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杉
【內(nèi)容摘要】文章通過對視障學生生理、心理上的了解和認知,對其學習鋼琴音樂進行可行性分析,具體研究出適合視障學生學習鋼琴的培養(yǎng)模式、教學方法,并闡述對視障學生進行鋼琴音樂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視障學生 鋼琴音樂教育 教學方法 培養(yǎng)模式
視覺障礙給視力殘疾大學生帶來認知功能障礙,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其認知世界和融入社會,使他們易走向自我封閉的誤區(qū)。而近年來,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特殊音樂教育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音樂,一方面能給視障學生帶來審美的愉悅;另一方面,還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即彌補其原有的生理缺陷及心理上的欠缺。尤其是學習鋼琴音樂,能夠充分發(fā)揮視障學生記憶力、聽覺方面的優(yōu)勢,培養(yǎng)他們的鑒賞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肢體協(xié)調能力,增加其自信心,從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
一、視障學生學習鋼琴的可行性分析
(一)視力障礙的界定
視力障礙又稱視力殘疾或視覺損傷。①視力殘疾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雙眼視力損失或視野縮小,而難以從事一般人所從事的工作、學習或其他活動。②有的人由于病變或外傷等原因造成使辨別物體形狀的能力下降,或全部損失,屬于視力殘疾;有的人雖能看清東西,但是看到的范圍太狹窄,這樣視野小到一定程度也屬于視力殘疾的范圍。③視力殘疾教育的對象是視力損傷或視野縮小到一定程度的學生,包括盲人和低視力的人。
(二)視障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由于視力的缺陷,在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視障學生較之普通學生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出于自我保護的反應,經(jīng)常會有縮頸、擠眼、搖擺等習慣性的“常態(tài)”,我們稱之為“盲態(tài)”。但人的肌體有“生理代償”功能,即當某一器官受損時,其他健全器官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受損器官的功能。因此,視障學生的聽覺、記憶力、知覺、觸覺、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較之普通學生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及特征。首先,在聽覺和記憶力方面。視障學生通過觸摸來辨識人臉的輪廓,依據(jù)對人說話的音色、速度甚至是腳步聲的辨別來記憶人物特征。因此,視障學生的聽覺記憶力時間較短、機械性較強。其次,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由于視障學生的智力發(fā)育與其生理年齡的增長同步,與普通學生的發(fā)育規(guī)律相同,因此有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加之視覺上的不足,心理上更渴望與人進行語言及心靈上的交流。 最后,想象力與思維方面。視障學生對外界事物的分析大部分建立在聽到或觸摸到的感性記憶之上,對事物的本質特征區(qū)別能力不強。由于視覺表象的不完整,同時也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三)視障學生學習鋼琴音樂的可行條件
視障學生由于視覺缺陷,接受外來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聽覺,因此對外界的聲音刺激,特別是利用聲音來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有著強烈的敏感度。首先,由于人體本身的“生理代償”功能,視障學生敏銳的聽覺和觸覺使其具有超出普通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通過長期的對某種鋼琴演奏技能的學習與訓練,聽覺和觸覺不斷得到強化,其鋼琴演奏技能和音樂表現(xiàn)能力都會有明顯的進步。其次,盲文樂譜為視障學生學習鋼琴音樂提供了有力的條件。盲文樂譜是一個完整的記譜體系,包括鋼琴彈奏過程中的各種音符、表情記號、速度記號等,視障學生可以通過摸、讀盲文樂譜來學習鋼琴音樂的理論知識,解決了無法看、讀樂譜的困難。最后,心靈上需要通過音樂進行溝通,是其學習鋼琴音樂的內(nèi)在動力。由于視障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范圍較小,在精神上更加渴望與他人溝通。“興趣是最好老師”,視障學生渴望溝通、渴望交流是學習鋼琴音樂最有利的條件。
二、對視障學生學習鋼琴的培養(yǎng)模式及教學方法
(一)視障學生學習鋼琴的培養(yǎng)模式
為能使視障學生最大限度地認識世界、融入社會,在充分考慮到其生理與心理特征的前提下,采取資源共享、殘健相融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即將特殊教育學院建在校本部,讓視障學生與普通學生共同學習、生活,共享教育資源。在其本專業(yè)隨班就讀,與本班同學平等參加考試和考查。融入大學的校園文化當中,參加學校的各項文體活動。有助于消除視障學生的自卑、依賴等不健康的心理,增強視障學生融入社會的能力和信心。其次,專門培養(yǎng)與分層次教學。在資源共享、殘健相融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基礎之上,即視障學生合格完成低年級的基礎課程之后,可根據(jù)專業(yè)程度和個人志愿,以主修的方式選擇繼續(xù)深造某一擅長專業(yè)。如鋼琴演奏專業(yè)或是鋼琴調律專業(yè)等。根據(jù)每個視障學生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分專業(yè)、分層次教學和一對一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這種分層次、分專業(yè)的培養(yǎng)模式有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教育工作,使視障學生成為某一專業(yè)的高層次人才。
(二)教授視障學生鋼琴音樂的教學方法
針對視障學生生理與心理特征及鋼琴學科的特點,可采用語言引導法、觸摸模仿法、盲態(tài)糾正法等教學方法。語言引導法:視障學生由于缺少視覺感官,對于諸如顏色、亮度、物體的大小、遠近等缺少畫面刺激,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補償教育環(huán)境,使生理代償功能最大限度發(fā)揮作用。也正因如此,采用語言教學法,即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簡潔、生動的教學語言,準確地講解理論知識,如音符時值、節(jié)拍節(jié)奏、樂句樂段以及鋼琴音樂背景知識等。視障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產(chǎn)生對音樂的深刻體會,對音樂形象的感知與想象,對嚴謹作品結構的掌握。與此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在鋼琴音樂學習中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觸摸模仿法:即視障學生通過觸摸、模仿的方式進行鋼琴音樂學習的方法。在普通學生的鋼琴教學中,常采用演奏、示范的方法,普通學生通過聆聽、觀察、模仿進行技術的掌握。而在視障學生的鋼琴音樂教學中,學生在熟知樂譜的前提下,教師進行演奏示范,學生可將雙手放在教師的雙手之上,教師以較慢的速度將樂曲分小節(jié)、分樂句演奏一至兩遍,學生通過觸摸教師的指法、聆聽樂曲的音高位置,然后在鍵盤上模仿練習。觸摸模仿法的使用,使視障學生在鋼琴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深刻、形象地感知音樂的情緒,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調動學生學習鋼琴音樂的積極性。盲態(tài)糾正法:即在鋼琴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前文提到的“盲態(tài)”。(轉第頁)
(接第頁)鋼琴音樂是審美的教育,作為鋼琴演奏者更要重視演奏中美的表達,這不僅是聲音的表達,也包括肢體對音樂的表達。鋼琴演奏時,要求坐姿規(guī)范,手臂、手腕放松、舒展。特別是在節(jié)奏訓練中增強視障學生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從而糾正視障學生在以往學習、生活中處于自我保護的“盲態(tài)”。
三、對視障學生進行鋼琴音樂教育的意義
(一)鋼琴音樂教育可加強身心協(xié)同訓練
在鋼琴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手指的靈活性,與此同時依靠聽覺來控制聲音的變化,甚至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要求雙手與腳來協(xié)同進行的。比如在多聲部音樂作品中,訓練演奏者的注意力,對各個聲部的聽辨力,要求雙手按照樂譜要求的節(jié)奏、對位來嚴格演奏,強調了手、耳、腦的合作。再如浪漫主義音樂作品中,充滿著大量的華彩樂段,要求演奏者踏板的運用要嚴謹且精確,踏板采用的深與淺、節(jié)拍位置都需要耳朵仔細辨認,需要腳與手的靈活配合。因此,通過對鋼琴音樂的學習,提高其節(jié)奏感、音高感、和聲感等,鞏固和提高音樂聽覺,同時訓練了視障學生身體各部位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
(二)鋼琴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心理調節(jié),提高審美能力
鋼琴音樂主要是一門聽覺藝術,而視障學生的主要認知途徑就是聽覺。在鋼琴音樂教學中,視障學生通過聆聽美好的音樂,感受音樂之美,塑造并提高欣賞美、感受美的審美能力。在聆聽中,心中也產(chǎn)生了對音樂所描述事物的想象,從而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
(三)掌握鋼琴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社會生存能力
視障學生在鋼琴音樂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樂理知識、聽唱練耳的方法、曲式理論、鋼琴演奏技能甚至是鋼琴調律技術等。隨著鋼琴教育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對鋼琴教師、演奏員、鋼琴調律師產(chǎn)生更多的需求,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都為其融入社會,并在社會中生存提供保障。
結語
鋼琴音樂的學習不但能帶給人以情感體驗,更是視力障礙人群融入社會的途徑。例如,我國盲人鋼琴演奏家金元輝,在 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上演奏的《四季》受得了全世界的矚目;著名鋼琴調律師陳燕,成功創(chuàng)辦以盲人為主的鋼琴調律公司和培育學齡前健全兒童的啟智教育中心,在社會鋼琴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上做出卓越的成績。綜觀視障學生鋼琴音樂教育的成功案例,本文通過對視障學生學習鋼琴音樂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夠喚起社會各界對此項事業(yè)的關注,從而不斷完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視障學生鋼琴音樂教育能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注:本文為黑龍江省文化廳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11D027;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G2013010048)
注釋:
①②王恩惠.實用低視力處理[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1:2.
③樸永馨.特殊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69.
參考文獻:
[1]王艷梅,王愛國.我國高等特殊教育全納實踐的可行性分析——以長春大學視力障礙學生教育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
[2]朱寧波.關于殘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1.
[3]田春雨,陳明大.盲人鋼琴教學藝術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2.
[4]孫英,常靖.談視障鋼琴教學對象及教學的特殊性[J].藝術教育,2010.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