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婷
(安徽阜陽城郊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
語文課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十幾年,可以說語文學習已經變成他們生命歷程的一部分。葉瀾教授有一句話:“課堂教學應被看做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意義的構成部分。”因而語文課堂要讓每個生命幸福舒展,并且明白 “教育的最終歸宿,是對人生命價值的呵護和關注,是對人內在精神的喚醒和開發(fā),是塑造一個精神豐滿、溢潤光彩的人?!?/p>
那么語文教學過程如何才能充盈著快樂與幸福,如何激發(fā)每一個生命個體活力,表現(xiàn)其自由天性,充分展示自我呢?
首先,語文教師一定要有這樣的理念,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富有生命活力的生命體,他們對話、溝通、合作,方式動態(tài)生成,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建構出富有生命力的課堂。其次,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恰當選擇教材處理突破口,使教學設計符合教材處理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個性的體現(xiàn),利于他們用探究的方式進行體悟、表達。教學目標符合學生主體的內在需要,以各種需要滿足為目標,發(fā)揮各種潛能,使之愉快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因此,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可以考慮以下三種形式。
以《春江花月夜》教學為例。這單元的詩歌多是鮮明的意境,繾綣的情感。去體悟、表達對于具備一定語文素養(yǎng)和基礎的高中生來說,完全是有可能獨立完成自主學習與探究的。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的考慮,結合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選擇探究式學習課堂模式。
五分鐘的詩歌自由誦讀,同學們對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情感基調建立初步的印象。如何開始這首詩歌的教學呢?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吧!“誦讀詩歌,你發(fā)現(xiàn)了有利于背誦的一些竅門嗎?”大家的發(fā)現(xiàn)是比較迅速的,有人說詩歌形式很整齊,有人補充說而且每四句一詩節(jié),節(jié)節(jié)都一種押韻,還有人另辟蹊徑發(fā)現(xiàn)了思路,發(fā)現(xiàn)了月亮這個線索,并且具體到詩句。同學們在這些發(fā)現(xiàn)中興奮、自豪,參與的熱情被點燃。這是個好開頭。
再深入一點吧!“既然很美,你發(fā)現(xiàn)了它哪一種美呢?可以吟誦體會之后再交流哦!”短暫的靜默之后出現(xiàn)了誦讀的聲音。詩歌有多種美。選擇的過程就是體現(xiàn)個性的過程,也是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情感和體驗的體現(xiàn)。較多的同學談意境美,或選擇空明澄澈的特點,或選擇幽美朦朧的景象;也有人談情思美,或選擇思念之人情,或選擇思古之幽情;喜歡不走尋常路的同學選擇談音樂美,詩歌在音韻或節(jié)奏上、在起伏跌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看問題深邃理性一點的同學談哲理美,講出了自己的看法:“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边@首詩歌不像一般詩歌望月感嘆人生短暫,產生悲情,而是跳出窠臼,表達人類的生命繁衍生息,不僅和月亮一樣,永遠長存,而且螺旋式的發(fā)展,呈現(xiàn)上升前進的態(tài)勢,而月亮還是那輪月亮,他的思考是超越前人,并且是樂觀昂揚的。這樣的看法新穎獨到,自然引來掌聲一片。老師也因同學各種新穎發(fā)現(xiàn)情緒受到感染,發(fā)出總結性的感嘆:“同學們探討到了這首被贊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詩的確是名不虛傳,難能可貴??!”這時候竟然有個同學脫口而出“四美具,二難并”一語,老師聽出別有玄機,趁機提問,“二難?什么意思?”這個同學站起來就說,除了這點很難得,這首詩歌在意境的優(yōu)美深邃豐富上也是別的詩歌難以媲美的,并補充說是參考了后文鑒賞文字的,周圍同學發(fā)出笑聲。當然這是對他謙虛與誠實的認可?!吧扑伎嫉娜瞬庞邪l(fā)現(xiàn),”老師不僅肯定而且把這樣的智慧閃光板書出來,并加以總結:時代賦予了作品“盛唐氣象”,正如后文所言“哀而不傷;作為詩人,他個人探求的努力也是使這首詩歌達到了如此高藝術境界的重要原因。
“四美具、二難并”是《滕王閣序》中的一句詩,這個總結是同學即興生成的,針對這種非預設的課堂教學生成,教師抓住契機進行高度贊許,極大鼓勵了學生探究的熱情?!白尯⒆觽兿胂髸r,老師要注意傾聽和引導,實現(xiàn)推波助瀾,促成動態(tài)生成?!痹诘诙哟蔚膯栴}探究中,學生獨特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收獲了生生合作的交流快樂與尊嚴,教學相長,教師參與其中,收獲的也是生命成長的快樂。
最后,針對詩歌后半截分別從思婦與游子角度寫思念之情的內容,老師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的問題:比較這一部分寫思婦、游子思情有何異同。問題一提出,各個小組圍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語說開了,輕率提出的被否定,不完全的被補充。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體會詩歌情感,上升至思考詩歌寫法,感性體會與理性領悟相結合。在小組合作中探究問題的方向多維,交流起到提升生命感悟能力的作用,小組合作的過程也是學生快樂成長的過程。小組合作之后的小組展示體現(xiàn)各小組集體榮譽感,重復的不說,各小組爭先恐后。小組選擇討論成熟的觀點展示,越到最后越難,有獨到發(fā)現(xiàn)的小組或者被無言的頷首,或者得到一陣掌聲。
探究式學習方式的語文課堂,學生是主體,探究、思辨、領悟,獲得提升生命的機會。
體悟式學習方式的語文課堂,尊重獨特體驗,張揚學生個性。
以《鴻門宴》、《項羽之死》這樣的文言文教學為例。故事型文本,文言閱讀難度不大,同學們對文本的內容更有對話的愿望。這樣的課堂在教學設計上,以大膽放同學們說為宗旨,不加以具體問題的導引,限制住話題,比如人物形象之我見,卷土重來未可知否?英雄之淚PK地痞韜略等等,學生自由選擇陣營,進行演講或辯論,他們愿意說,大膽辯,一個個卓爾不群,追求表達另類,這樣的課堂,情感的火焰被點燃,智慧在碰撞。學生將自我的情感投入文本的理解中,文本的生命世界中,與文本情感距離拉近,環(huán)流回蕩,心領神會。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獲得精神的交流,生命體驗的分享,這種互動,使語文課堂處于生命力的活躍狀態(tài),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回憶起曾經一次的《將進酒》課堂教學,在弄清背景與詩題的含義后,教學過程中一個同學充滿個性的率性吟誦——“將進酒”,一下子使整個課堂情緒被點燃,很多同學對李白的理解和表達也隨著這一聲吟誦噴薄而出。語文課堂的活力,就體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是自由的,張揚的,有體驗的。
以《說“木葉”》一文教學為例。文章思路清晰,內容紛繁,說理條分縷析。學生能理解文章內容,但讀完之后容易印象模糊。因此教學設計在學生用小組提問,互相探究文本之后,用多媒體展示出文本重點討論的幾個主要意象——生意蔥蘢的綠樹,枯黃飄零的古木,海波蕩漾邊樹葉繁密的枝干與高高山崗上蒼勁孤獨的樹木形象的對比,當畫面一展示出來時,同學們頓時發(fā)出了感嘆的聲因,不僅僅是畫面充滿著鮮明的顏色,讓視覺頓時驚詫,我更體會到了他們心中很多理性而抽象的理解在這一幅幅畫面中瞬間形象化,可感可視,文本內容的理解也因此更深刻,明確。圖片、音樂、朗誦等都可構成情境式學習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更容易讓學生領悟文本內容,獲得審美愉悅。
語文課堂是探究的課堂,是體驗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是人氣的課堂。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生命內驅力,特別重視學生的生命體驗和人的尊嚴,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促使每一個人內在潛能發(fā)展,同時也成就師生生命恣意成長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方卉.高中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D].蘇州大學,2011.
[3]寧兆錦.中學語文生命課堂的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