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英
〔關鍵詞〕 電子白板;教學功能;優(yōu)勢;生成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1—0049—01
一、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應用層次
1. 等同于已有的傳統(tǒng)教學功能。替代黑板的功能。像黑板一樣書寫、繪畫和擦除;展示圖片、演示ppt;拉幕、探照燈、拍照等特殊效果的功能。
2. 交互式白板特有的教學功能。如應用拉幕、探照燈、拍照、擦除等白板的這些特殊的應用功能,可以設計出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白板對動畫、視頻的隨時暫??刂婆c標注,使教師能夠更加自主地應用現(xiàn)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彌補了很多課件交互性較差的缺陷。
3. 電子白板交互功能的充分發(fā)揮。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此時,教師不僅熟練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種功能,而且已經(jīng)有意識地將白板所帶有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并能夠?qū)⒁延匈Y源和自主設計的白板資源整合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了。進入這一層次后,課堂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是否使用了良好的教學策略,關注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成為制定教學策略時主要考慮的內(nèi)容。例如,下文列舉的《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設計就是注重學生參與的實例。②課堂教學過程的記錄和保存。交互白板可以記錄下白板上發(fā)生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所有細節(jié)。而白板軟件提供了一個脫離白板環(huán)境可以閱讀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如PPT、HTML格式,這一功能可以使學生隨時復習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方便教師教后反思。③鼓勵學生參與交互白板的資源建設。這也是實現(xiàn)學生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學易用,加上現(xiàn)在信息技術教育的日益普及,學生參與意識的增強,很多學生通過觀察教師使用和課間的嘗試,對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師還快。此時,便可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結(jié)合他們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協(xié)助教師設計課堂教學中所需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動掛圖中的背景、頁面或圖像,也可以是Flash動畫,還可以是可用于數(shù)理化課程中的各種幾何圖形、物理化學的儀器設備圖等。根據(jù)不同的學科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這些活動的參與形式可以是學生個人,也可以是學生小組共同完成。
二﹑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1. 電子白板減輕了備課任務、豐富了備課內(nèi)容。電子白板可以記錄下課堂上發(fā)生的教學過程的所有細節(jié)。教師只需將現(xiàn)成的,諸如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和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存放于電腦中,成為自己的資料庫,資料庫中的資料就是教師的原始教案,個人的電子教案。這一份教案,凝聚了前任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自己在課堂上與學生生成的鮮活智慧。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再把新的資源逐步地添加進來,充實完善個人的電子教案。電子教案減輕了備課任務、豐富了備課內(nèi)容,提高了教案的利用效率。
2. 有利于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開啟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幕布式的幻燈片,學生按照課前教師設定的程序進行教學,這很不利于教師教學智慧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扼殺了大量的課堂生成性資源和學生的靈感智慧。電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有利于人機之間的互動,往往會生成一些新的教學資源。
在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時,可將聲像圖文等各種教學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造特定的教學情境,它豐富的表現(xiàn)力可引發(fā)學生無限的遐想,從而使他們思維高度活躍而引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產(chǎn)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維空間與創(chuàng)造靈感。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先安排一名學生閱讀文中記敘林黛玉行蹤的句子,另外一個學生按閱讀的思路在大屏幕上使用電子筆在“賈府環(huán)境示意圖”上畫出黛玉的行蹤,其他學生的注意力也隨著電子筆的滑動而流動。教師在關鍵的時候插入畫龍點睛式的解讀,師生似乎來到賈府,看到了它宏偉的建筑﹑講究的布局﹑華貴的陳設﹑非凡的服飾﹑驕矜的氣質(zhì)﹑煩瑣的禮節(jié),體驗到賈府在皇恩蔭蔽下富貴尊榮﹑威嚴襲人的氣勢。
3. 有利于教師教后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以往,教師在常規(guī)的教學中之所以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反思,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無法完整地記錄保存課堂教學過程。同樣,教研組在聽課后開展同伴互助式的評課時,也只能是憑著自己的聽課印象和聽課筆記,對執(zhí)教者的教學過程進行一些簡單的描述,缺乏透過教學現(xiàn)象研究教學本質(zhì)的原始資料。
而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技術能很好地彌補上述缺陷,對教學的全程進行原生態(tài)化實錄,利于教師教后觀看,分析自己教學行為的得與失,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