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蘭 王俊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負性效果情緒的影響及效果。 方法 76例FD患者隨機分為心理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內(nèi)科治療。常規(guī)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分別加用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護理,療程4周。 結(jié)果 干預4周后,兩組HAMD、HAMA評分和臨床癥狀積分均明顯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護理組下降更明顯(P<0.05)。隨訪觀察半年與1年,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66和5.65,P<0.05)。 結(jié)論 對FD患者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降低臨床癥狀積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可降低其復發(fā)率。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護理;負性情緒; 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6-0117-0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慢性心身疾病,其病程較長,治療后易復發(fā),常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FD的發(fā)病機制較復雜,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心理因素在FD發(fā)病過程中起其重要作用[2,3]。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FD的心理狀態(tài)和提高治療的效果具有積極的作用[4]。本文探討了心理護理干預對FD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影響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選擇FD患者76例,均來自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消化科門診患者。納入標準:符合功能性胃腸病中的羅馬Ⅱ體系的相關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①經(jīng)內(nèi)鏡、肝膽超聲和X線鋇透檢查發(fā)現(xiàn)消化道器質(zhì)性病變;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將76例FD患者隨機分為心理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兩組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內(nèi)科藥物治療。常規(guī)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分別加用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護理,療程均為4周。心理護理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點:①心理干預:及時掌握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狀況,采用積極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教育模式,及時調(diào)整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其抑郁、焦慮和恐懼等負性心理障礙,解除其思想顧慮。②認知干預:通過多種教育模式向患者介紹FD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FD有初步的認識,改變以往錯誤的認知。③飲食干預: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遵循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嚴禁煙、酒及刺激性食物。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和消化道癥狀評分的變化,并比較隨訪觀察干預結(jié)束后半年及1年內(nèi)復發(fā)率。
1.3 觀察指標
1.3.1 負性不良情緒評估[6]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和漢密頓焦慮量(HAMA)對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行評分。
1.3.2 臨床癥狀積分[7] 觀察患者噯氣、腹脹、早飽、腹痛、餐后飽脹、惡心、嘔吐7項癥狀,每項評分0~3分,評分越高,癥狀越明顯,計算積分總和為臨床癥狀總積分。
1.3.3 復發(fā)的評估[8] 患者再次出現(xiàn)噯氣、腹脹、早飽、腹痛、餐后飽脹、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且符合羅馬Ⅱ體系診斷標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負性情緒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HAMD和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兩組HAMD和HAMA評分均明顯下降(t=3.01、3.11、2.31、2.43,P<0.05或P<0.01),且心理護理組下降更明顯(t=2.39、2.37,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兩組臨床癥狀積分均明顯下降(t=2.94、2.36,P<0.05或P<0.01),且心理護理組下降更明顯(t=2.34,P<0.05)。見表3。
2.3 兩組治療復發(fā)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均予以隨訪觀察半年及1年,觀察組患者的復發(fā)率(13.16%和23.68%)明顯低于對照組(34.21%和50.00%)(χ2=4.66、5.65,P<0.05)。見表4。
3 討論
FD是臨床常見病,約占消化科門診的30%~50%,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或非痛性不適感。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心理因素、胃腸道激素等參與其發(fā)病過程,其中心理因素起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該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不明確,臨床上尚無統(tǒng)一的治療藥物與方法,且治療效果欠理想,治療后患者的病情常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易產(chǎn)生抑郁、焦慮和恐懼等負性心理障礙[9],因此,對FD患者在藥物控制患者癥狀的同時予以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治療,通過心理治療提高其心理應激能力,增強患者對FD認知,可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臨床療效[10]。
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FD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療效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認為心理護理干預可對FD患者起到促進康復的作用[11,12]。趙晶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綜合護理干預可使FD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改善其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郭益湘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對FD患者予以心理干預能明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緩解患者消化道癥狀,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干預4周后,心理護理組HAMD和HAMA評分下降值較常規(guī)護理組更明顯,且臨床癥狀下降值也較常規(guī)護理組更明顯。提示對FD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隨訪觀察半年及1年內(nèi)復發(fā)率均較對照組低。提示心理護理干預的遠期療效較佳,可明顯降低其復發(fā)率。endprint
[參考文獻]
[1] 閆琴. 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治療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1,32(25):5223.
[2] 周福生,祝淑貞.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5,23(7): 1177-1179.
[3] 張鳴,付桂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 全科護理,2009,7(1):108-109.
[4] 李梅香,萬予新,馬振武. 心理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緒障礙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 12(1):65-66.
[5] 牛春燕, 羅金燕. 胃腸動力疾病新概念與功能性胃腸病羅馬II體系[J]. 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 2002,22(2):163-166.
[6] 黃春玲, 黃云花. 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障礙的護理干預對策[J]. 全科護理,2010,8(10C):2760-2762.
[7] 劉?,?,呂欣,施紅瓊. 護理干預對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作用的對照研究[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5):30-31.
[8] 左文革,李瑜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廣州醫(yī)藥,2007,19(1):5-7.
[9] 曹佳靚,郭銳,熊漢華,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生活質(zhì)量與癥狀間的關系[J]. 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11):853-854.
[10] 盧學龍,陳小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預的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6,17(1):73-76.
[11] Haag S, Senf W, Tagay S, et al. Is there a benefit from intensified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not respon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18):973-986.
[12] 趙晶,王愛敏,趙月坤. 綜合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5):34.
[13] 郭益湘. 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2,33(28):6234-6235.
(收稿日期:2013-10-31)endprint
[參考文獻]
[1] 閆琴. 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治療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1,32(25):5223.
[2] 周福生,祝淑貞.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5,23(7): 1177-1179.
[3] 張鳴,付桂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 全科護理,2009,7(1):108-109.
[4] 李梅香,萬予新,馬振武. 心理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緒障礙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 12(1):65-66.
[5] 牛春燕, 羅金燕. 胃腸動力疾病新概念與功能性胃腸病羅馬II體系[J]. 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 2002,22(2):163-166.
[6] 黃春玲, 黃云花. 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障礙的護理干預對策[J]. 全科護理,2010,8(10C):2760-2762.
[7] 劉?,摚瑓涡?,施紅瓊. 護理干預對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作用的對照研究[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5):30-31.
[8] 左文革,李瑜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廣州醫(yī)藥,2007,19(1):5-7.
[9] 曹佳靚,郭銳,熊漢華,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生活質(zhì)量與癥狀間的關系[J]. 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11):853-854.
[10] 盧學龍,陳小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預的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6,17(1):73-76.
[11] Haag S, Senf W, Tagay S, et al. Is there a benefit from intensified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not respon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18):973-986.
[12] 趙晶,王愛敏,趙月坤. 綜合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5):34.
[13] 郭益湘. 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2,33(28):6234-6235.
(收稿日期:2013-10-31)endprint
[參考文獻]
[1] 閆琴. 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治療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1,32(25):5223.
[2] 周福生,祝淑貞.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5,23(7): 1177-1179.
[3] 張鳴,付桂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 全科護理,2009,7(1):108-109.
[4] 李梅香,萬予新,馬振武. 心理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緒障礙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 12(1):65-66.
[5] 牛春燕, 羅金燕. 胃腸動力疾病新概念與功能性胃腸病羅馬II體系[J]. 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 2002,22(2):163-166.
[6] 黃春玲, 黃云花. 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障礙的護理干預對策[J]. 全科護理,2010,8(10C):2760-2762.
[7] 劉?,摚瑓涡?,施紅瓊. 護理干預對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作用的對照研究[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5):30-31.
[8] 左文革,李瑜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廣州醫(yī)藥,2007,19(1):5-7.
[9] 曹佳靚,郭銳,熊漢華,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生活質(zhì)量與癥狀間的關系[J]. 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11):853-854.
[10] 盧學龍,陳小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預的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6,17(1):73-76.
[11] Haag S, Senf W, Tagay S, et al. Is there a benefit from intensified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not respon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18):973-986.
[12] 趙晶,王愛敏,趙月坤. 綜合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5):34.
[13] 郭益湘. 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2,33(28):6234-6235.
(收稿日期:2013-1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