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軍+尤中華
一、和諧關系,入情入境
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真正地投入,與他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有一定聯(lián)系。所以,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前提就是教師與學生關系融洽。這樣,學生才能以一種更積極、更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更容易接受知識。要想創(chuàng)建和諧師生關系,在平時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其次是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小學生天生都愛玩,只有我們的課堂有趣了,才能吸引學生投入到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最后,教師要有幽默感,要合理運用肢體語言來夸張表現(xiàn),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入情入境。
二、尊重經(jīng)驗,優(yōu)化教法
學生學習新知識是建立在已有的數(shù)學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每一位學生的數(shù)學經(jīng)驗層次不同,造成了他們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也許有的學生具備了新知識學習的經(jīng)驗,而有的學生卻具備得非常少或者根本不具備。要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數(shù)學經(jīng)驗基礎上學會新知識,我們就要優(yōu)化教法,因材施教。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筆者先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基礎比較好,給他們制訂的學習目標就是利用長方體表面積公式靈活計算一些物體的表面積。第二層次的是中等生,給他們制訂的學習目標是能計算一些常見物體的表面積。第三層次的是一些學困生,給他們制訂的學習目標是理解長方體表面積意義,會利用公式來計算長方體表面積。
在練習題的處理上,我也分層進行了設計。第一層次的學生安排的練習是:“粉刷一間長8米,寬5米,高3米的教室,門窗的面積是18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涂料2千克,那么粉刷這一間教室需要多少千克涂料?”第二層次的練習是:“一個長方體游泳池,長8米,寬5米,高3米,把它的底面和四周貼上瓷磚,貼瓷磚的面積有多大?”第三層次的練習是:“一個長方體長8米,寬5米,高3米,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樣分層教學既面向全體學生,又體現(xiàn)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教學理念。
三、捕捉生成,提升能力
恰當?shù)夭蹲秸n堂上生成的時機和資源,能夠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稊?shù)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師生雙方的互動往往會‘生成一些新的教學資源,這就需要老師能夠及時把握,因勢利導,適時調(diào)整預案,使教學活動收到更好的效果?!彼栽诮虒W中我們要及時捕捉教學生成,寬容地、開放地納入始料未及的“生成”,讓課堂因為生成而精彩。
比如在一次教學中,筆者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某商場進來120臺彩電,每天賣出12臺,賣了4天后,還剩多少臺?這是一道比較簡單的“解決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讀題后迅速列出算式:120-12×4=72(臺)。當我準備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位平日比較膽小的學生欲言又止。我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他紅著臉,終于大膽地站了起來:“這道題我還有另外一種解法:120÷4=30(臺),30-12=18(臺),18×4=72(臺)?!彼幕卮鹆⒖桃齺砹似渌麑W生的爭論,有的說對,大多數(shù)學生說是一種巧合。我沒有立即判斷對錯,而是微笑著引導他:“能說一說你這樣列式的理由嗎?”這位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如果4天把這120臺彩電全部賣出去,每天應該賣30臺。而每天實際只賣了12臺,少賣了18臺, 4天就少賣了72臺,而這少賣的臺數(shù)就是還沒有賣出去的臺數(shù)。”他的思維角度與眾不同,雖然有點麻煩,但是合情合理。筆者帶頭給這位同學鼓起了掌,表揚他的這種思路。其他學生聽了他的分析,也紛紛投去贊賞的目光。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難免會發(fā)生諸如上面的“意外”,一旦出現(xiàn)“不速之客”,我們不能一味拘泥于課前的教案而輕易否定,有時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許它將會成為課堂預料之外的精彩!
總之,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要研究的課題,我們只有邊實踐、邊思考、邊總結,才能尋找到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更好地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