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徐豐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jīng)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chuàng)的。后來,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鐘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近年來,以可汗學院為代表的微課程蓬勃發(fā)展,迅速向周圍蔓延,并從家庭走進了學校,甚至正在“翻轉課堂”,被認為正打開“未來教育”的曙光。而國內(nèi)微課程的發(fā)展正經(jīng)歷著先實踐后研究,邊實踐邊研究,實踐倒逼應用研究的歷程。以黎家厚、焦建利、胡鐵生、李玉平等帶頭的專家學者已經(jīng)開始著手微課程的研究開發(fā)及應用實踐。
一、微課程應用于教師培訓的可行性
目前微課程主要有下面三種形式。
第一種類型:PPT式微課程。此課程比較簡單,PPT由文字、音樂、圖片構成,在優(yōu)美的輕音樂中,靜靜地閱讀文字,欣賞畫面,進而引發(fā)思考。一集微課程長度在5分鐘左右,字數(shù)在300字左右,語言簡潔,通俗易懂。
第二種類型:講課式微課程。由講師根據(jù)微課程要求,按照模塊化進行授課拍攝,經(jīng)過后期剪輯轉換,形成微課程,時間為5~10分鐘,例如可汗學院模式。
第三種類型:情景劇式微課程。此課程借鑒好萊塢大片拍攝模式,組成微課研發(fā)團隊,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情景劇設計策劃,撰寫腳本,選擇導演、演員、場地進行拍攝,經(jīng)過制片人后期視頻剪輯制作,最終形成微課程,時間為5~10分鐘。
在這三種形式中,基于PPT為技術載體的微課程實踐面向教師,每一個片段內(nèi)容相對獨立,既可獨立使用,形成一個培訓平臺,也可嵌入培訓項目綜合使用。微課程內(nèi)容直接指向具體問題,關注“小現(xiàn)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題突出,一事一議,層層剖析,有深度,能啟發(fā)學員思考,著重于解決問題的策略。5分鐘完成一次學習,300秒經(jīng)歷一次思考,可以在培訓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師的碎片化時間來學習,提高培訓效率;同時可以利用網(wǎng)絡傳送的便捷與錄影重復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在面對面培訓中使用,還可以利用電腦、手機、PAD等移動終端學習,用于培訓主題引入、案例研討觀看或培訓反思討論;教師制作入門也相對容易,培訓效果也較好,因此我認為此類微課程形式在教師培訓和專業(yè)發(fā)展中最有應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二、微課程應用于教師培訓的優(yōu)勢
1.微課程能滿足學員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需求
微課程能很好地滿足學員對不同培訓內(nèi)容的個性化學習和按需選擇學習,是傳統(tǒng)培訓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隨著被培訓者對更加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在線培訓課程和面對面培訓都在嘗試著各種不同形式的變革與嘗試。從這個意義上講,微課程作為一種大膽而積極的嘗試,的確具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Γ绕涫窃诰€教學以及在面對面培訓中作為培訓組件和資源來使用。因為這樣的微課程讓學員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擁有感,微課程的開放性及后續(xù)補充與開發(fā)的潛力也為培訓應用帶來了巨大的靈活性。
2.微課程能滿足學員不同的學習手段需求
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shù)碼產(chǎn)品和無線網(wǎng)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程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程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培訓資源和培訓模式。對教師而言,微課程將革新傳統(tǒng)的面對面培訓方式,突破教師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教師培訓的現(xiàn)場感、互動參與度和培訓反思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3.微課程能滿足學員不同的學習群體需求
微課程對不同類型的教師培訓有不同的作用。對于新教師培訓,可以以學習微課程案例為主,主要作用在于激活職業(yè)敏感,擴大教育視角,啟發(fā)教育實踐;對于骨干教師培訓,可以學習、開發(fā)并重,主要作用在于促進反思,啟發(fā)和積累實踐智慧;對于研究型教師培訓,可以引導開發(fā)為主,主要作用在于創(chuàng)造故事,梳理、提煉成果,傳播輻射,以影響更多的人,同時形成自我認同感,增強持續(xù)研究的動力。
因此,通過培訓使待成熟的教師著重于運用微課程,成熟的教師側重于創(chuàng)造新故事,開發(fā)微課程。對于教師個體而言,核心價值在于“微”:微問題、微故事、微研究,將眼光放低,著重關注常態(tài)的教育教學事件,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學習、開發(fā)微課程的過程,即為啟發(fā)教師實踐、思考、提升、交流、分享的過程。學員在欣賞與被欣賞中,相互啟發(fā),相互影響,完成向同伴學習與自我反思的過程。
三、微課程應用于教師培訓的若干思考
我們也應該看到,微課程作為一種草根化的研究方式,當前國內(nèi)微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應用還處在摸索階段,將微課程模式應用于教師培訓只是一個實踐方
向,必然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實際培訓中,怎樣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微課程形式也有待進一步的實踐檢驗。從培訓實踐來看,微課程很受教師歡迎,對教師成長有幫助,但微課程并不是萬能的。任何教育變革,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對于培訓講師來說,唯有關注細節(jié),關注具體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在培訓過程中貫徹微課程理念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實際解決學員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思考,從而引起學員的共鳴,參與互動,才能提高培訓實效。
1.積極營造微課程培訓氛圍,在互學互動中共同成長
要形成微課程培訓的濃厚氛圍,首先必須處理好培訓講師和學員的角色意識。傳統(tǒng)的面對面培訓,講師是絕對的權威,一人在臺上講,眾人在臺下聽,信息的傳遞是單向的。而在微課程培訓過程中,講師和學員、學員和學員之間的信息傳遞應該是樹形結構,講師和學員、學員和學員之間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2.以微問題為中心開展培訓研究、集體攻關
最有價值的小問題,是實踐中產(chǎn)生的問題,關注并解決小現(xiàn)象、小問題是微課程存在的價值基礎。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采用“微課程案例引入→思想碰撞→達成共識→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流程。課程在問題解決中推進,設置的問題是層遞式的,問題設計坡度小,便于廣大教師學習。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例如可以用微課程形式提出具體而帶普遍性的學生認知發(fā)展問題,然后在引導學員解決一個個的問題中,去觸摸理論知識的內(nèi)容,去領悟理論與方法的魅力。微課程通過敘述的教學故事,啟發(fā)學員挖掘出策略性知識,再引導學員聯(lián)系教學作遷移。
3.組織個案研究,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個案研究源于真實的教學實踐,容易找到有意義且有趣味的故事,所以能激發(fā)學員學習與探究的興趣。微課程的理論是通過導航的方式,把新理論、大學問嵌入小現(xiàn)象、小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這種方式縮小了理論和實踐的距離,便于教師理解與應用,教師在應用中能夠提升理論水平。在培訓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個案制作成微課程,然后展示討論,尋找策略?!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蓖ㄟ^解剖“麻雀”,從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教育理論。
參考文獻
[1]夏仲文.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育的應用與反思[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2]李嬌嬌.可汗學院及其帶來的教育變革[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07e4e7010149ei.html.
[3]關中客. 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責任編輯陳劍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