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樂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對鋼琴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各不相同,為了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好鋼琴演奏技巧,本文從積極開展分層次教學、培養(yǎng)學生建立科學有效的練琴方法、強化兒歌彈唱教學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實踐,探究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的方法,擬構建起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yè) 鋼琴教學 實踐探究
鋼琴課一直以來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技巧課中總是被學生列為最難學習的課程之一,因為大約95℅的學生在進校之前從未接觸過鋼琴,更有少數的學生由于沒有學習興趣甚至產生了放棄了對鋼琴學習的念頭。因此我們的鋼琴教學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才能使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探究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的方法:
一、積極開展分層次教學
我們曾做過一項調查,95℅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進校之前從未接觸過鋼琴,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鋼琴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學生的藝術素質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們必須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如果一個學期后學生們使用的還是一樣的教材、學的是一樣的內容,接下來明顯存在的現象是:有的吃不飽、有的剛剛好、有的吃不了,這種現象給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教學也帶來了很多煩惱。從學生的這一實際出發(fā),結合我們的教育規(guī)律之一“因材施教”,可以從第二學期開始進行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能合乎全體學生提出的總要求,同時也并不是對學生有“統(tǒng)一規(guī)格”的“平均對待”,這一做法符合了以素質教育為背景的新的教育原則。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在現有學習水平、個人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具體來說,可以分為A、B、C三層。A層是基礎較好,有一定演奏能力的學生;B層是水平一般的學生;而C層則是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通過這種有機的分層,能夠為因勢利導和因材施教打下良好的基礎,并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三個層次的劃分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靈活調整的。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比較刻苦和努力,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就可以進入高一層次的級別中。有的學生雖然基礎較好,但是在后來的學習中卻有所松懈,因此就要降低一個層次,通過這種有機的調整,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潛力。
既然做出了層次劃分,那么也要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出這種層次的差異性。對于A層學生來說,應該注重對其在現有基礎上的的提高,避免簡單的重復,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而是要給他們以充分的個人發(fā)揮空間。既不能盲目自大, 也不能妄自菲薄。對于B層學生來說,該部分學生占絕大多數,在教學內容上則應該以大綱要求為主,并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現,盡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對于C層學生來說,則應該以鼓勵為主,從最簡單的內容著手,盡可能多的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起信心。分層次教學教師能夠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以便達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知識、技術和能力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最大的學習收獲??梢哉{動學生對鋼琴學習和練習鋼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加強對學生差異的分層次指導,對共性的問題作集體或小組指導,對于個別性問題則注意抓兩頭,通過學生間的互助、互補、互動,使其各盡所長,各顯其能。使各類學生都能按各自的實際,按不同的教學要求達到目標,獲得高峰的體驗。如果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快的情緒,就會極大地優(yōu)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建立科學有效的練琴方法
練琴和學習文化課一樣,需要有好的學習方法。鋼琴演奏經過近三百年的發(fā)展與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科學有效的練琴方法,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必須將這些練琴方法教給學生,幫助他們進步。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讀譜,先慢后快。正確讀譜的前提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慢練,只有慢練才能看清音高、時值、節(jié)奏、力度、速度、表情、彈奏方法等這些譜面所表達的基本內容,正確表達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不能只彈音符不做音樂。若一開始就匆忙地雙手快練,勢必造成讀譜方面的不細心,技術方法的不講究,學生必定會將音樂彈得亂作一團。只有將慢練做好了,才可以逐步加快,但是快要得當,即:快而不亂;手指獨立性好、清楚又有彈性;節(jié)奏均衡,左、右手配合整齊;音樂表現準確、深刻。教育學生加快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二要培養(yǎng)學生處理好練琴過程中的分合關系、看背關系。分合關系是指開始練琴的時候左、右手要分開單練,這樣便于學生清楚地了解高、低聲部的音樂形象,有利于對作品的分析。等到了雙手合練時,由于腦子里對左、右手的音樂形象鮮明、具體,能更好地安排各聲部之間的配合呼應,對于樂曲的處理很有好處。分與合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只有做到單手過硬、雙后合成、分合交替,才會發(fā)現每一次交替都是新的、更高一級質量的循環(huán)反復??幢酬P系是指看譜和背譜,看譜和背譜沒有絕對的分界線,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求他們一開始看譜就要有意識地記憶,及早進入背譜狀態(tài),而到了背譜彈奏時仍然要隨時重新看譜,以便加深記憶和理解。多年的實踐證明:到了能夠熟練地背譜彈奏的階段,想要再進一步地提高彈奏水平和更深的表達音樂內涵,很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不斷地再次看譜??醋V與背譜的交替進行,除了使記憶得到更準確、牢固之外,還可以使音樂融化為自己的感情,更好地對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
第三要培養(yǎng)學生合理分配練琴時間、提高練琴效率。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講,鋼琴是必修課,但相對于鋼琴專業(yè)的學生來講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練琴時間較少,因此學生合理安排好練琴時間,提高練琴效率顯得尤為重要。練琴時間并非越長越好,關鍵是要目標明確、注意力集中。技術是彈琴的重要基礎,沒有技術就無法表現音樂,因此要教育學生每天必須要練的就是手指基本練習,這對訓練學生手指的獨立性和均勻性都大有裨益。另外要教育學生處理好分段練習與全曲練習的關系。練習一首新曲目,若總是從頭到尾—遍一遍地練,其結果必然是既浪費時間又印象不深。因此教育學生對新曲目—定要進行分段練習,這樣才能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等分段練習好了,在進行樂曲的完整練習,完整練習并不是簡單地將各段落拼湊在—起,而應是使樂曲有完美音樂形象,完整練習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表現力和綜合的演奏能力。
三、強化兒歌彈唱教學
兒歌彈唱在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中、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著較強的實用性。音樂教學是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教育實踐活動。它不僅需要幼兒自己用嗓音歌唱,而且要通過積極思維后,用自己的歌聲去表現歌曲的思想感情。在音樂教學中,幼兒教師充滿情趣的自彈自唱是組織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唱歌曲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也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兒歌彈唱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知識、技術、能力與素質的綜合體現。但是,現實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往往不重視兒歌彈唱的學習,許多畢業(yè)生技能水平比較高,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拿到兒歌曲譜不能馬上配出合適的伴奏,即使配出了伴奏也不能正確使用和弦、伴奏音型;許多畢業(yè)生在實際工作中彈唱兒歌時往往不會使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不能做到聲情并茂。這種在音樂實踐教學活動中,偏技巧訓練、輕實用教學現象相當普遍,不符合學生的工作發(fā)展需求。因此應當引導學生把鋼琴課、聲樂課教育教學活動作為切入點,通過鋼琴基本技能技巧訓練、聲樂在掌握了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后進行有表情的演唱,使學生不僅具備較好的聲樂演唱技巧、鋼琴彈奏的技巧,而且具備較強的實際歌樂曲的彈唱能力,使她們真正能學以致用,為他們成為今后工作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礎。另外還應該針對學前教育的特點,依據教學實踐和探索,充分挖掘教育因素,盡可能選取體現品德教育、勞動教育、心理教育、審美教育、智力教育等的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有情節(jié)性的兒歌作品,使兒歌彈唱教學與幼兒園音樂教學相銜接,讓學生以兒歌音樂教學活動設計與兒歌音樂表演為主要途徑,發(fā)揮音樂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幼兒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發(fā)展幼兒教師的藝術潛能。 通過強化兒歌彈唱訓練,使學生學會用恰當的和弦、伴奏音型編配兒歌、節(jié)奏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鋼琴本無情,人彈自有之。
鋼琴教學以其以聲傳情、激情;以情感人、育人的特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達到人格的完美境界,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正如前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的那樣:“音樂教育”—— 這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培養(yǎng)人。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完善和諧個性的人。
參考文獻:
[1]朱梅編著.幼兒歌唱素質訓練[M].河南:海燕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