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暉
(肇慶市第十三小學,廣東 肇慶 52604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索,勤于動手,要求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觀察、體驗、調查、質疑、實驗,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程標準對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掌握“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提出了要求。筆者在美術教學改革實驗中,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探索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能力。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分為三個類別,即基于活動——實踐性教學模式;基于嘗試——發(fā)現性教學模式;基于探索——研究性教學模式。
學生的知識獲得、能力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要依靠學生主體自主的有目的的活動去建構。筆者在指導學生的學習中,主要以“問題情境”和“目標任務”來喚起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圍繞學習目標和任務,動手、動口、動腦,進行實訓式的作業(yè)訓練,探索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實踐性教學模式。讓學生既要在過程中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又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知識的概括,促動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在理解的基礎上“生成”概念與規(guī)則。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領悟力與邏輯思路,讓學生感悟“怎樣學習”。例如:筆者在教學《洗澡》一課時,先請一位同學示范洗澡動作,這一情景能迅速調動學生思維,所有學生都在猜想他在干什么?再讓全班學生一起做洗澡動作,邊做邊觀察各自的動作。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洗澡時的特定環(huán)境,還有哪些東西要洗澡?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搶著回答,“還有小貓、小狗、玩具汽車、青菜、水果……”而它們又是怎樣洗澡的呢?設問又激發(fā)了對情景擴大后的思考,形成情景——思維——情景擴大——再思維的思維鏈。這種情景模擬方式,實際上就是實踐教學方式之一,可以打開學生生活回憶之門,抓住事物特點連續(xù)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表現生活中的場景和領域。一個學生畫了一扇門,問他為什么要畫門?他回答:“我在洗澡間洗澡,不是要關門嗎?關上門,代表我在里面洗澡?!边@幅看似簡單的畫,其實內容并不簡單。學生通過積極的實踐活動,在形成知識的同時,也發(fā)展了自己的想象力。
最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是提供各種機會、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嘗試與探索,主動發(fā)現某種規(guī)律性的東西——概念、規(guī)則或原理。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的認知積極化,促進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和探究意識,發(fā)展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強化學習動機,都會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筆者在設計教學基本模式的時候,不主張把現成結論直接教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嘗試、大膽探索,去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發(fā)展能力和形成良好個性特長。如要求學生用水粉創(chuàng)作《春天的色彩》時,指導學生把綠顏色分別在不加水,多加一點水兩種情況下繪畫,讓學生比較畫出的效果,結果是:顏色厚,顏色薄。再指導學生用紅顏色,也是在不加水,多加一點水兩種情況下,在剛才的綠顏色上面繪畫,再讓學生觀察,總結繪畫的效果,結果是:不加水的紅顏色畫在綠顏色上,只看見紅顏色。多加一點水的綠顏色畫在紅顏色上,可以看到下面的綠顏色,而且還看到筆繪畫的痕跡。然后啟發(fā)學生進行知識概括,水粉顏料的特點是:厚、實、不透明,水粉顏料正確的畫法是不加水的,那種加很多水的畫法是不正確的。通過學生嘗試水粉的畫法,發(fā)現和掌握了水粉的正確畫法,并且印象深刻。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自己通過實踐與科學研究的方式去自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奮斗精神。筆者在教學《滾動樂園》一課時,讓學生帶回很多會滾動的東西,如皮球、乒乓球、蘋果、橙、梨、瓶子、鉛筆等,教學中進行滾動比賽,看誰的最快,讓學生研究思考為什么有些物體滾動得快,有些滾動得慢。學生在進行滾動的活動實驗中,經過觀察、討論、合作、交流,分析,終于得出結論:越圓的東西滾動得越快,在有坡度的地方比平地滾動得快。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點、態(tài)度,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畫出的畫,有的在平地上滾,有的在斜坡上滾,有的在草地上滾,形態(tài)各異。這些都是學生思想靈性的體現。在教學《好吃的水果》一課時,筆者指導學生切水果,切成橫斷面、豎斷面,讓學生觀察分析水果形狀、顏色等的狀態(tài)。學生可以看到楊桃的橫斷面成五角星形,蘋果的橫斷面中間是五角星形的果心,橙的橫斷面,果肉里有一定的機理。通過學生觀察、探索、比較,發(fā)現水果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產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視角效果,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越濃厚,主動性積極性就越高,畫出的畫也就更加豐富。
在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實驗中,教師不斷鼓勵學生大膽、有個性地表現,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與同伴分享,幫助學生調整思路與表現方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實踐與思索、總結與概括,從而獲得學習體驗??梢?,在藝術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讓學生樂學、愛學,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智慧,發(fā)揮學習潛能;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使學生把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從而更好的理解和鞏固學習內容,并能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其它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