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霞 陳長清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灌口中學 福建廈門 361023)
在傳統(tǒng)的教育評價中,學生大多只能接受被動、單一地評價。這種被動性很容易造成學生對評價的厭煩和畏懼,形成心理抵觸,阻礙評價的進行,妨礙評價功能的發(fā)揮。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內容與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相比有較大轉變,因此,學習評價的內容、方法、主體性也應相應有所變化。從2009年起,我校就“表現性評價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實踐研究,課題組成員在此過程中較多接觸了有關表現性評價理論方面的知識,并在平時的教學和評價的過程中,應用表現性評價,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種種行為及結果進行科學評價,注重發(fā)揮評價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表現性評價是一種值得大家關注、有價值的新的評價方法。
本研究選取我校高一年健美操模塊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其中1~4班的理科班為實驗班(共計學生24人,其中男生7人),5~8班的文科班為對照班(共計學生26人,其中男生1人)。
通過文獻資料的搜集、學習和分析,了解國內外關于學生表現性評價的最新進展和實際狀況,掌握關于學生表現性評價的先進理論和方法,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表現性評價的應用與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
健美操課從2013年9月3日起至2013年11月19日進行為期12個星期18課時的實驗(每周星期二、四共2節(jié)體育課)。嘗試將新的體育學習評價方法——“表現性評價”運用于健美操教學和評估中去,以檢驗該評價方法對實驗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體育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及健康行為等方面的作用,收集相關實驗數據。
對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顯著性檢驗采用配對t檢驗,顯著水平P<0.05。分析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體育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及健康行為等方面的內容,分析其實驗前后的變化。
從表1可看出,實驗班有6人占總人數的25%,實驗之前選修健美操3次以上,而對照班卻有10人占總人數的38.5%,選修過健美操課程3次以上。說明實驗班對照班學生因選修次數不同造成健美操運動技能水平不處于同一水平,對照班文科班運動技能水平明顯高于實驗班理科班學生,這現象也同于文理傾斜現象,因此在后續(xù)研究中需要采用進步幅度評價才行。
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班健美操學習興趣水平平均得分155.2分,實驗班的得分134.6分,兩個對象的學習興趣經t檢驗得出P=0.008<0.01,具有高度顯著性,說明實驗前,對照班的學生比實驗班的學生更喜歡上健美操課。但在實驗后,對照班健美操學習興趣水平平均得分162.3分,實驗班的得分165.6分,兩個對象的學習興趣經t檢驗得出P=0.554>0.05,無顯著差異。
實驗班在實驗前后學習興趣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4<0.01),而對照班在實驗前后學習興趣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244>0.05)。證明,經表現性評價實驗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從表3可以看出,經1個模塊教學后,實驗班對照班學生的體育學習進步幅度進行比較,其結果顯示,實驗班對照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均有進步,且進步幅度具顯著性差異(P=0.000002<0.01),但從進步的均值(實驗班=30.96,對照班=7.15)來看,實驗班的進步幅度遠高于對照班。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表現性評價對實驗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的促進與提高較對照班更好。
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班對照班在學習態(tài)度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06<0.01),在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上無顯著性差異(P=0.171>0.05),在健康行為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0.033<0.01),總體而言,實驗前,對照班學生在以上三個量的比較中都優(yōu)于實驗班。
但在實驗后,三個量的比較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學習態(tài)度=0.875>0.05;P情意合作=0.893>0.05;P健康行為=0.288>0.05)。說明了實驗后,實驗班的學生在健美操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健康行為上具有較大的進步,而對照班的進步卻不太明顯。
(1)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表現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及健康行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表現性評價的本質在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它不僅將綜合思考和問題解決聯(lián)系起來,而且還讓學生在合作中間解決真實性或與現實生活相類似的問題,使教學具有現實意義。在高中模塊教學中運用表現性評價之后,我校學生的綜合思維方法(能夠綜合運用各種適當的技能來解決問題;能夠將遇到的各種問題化為清晰的可解決的任務)得到較好的鍛煉。
(3)在完成表現性評價目標時,合作小組的成員學會了觀察、記錄、收集和整理他們的實際操作過程資料。事實也證明,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評價,并成為評價的主體,意識到評價是發(fā)現問題、自我提高的方式時,“表現性評價”最終才能促進學生在實際學練中學習知識和發(fā)展能力。
表1 實驗前實驗班對照班健美操修習層次水平比較表
表2 實驗前后實驗班對照班健美操學習興趣水平比較表
表3 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健美操學習興趣水平進步幅度比較表
表4 實驗前、后實驗班對照班健美操學習態(tài)度、情意合作、健康行為比較表
表現性評價是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和展示的作品來評價學生,是基于評分規(guī)則的一種質性評價。因此,表現性評價能否用于學生評價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表現性評價的信度和效度,保證表現性評價的客觀和公正。表現性評價必須注意以下4個問題。
5.2.1 教師必須接受專門培訓
表現性評價需要教師明確操作目標,構建評分規(guī)則,指導學生完成真實性學習任務。因此,教師不僅要轉變思想認識,而且要具備相應的學生評價技術和能力。這些都要求教師接受專門培訓,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觀念、方法和策略。
5.2.2 提高教師對課改理念的理解與運用
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教師才能自覺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有效的、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能夠促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健康地發(fā)展。并且,在評價過程中,在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以及學校、社會也能夠實現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5.2.3 操作目標中的內容與模塊內容需相互整合
操作目標中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師所教的內容相一致,即需要教師將操作目標的內容與自己所教模塊的內容進行整合,通過具體模塊的教學來達到操作目標。實際上,將操作目標的內容與模塊內容相整合就是教師將抽象的操作目標具體化的過程,是教師理解和運用表現性評價的過程。
5.2.4 評價量表和評價細則要有信度和效度
表現性評價的應用,制作評價量表和制定細則是關鍵。由于表現性學習行為的多元性、多樣性和答案的“彈性”,決定了對學生的表現性學習水平的評價只能是質性評價。在實際操作中,可劃分為優(yōu)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個等級,也可根據評價項目的不同,做出相應的等級劃分。評價細則的描述根據等級要準確,可觀察,易評價。同時為維護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非常重要。
[1]陳玉錕.教育評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2]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
[3]耿培新.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學校體育學》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汪曉贊.我國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005.
[6]耿紅平.對新課標下體育學習評價的認識與建議[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6(10).
[7]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體育統(tǒng)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