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蓮
摘 要:高中新課程標準對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功能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課堂結構是以灌輸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的講授為核心來設計和安排的,這種刻板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嚴重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素質的培養(yǎng)、能力的提高,是與時代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背道而馳的。
關鍵詞:教學;優(yōu)化環(huán)節(jié);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01-01
高中新課程標準對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功能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課堂結構是以灌輸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的講授為核心來設計和安排的,這種刻板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嚴重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素質的培養(yǎng)、能力的提高,是與時代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背道而馳的。
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課改的實踐過程,而教學模式又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深入實施新課程改革,回歸教育本質,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改革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打造高效課堂?這是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認真面對和不斷探討的問題。
一、精彩導入,激發(fā)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會學的前提。只有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才會產生巨大的內驅力,激發(fā)起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能抓住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先聲奪人,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用材料導入。一個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部電影、一首歌曲、一則笑話都可以成為絕好的材料,經過處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賦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針對性,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穎、語言幽默和形象生動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2、用疑點導入。疑點、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fā)劑”,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使探究新知識的認知活動變成學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讓學生從思想上明辨是非,擺正觀點。
3、熱點導入。熱點之所以“熱”,一是因為它是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魚龍混雜、令社會關注的必須澄清的一些問題,以它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較易引起學生興趣,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時效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科特色。
二、優(yōu)化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有所進取。因此優(yōu)化問題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敢想敢問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活學生思維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1、創(chuàng)設和諧氣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處于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同時更鼓勵學生通過交流觀點、小組討論等方式來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活躍、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特別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積極思維。這樣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2、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痹诮虒W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tài),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在《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這一框的教學中,我向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針對近日中日關系問題上出現的摩擦,我國一些大學生聯合起來抑制日貨,甚至以各種方式沖擊日資企業(yè),以示愛國之心。這是真的維護了我們國家的利益嗎?一石擊起千層浪,立即引起了同學們的議論。然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加上老師的歸納,不僅使學生明辨是非,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優(yōu)化小結,激發(fā)熱情
課堂小結是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收尾階段,是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轉化升華的行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結”,可以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讓學生達到前后渾然一體的美妙的境界,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
1、優(yōu)化教師“結束語”。好的結束語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記憶,概括教學內容得要領,形成新的學習動機;能讓學生帶著美感下課堂,帶著繼續(xù)探索的心理走出課堂。
2、讓學生作總結。這種做法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由老師“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取得良好效果。如講完“國家的宏觀調控”后,老師讓學生作總結復述。一個同學總結為: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的作用,但由于不是萬能的,而且具有自身的弱點和缺陷,所以國家要進行宏觀調控,因而,可以用一句順口溜概括為“有形手,無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3、聯系社會熱點總結。例如在學完了“國家宏觀調控”后,結合糧食價格、房產價格波動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滯后性的結論,并且讓學生提出解決的方法。由于事例大多數從學生身邊、電視和報紙上獲得,學生非常感興趣,學以致用。其實,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過程也就是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學習方法去改造、完善自身學習方式的過程,其最終結果是使學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識的同時,學會求知,使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思想覺悟得到提高。有效課堂的打造,課程的革新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將發(fā)生改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guī)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所以,我們要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重組,探求政治課的魅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政治知識、能力、覺悟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把握社會脈搏的真正主人,這是我們每個教學工作者都應該具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