷戀的情節(jié),在以前,能夠用幻燈片上課是教師和學生都感到新奇的事物,教師試圖利用這種新穎的手段,一方面緩解板書的辛苦,將書寫板書的時間放在了課堂教學的幕后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節(jié)省了時間;教師的授課會更加細致流暢,教學內容也會相應地增加,課堂上的學科交叉和知識鏈接的情況會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幻燈所演示的實例從顏色、圖片到動畫效果會增強教學效果的貼近性和生動性。另一方面,學生對于幻燈的興趣與好奇,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聽課會更加精力集中;重要的是,幻燈的隱喻可以讓學生聯想到科學技術,使學生能夠將對科學技術的渴望和理想轉化到對知識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然而,如今這一切,在薩弗·保羅的三十年法則面前,逐漸趨向淡化,PPT已經成為教學中一件最平常的事了。
這種國內稱之為幻燈教學方式,就是PPT問世前的要點格式,幻燈的流明和清晰度顯然要比PPT強得多,光影效果更真實,而且幻燈劃過的金屬聲音具有PPT沒有的歷史厚重感。國內的學者和教師大多將PPT與多媒體教學一同討論,有些圖形和影像通過多媒體教學是十分容易表現的,而且也節(jié)省了粉筆板書的時間,使課堂教學的結構更加緊湊。但是,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圖像以及文字內容變化快,學生有時會跟不上教師思路,教師個人表現的成分要大于學生的接受和師生的互動。在實踐中,教師也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和缺點,并且總結為不應該單純追求PPT形式上的漂亮,而忽視了要點和內容;PPT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輔助和參考,教師的作用和影響效果不應該被PPT所代替;PPT演示的過程要考慮到學生的思考和想象空間,學生已經知道了后面的答案和結果,課堂教學就會顯得平淡無奇。[3]
總的來說,PPT的特點適合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十分清楚課程的結構、篇章、內容和練習等信息,筆記和復習也能夠直接用電子文稿,教師備課能夠在框架中,不至于天馬行空,沒有主題和重點。中國高校教學資源網上,各類學科課程的PPT都可以免費下載,節(jié)省了老師的備課時間,減輕了壓力,增進了教師同行的業(yè)務交流。但是同質化的現象也影響了教學創(chuàng)新,尤其是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受眾群體,他們的知識接收和解碼的能力是有區(qū)別的,同質化的現象對教學傳播的整體效果影響更大。同質化表現為路徑優(yōu)勢,首先是路徑的知識,即知道在哪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得到相關的知識;其次是路徑依賴,即在應用路徑所到來的知識的時候,對路徑產生了依賴感;再次是路徑保密,因為路徑所帶來的是知識和信息的有用性、經濟性,對個人的安全感和知識占有的滿足感,從而對同行和學生進行有效屏蔽。教師的授課行為就變成了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了。在網絡公開課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規(guī)模和吸引力的今天,這種對知識的收藏必定會貶值的。
實際上,在應用PPT之前,教師講課本身就是一種多媒體的形式,教師的語言特點、音容笑貌、手勢動作等教學風格在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都是影響師生互動教學的重要多媒體因素。在PPT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式的教學傳播模式中,加入了PPT,師生之間的互動有了隔閡,教師的自由表達受到了局限。在教師—PPT—學生的教學傳播模式中,學生受眾的信息源從一個,變成了教師和PPT兩個,教師—學生之間的現實環(huán)境,變成了教師—PPT—學生之間的擬態(tài)環(huán)境。一般情況下,教師授課是在PPT的提示下的傳播行為,但是當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內容偏離PPT或有一些拓展的話,兩個信息源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同樣的信息以不同的速度達到相同的通道時,工作記憶就不得不將注意力分散于兩種信息源之間,這時就會出現冗余,導致認知負荷超載,損害學習效果[4]。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或在下次課程的教學時,將這些拓展的成分加到PPT中,才能夠減少擬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不確定因素。
一般來說,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會將講稿和電子文稿的要點結合起來,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藝術上的處理都是在幕后設計和預演過的,但是在教學的實際互動中,難免會有突然出現的情況要求教師對相應的知識點或背景知識做適當的介紹,在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進度框架內的這些變化,應該屬于主動的、嵌入式的教學,是教學相長的必然結果。教師如果能夠在框架內有效地增添這些臨時性的知識,對教學效果來說,能夠做到錦上添花,而且這些靈感的突顯和思想的火花,可以在下一次備課中,豐富教學內容,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框架內。PPT應該給予教師的再次備課和學生的復習和理解以充分的思維拓展的空間,PPT本身并不是過于封閉的系統(tǒng),利用網絡的開放性,PPT能夠形成開放的系統(tǒng)局面,有利于知識的聯想和覆蓋,學科的鏈接和互動。
媒介即信息,從PPT的環(huán)境來說,PPT需要較暗的環(huán)境,使人的思想不容易集中和興奮,不利于師生的同步思維。PPT雖然是人體的延伸,但只是身體的延伸,并不代表著心理的延伸,感情的延伸。PPT本身所附帶的媒介信息,影響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主角的地位。在教室講臺中間投影的幕布位置應該讓位于教師,幕布的位置不應該安置在講臺中間,教師在講臺的中間,而幕布在邊上,教師能夠直接吸引學生的目光,而PPT作為教師講課的板書補充,黑板也會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有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片而不是文字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和聯想,一圖勝千言,一幀圖畫的聯想可以讓學生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之間架起記憶的橋梁。教師的課堂講述即在PPT的范圍內,又要超出文稿的限制,而不是換了一種形式的照本宣科或者領讀。可以通過視覺傳播理論中的視覺符號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引導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圖片作為引導學生記憶和聯想的工具,應該是和教學內容有正相關性的,考慮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圖片面前是否能夠和課程具有一定的邏輯聯系,有些PPT中的效果與內容并沒有因果關系或者契合度,這樣的圖片記憶很容易引起邏輯上的混亂,無厘頭式或者閃客式的教學模式或許具有社會學的意義并且能夠使知識的記憶加深,但是知識本身的邏輯關系從此被破壞了。知識成為了人類任意的主觀想象,當然,創(chuàng)新的前提也是想象力,然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卻不能因為刻意地創(chuàng)新而遭到拋棄,否則所謂創(chuàng)新的結果也是無法得到解釋和理解的。
PPT教學中能夠應用到超級鏈接的形式,以用來解釋相關的概念和理論,PPT中的超級鏈接在海量信息面前,需要嚴格地甄別。超級鏈接在傳統(tǒng)中代表的是知識淵博,經過個人多年的深入研究而產生的觸類旁通的現象。在互聯網時代,超級鏈接在計算機強大的運算速度和海量的信息存貯面前,教師可以毫不費力地將知識拓展更加系統(tǒng)地在課堂上展示。
總之,媒體并沒有錯,它只是信息載體,是教學內容的傳播方式,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本身是中性的,產生的影響時好時壞,是大是小,這主要取決于使用者以及所處的環(huán)境[5]??傊?,根據課程的內容不同、教師的個人喜好不同、學生接受程度的不同以及教學內容內容與PPT的聯想程度等,可以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方法和技巧適度地向學生講述和傳播的話,學生的受眾體驗就會更加主動,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就能夠在語言、行動和生命的表達上,獲得更加全面的、真實的多媒體效果,教學過程就會成為人性化的感覺的綜合。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cb85a0100ge8e.html
[2]http://wenku.baidu.com/link
[3]徐寶興.大學PPT教學的調查與反思[J].中國電力教育,2009(8):61-63.
[4]韓宇.PPT應用于文檢課教學的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0(10):55-59.
[5]吳榮華.PPT教學媒體在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軟件導刊,2011(8):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