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琴
摘 要: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提高學生整體作文水平,這是每個語文教師經(jīng)??紤]和積極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教給學生好的寫作方法,對于克服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作文是學生心靈與水平的一面鏡子,是學生個性的展示、感情的獨白、生活的再現(xiàn)。一篇成功的習作總離不開幾個精彩的段落,段落屬于句子與習作之間,它對于寫好作文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寫好開頭段、結尾段、過渡段,對整篇作文影響極大,它是小學生在習作中的三大難關。為能讓學生順利闖過這三關,教者需精心指導,努力實施以下九法。
一、闖首關——開頭段的寫法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毙W生習作更是如此。小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都感到作文的開頭很難寫,然而,最難寫的開頭,卻是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均認為:有一個良好的開頭,習作就成功了一半。因為頭開得好,能引發(fā)讀者閱讀的欲望,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或讓讀者把握習作的大致內(nèi)容。寫好開頭有三種方法:
1.總結性開頭
這種開頭,就是概括習作的主要內(nèi)容,或點題,揭示習作的中心思想。如,《偉大的友誼》的開頭:“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們共同研究學問,共同領導同際工人運動,共同辦報、編雜志,共同起草文件?!边B用四個“共同”來概述他們濃厚的革命友誼。
2.交代性開頭
這種方式多用在記敘文的開頭,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等有關信息。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在開頭段明確地交代了時間是“一天”,地點在“高山前的白骨洞”,人物為“唐僧和他的徒弟以及白骨精”。
3.引子性開頭
即提綱似地抓出事物的主體,醞釀某種情緒,把要寫的內(nèi)容自然地引出來,其目的是為后文提供方便。如,《貓》的開頭: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p>
二、過二關——結尾段的寫法
常言道:“千千有個頭、萬萬有個尾?!绷曌鞲焕?,它應順其自然,不可生硬,應與文頭、文身溶為一體。好的結尾,能啟迪讀者思維,引發(fā)讀者共鳴,激發(fā)讀者情懷,勉勵讀者奮進。其方法也有三種:
1.總結全文
習作時,要讓學生明白:記敘類的習作在結尾處,一般都需要寫一段概括性的文字來突出全文的中心思想。如,《我愛家鄉(xiāng)的七星河》一文的結尾寫道:“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更愛我家鄉(xiāng)的七星河!”僅此一句樸實、精練的話,既點了題,又總結了全文。
2.交代結果
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描景狀物,這種結尾方法都是較為典型的。如,小學語文課文《找駱駝》的結尾:“商人聽了,照老人的指點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边@就交代了事情的結果,從而結束全文。
3.首尾呼應
所謂呼應就是互相聯(lián)系或照應。細讀《捉魚》這篇習作的開頭與結尾,小學生會不難發(fā)現(xiàn):結尾中的“夕陽”“我和表哥、表姐”“滿載而歸”等處,分別與開頭“太陽火辣辣”“我和表哥、表姐”“去小河里釣魚”相呼應。
三、渡三關——過渡段的寫法
習作中的過渡好似江河上的橋梁。其目的是讓它把兩個“身首異處、又血肉難分”的部分有機地銜接起來,使之有效地服務于中心。過渡有過渡句和過渡段之分,良好的過渡句或過渡段,在習作中起到承上啟下、結構完整的作用。它能解除讀者在閱讀中感到的突然和不適,讓讀者清楚地了解作者在文章前后所寫內(nèi)容的區(qū)別,明白二者的相互關系。對此,教師可從三個方面精心指導:
1.內(nèi)容相異時的過渡
課文《偉大的友誼》,上段寫偉大的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相互關心,下段寫他們在事業(yè)上親密合作,中間用“……不僅在……更重要的是……”這個關聯(lián)句式把二者銜接起來,前半句總結上段,后半句概括下段,使整篇文章一氣呵成。
2.時間或空間轉換時的過渡
在記事、描景之類的習作中,由于所選材料不是發(fā)生在同一時間或同一地點。若不用過渡,習作在前后銜接上難免給讀者以生硬的感覺。如,《落葉》中有這樣一個過渡句“我覺得秋天比夏天還要美麗呢?!彼嬷俗x者前一段寫夏天的景象,后一段將要寫秋天,給人的印象是自然而貼切。
3.插敘和倒敘時的過渡
在敘述性習作中,有時為了表達內(nèi)容的需要,會采用插敘或倒敘等不同的敘述方法。為了達到結構完整和諧的要求,此時,過渡段(或句)的運用必不可少。最常見的如“原來……”“事情還得從……說起。”
教師在帶領小作者闖“三關”,施“九法”的過程中,務必應根據(jù)當時習作的內(nèi)容,結合熟悉的課文實例。先讓其明確習作“過關”的作用,再逐一講授各法的具體、靈活運用。做到穩(wěn)過第一關,再闖第二關。得到一法后,再施第二法。只要看準關卡類型,選對突破方法,小學生習作大道,定能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鄒時炎.中小學教師教學方略[M].開明出版社,2010.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相文,王松泉,韓雪屏.語文課程教學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