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軍
【摘 要】“‘學本式卓越課堂”倡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這就給我們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在“卓越課堂”的背景下,體育課堂如何才能更有效。本文從教學的合理分組著手,探討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分組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56
體育學科卓越課堂的有效性是指體育教師遵循體育教學活動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滿足社會和個人的體育價值需求,并引起學生身心素質的變化,并使之符合預定目的的特性,而體育教學中核心的內容,教學是否有效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教學過程中,采用合理的分組方法進行教學能使課堂的組織更加有序,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因此在人多的情況下采用分組教學方法。這樣更能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地實現體育課的目的和任務
分組教學的本質特征是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追求學生個體的教育平等性,為不同類學生搭設不同的發(fā)展平臺,關注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做事的信心,享受學習快樂,享受成功,旨在實施個性化教育。科學的分組,目的在于擴大教學信息交流的質量和數量,使教學能夠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與學雙邊活動的興趣。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分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種分組方案:
一、長期固定分組
即分組后保持較長時間,按照學生的健康、性別、體能狀況、體育成績等因素,劃分為較為長期固定的小組,可作為一個學期或學年的學習單位,也就是卓越課堂提倡的共同體學習小組。這種分組的特點是體能基本相同,愛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對同一組采用相同的計劃,又便于對不同小組的區(qū)別對待。缺點是時間越長,學生的運動興趣往往下降,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效果也比較差。
二、階段分組
這種分組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只在一個教學單元教學中采用,一旦單元教學結束,小組也隨之解散,有三種分組方式:
(一)按技能水平分組,其特點是技能相同而愛好不同。如在跑的單元教學中,我根據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的差異,把自己所教的班級學生分成a、b、c、三個不固定的小組。班中20%的運動尖子或有可能成為運動尖子的學生作為a組;40%具有較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學生作為b組;40%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一般和運動能力弱的學生作為c組。根據不同組的學生安排不同的運動量,a組學生的運動量是150米×3組(本校田徑場內道一圈的距離為150米);b組的學生的運動量是150米×2組;d組的學生的運動量是150米×1組。根據不同組的學生安排不同的運動強度,經過課堂實踐,a組的男生跑完150米所用的時間為≤22秒,女生跑完150米所用的時間為≤24秒;b組男生跑完150米所用的時間為≤26秒,女生跑完150米所用的時間為≤28秒;c組的男生跑完150米所用的時間為28秒,女生跑完150米所用的時間為≤30秒;此分組方式各組通過努力都可能達到教師的要求,各組學生都存在著競爭,不會產生a組學生的“吃不飽”和c組學生因為達不到教師的要求而自暴自棄。
(二)按愛好相同分組,其特點是愛好相同技能卻不近相同。例如在球類教學單元中,同時出現籃球、板羽球、乒乓球和排球,我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球類項目,一般來說平時學生喜歡練習乒乓球和籃球,所以我就特別引導學生板羽球和排球的玩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運動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技能和體質都會有教大幅度的提高,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的真正體現。這種分組模式值得大家廣泛使用。
(三)按技能水平好壞搭配分組,其特點是體育技能、愛好均不同。這種分組的目的是擴大組內差別,讓技能好的幫助技能差的,讓興趣濃的培養(yǎng)興趣淡的,發(fā)揮同學們之間的幫帶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加強了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了人際關系。
三、靈活分組
靈活分組與階段分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續(xù)時間更短,僅在一節(jié)課中出現,隨之即被解散,主要有四種分組方式:
(一)按性別分組,適用于男女合班教學,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例如男生學習頭手倒立,女生學習肩肘倒立。小學生正處于發(fā)育階段,這一時期,男女生個性逐漸形成,體質、性格不同,教材內容、教學要求、考核項目與標準不同,學習體育技術,完成技術練習的情況也不一樣。因此,體育實踐課中將一個班的男女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教學更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分組后體育教師按照男女生不同情況,分別安排合適的運動量,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男、女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種不同項目、不同要求的體育技能技術,達到完成體育課教學任務,提高體育課質量的目的。
(二)按技能水平分組,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競爭性。例如跳高教學中,在四個跳高區(qū)域設四個不同高度:80厘米、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由低到高。教師提出要求凡能跳過8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個高度,以此類推,連續(xù)三次跳不過去的,回去跳低一級別的高度。這種臨時性的分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敢于拼搏的精神,能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按技能水平好壞搭配分組,可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五年級的少年拳的教學中,我有意把已經掌握的同學和尚未熟練者編成一組,然后提出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鞏固練習,然后小組進行比賽。結果,每個小組的已經掌握的同學就自然的成了小老師,小組內的學習勁更強了。小組內的學生互幫互學互評,縮短了教學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我感覺這就是我區(qū)所提倡的“卓越課堂”的精髓了。
卓越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徹底消除了自卑感,大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繼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我們體育教學并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自信、學會思考、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