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茂
摘 要: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小學語文教材精選的古詩詞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做好古詩詞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積累,感受傳統(tǒng)詩詞的審美特性,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豪感。教師要通過吟誦、感悟、體驗、分析等方式,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和思想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審美意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審美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語言優(yōu)美、意境悠遠、情感豐富,同時蘊涵著高尚的思想內容,是小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受古典詩詞魅力的良好途徑。筆者根據一線教學實踐,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做好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分析: 一、吟誦品味,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詞,大多是格律詩,具有音樂的節(jié)奏和韻律,語言也凝練精確。教師可以通過吟誦品味帶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在含義,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通過吟誦,一方面可以感受古詩詞字句的整齊均衡,感受用詞的平仄變化、押韻、節(jié)奏,品味其中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可以品味古詩詞語言的凝練、精確、優(yōu)美。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中的“綠”字,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詩人易稿過程中用過的“到”“過”“入”“滿”,通過比較,感受“綠”字用形容詞作動詞帶來的色彩感和動感。此外,不同詩人的作品,在語言上具有不同的風格,如王維的清雅、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通俗,也可以通過吟誦來得到不同的美感。
二、啟發(fā)想象,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古詩詞大都注重意境的塑造,通過對詩詞中意象的描寫營造出意境,展現出畫面美。意境是意象與情境、感情與景物的深入交融,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詩詞中的意境進行想象,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例如,孟浩然的《春曉》,短短二十個字,通過對春眠、啼鳥、風雨聲、落花的描寫塑造出春日早晨的景色,讀起來通俗易懂,但是讓小學生領略詩中優(yōu)美而略帶感傷的意境,并不容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暮春時節(jié)的落花場景,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現詩中的情境,讓學生在視覺、聽覺、想象的多感官融合中感受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而《江雪》《楓橋夜泊》《憶江南》等詩歌也可以通過詩配畫的形式進行賞析,將視覺的感受與情境的想象結合起來,感受詩歌或蒼涼、或幽靜、或喧囂的意境,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三、體驗感悟,感受古詩詞的情感美
情感是詩詞的生命。古詩詞中蘊涵著深厚豐富的情感,或思鄉(xiāng)、或愛國、或感恩、或感悟自然,都是傳統(tǒng)文化遺產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歌的含義、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基礎上,體驗感受詩人表達的真切感受,接受真摯濃烈情感美的熏陶。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展現了游子臨行前母親的難舍,表現了如春暉般偉大的母愛;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王昌齡的《從軍行》展現了奮戰(zhàn)抗敵、誓死保衛(wèi)家園的愛國之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表現對大自然的憧憬與熱愛之情……教師可以通過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讓學生體驗詩人高偉、深厚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實現語文教育的人文功能。
四、分析探究,感受古詩詞的思想美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古詩詞中也隱藏著作者真實的情感和思想。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幾十首古詩詞,在內容上健康向上,思想上豐富多彩,或豪放浪漫,或寄情山水,或憂國憂民,或求真務實,都能夠成為審美對象。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穿越時空,與詩詞作者進行心靈上的對話,接受思想上的洗禮,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例如,在教學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引導學生感悟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和奮斗精神;通過對詩句“春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分析,探究偉大的奉獻精神;而在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古詩詞的審美價值,充分利用古詩詞的教學價值,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 ] 牛淑巧.新課標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 [ J ] .快樂閱讀,2013(6).
[2 ] 王茹瓊.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審美教育 [ J ] .小學教學研究,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