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丹
(溫嶺市中醫(yī)院,浙江 溫嶺 317500)
針灸推拿是我國中醫(yī)學中很主要且操作性極強的分支[1],對于學習中醫(yī)的護士來說,臨床實習既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橋梁,又是學生了解患者、提高自身技能的好機會,而且在教學醫(yī)院的老師帶領下,通過自身臨床的實際應用,對于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選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間,在我院實習的120名針灸推拿學專業(yè)學生,對其中的60名同學進行PBL帶教,并對學生進行考核,統(tǒng)計學生的學習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期間,在我院實習的120名針灸推拿學專業(yè)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名學生。其中男性學生12名,女性學生108名,年齡在18-24歲之間,平均年齡(19.6±1.6)歲。采用相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科目,理論課授課均由同一批教師完成,比較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帶教老師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1)觀察組的帶教法。觀察組的60名學生采用PBL帶教法進行臨床教學,在我院的住院部進行實習。所有學生均由一位資深的主管護師任組長管理學生的實習全過程。觀察組的學生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住院部的帶教方案:①實習準備:在組內(nèi)建立管理模式,設立1位組長,負責小組內(nèi)的組織和聯(lián)絡工作,每組有6個工作日。學生在帶教老師的安排下,進行查房、接診、病歷書寫等。在開始教學前,要對小組的組長和帶教老師進行相關的培訓,明確帶教職責和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在實習期間,能夠有所收獲,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②問題提出:依據(jù)工作中的實際需要,將查房、針灸推拿治療、病歷討論作為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依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每周進行1-2次的查房工作,在查房結束后,學生們在組內(nèi)對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進展情況提出問題并進行組內(nèi)討論。例如不同疾病的鑒別方法,不同疾病在特定時期如何進行中醫(yī)針灸推拿治療等。③針灸推拿練習:在實際臨床操作過程中,帶教老師要和學生、患者進行交流,帶教老師要理論結合實際教學生練習。④學生總結:在實習期間發(fā)現(xiàn)問題后,學生要及時的進行查閱文獻、搜集資料,對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一定要做好實習記錄,將自己的想法和心得記錄下來。⑤組內(nèi)交流:每周進行1次病歷的討論會,在會上學生們可以將自己在一周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實習想法進行交流,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要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案。帶教老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生討論的問題進行校正,保證討論的正確方向。⑥教師總結:帶教老師依據(jù)學生們的學習、討論的結論進行分析和歸納,并找出學生們學習中遇到偏差和不足,在肯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探索精神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2)對照組的帶教法。對照組的60名學生采用傳統(tǒng)的“一對一”帶教的模式,由多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主管護師進行帶教工作,先為學生講解針灸推拿的相關常識及理論知識,然后進行臨床示范操作,然后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臨床實踐,在整個過程中,均依照學習大綱和計劃進行,實習時間8周。在實習結束后,由帶教老師進行考核和評定。
3.評估標準。兩組學生實習結束后,由兩組的帶教老師命題,進行統(tǒng)一的考試,考試內(nèi)容包括理論知識(30分)、護理操作技能(40分)、綜合能力(30分)三個部分。
兩組學生的學習結果。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及綜合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比較
自實施臨床護理帶教后,如何提高實習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協(xié)助實習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到臨床工作中,如何培養(yǎng)獨立思考及溝通能力等,以上這些問題都是臨床帶教的熱點問題。傳統(tǒng)的帶教法主要是由老師說、學生聽的灌輸式帶教,是以老師為中心展開的一系列教學工作,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往往欠缺指導[2]。PBL是以住院患者為先導,以學生為主,以問題為基礎,以老師為協(xié)助的啟發(fā)式教學,這種方式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自主能力、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外許多醫(yī)院已經(jīng)使用PBL多年,效果十分理想。我院通過開展分組PBL教學,顯著的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真正學會思考,更好地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
通過本次研究可見,臨床實習和臨床教學是學生和帶教老師相互引導的過程,分組PBL帶教模式能夠將老師和學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培養(yǎng),也是組與組之間的教學模式,例如一位學生能夠同時跟隨多個帶教老師進行學習,這樣既強化了帶教老師之間的溝通,也能夠很好的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能夠對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從而使老師能夠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情況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而學生也可從在不同的帶教老師身上學習到許多臨床經(jīng)驗。
綜上所述,分組PBL帶教模式應用于針灸推拿臨床教學,給學生在今后臨床工作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科室應該全力開展分組PBL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和老師的水平都將是極大的提升。
[1]顧 星,趙上果,張樂平,等.中醫(yī)針灸推拿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8,7(10):1078-1079.
[2]趙彩嬌.加強針灸推拿學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醫(yī)學信息,2013,14(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