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利
腦血管疾病的康復護理
王文利
目的研究與探討腦血管患者綜合康復護理方式。方法選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院就診治療的突發(fā)腦血管疾病患者88例,隨機將其分為綜合護理組44例患者進行生活、肢體功能、心理以及預防等綜合性康復護理;對照組44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康復護理。結果通過階段性治療,兩組康復狀況進行對比,綜合護理組從康復率、危險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血管疾病的康復護理中,采用綜合性康復護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率,降低危險的發(fā)生,值得推廣。
腦血管疾?。豢祻妥o理;綜合性
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中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呈逐年上長趨勢。該疾病發(fā)病突然、病情較重,大多有肢體功能、語言功能障礙而恢復較慢,其康復與護理要求也比較高[1]。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就診治療的突發(fā)腦血管疾病患者 88例,其中男51例,占57.95%;女37例,占42.05%;年齡42~76周歲,平均年齡為(62.00±3.44)周歲;城市患者42例,占47.73%;農村患者46例,占52.27%。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性別、年齡以及體征表現,按照自愿選擇護理方式的原則,隨機將其分為綜合護理組44例,對照組44例。
1.2 臨床表現通過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觀察,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62例、頭暈頭痛73例、失語21例、行走困難33例、意識模糊24例、視力下降36例、四肢抽搐35例、癱瘓9例,以上癥狀表現具有重疊性。
1.3 檢查方法根據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和觀察,及時對患者行相應的醫(yī)學檢查,主要包括腦脊液檢查、顱腦CT檢查、腦部血管造影檢查、腦電圖等輔助檢查。通過檢查結果,確診患者均患有急性腦血管疾病,其中腦卒中25例,腦出血18例,腦梗死16例,腦缺血14例,腦血管性癡呆10例,高血壓腦病5例。
1.4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康復護理;綜合護理組患者進行分期、生活、肢體功能、心理以及預防等方面的綜合性康復護理。
1.4.1 分期護理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癥恢復情況,將其分為急性期和恢復期,急性期屬于病癥發(fā)作期,恢復期屬于病癥好轉期,根據時期的不同,有針對的展開護理。
1.4.2 功能康復護理
1.4.2.1 語言恢復護理 針對腦血管疾病失語患者,除了積極配合治療外,加強語言的康復性訓練,對患者腦部恢復有促進作用。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手勢,及時準確的掌握患者心理要求,利用患者殘存的語言表達能力[2],幫助其逐步提高語言恢復,且應注重患者發(fā)音準確性的培訓。
1.4.2.2 肢體康復護理 肢體康復護理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急性期中,在確保體征正常的情況下,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上被動式肢體訓練,例如進行緩慢抬頭訓練、被動仰臥起坐訓練、平穩(wěn)擴胸訓練、腰部扭轉訓練。此后進行四肢訓練,例如抬起上臂、俯臥撐、屈膝、膝關節(jié)內外旋扭、腕關節(jié)彎曲、足踝活動訓練等。每次康復護理保持20min左右,每日2次。到達恢復期后,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進行坐位護理、站立護理以及扶拐訓練等。
1.4.3 生活護理
1.4.3.1 飲食護理 腦血管疾病患者應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類食物為主,主要包括牛奶、豆?jié){、雞湯等。飲食過程應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以免出現驚嚇,導致嗆食。對于進食困難的患者,可采用鼻飼飲食。
1.4.3.2 預防護理 預防工作在腦血管康復階段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主要是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以及褥瘡等。首先,要每日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護理,翻身過程中要進行拍背,鼓勵患者加強主動性咳嗽,幫助將肺部痰液進行清除,避免呼吸道感染。其次,如果患者出現小便無法自理,護理人員可采用無菌技術利用導尿術將尿液排出體外,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確保導尿管的通暢性,避免脫落。第三,護理人員要保持屋內環(huán)境衛(wèi)生,每日對患者床鋪進行清洗,保持床鋪的干燥性和清潔性。加強對患者皮膚的護理,每日按時進行按摩、擦拭,防治褥瘡發(fā)生。
1.4.4 心理護理 患者患有腦血管疾病后,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甚至出現無法自理,導致自卑、消沉、郁悶、恐懼的心態(tài),嚴重影響治療的正常進行。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首先,護理過程中要熱情、真誠,避免冷嘲熱諷,態(tài)度生硬,使患者感受到溫馨感。其次,每日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使患者了解腦血管疾病的特點,介紹成功病歷,恢復患者治療的自信心。第三,加強醫(yī)療常識講解,使患者能夠正視病情,通過學習,能夠自覺的積極配合治療[3]。
通過階段性治療,對兩組患者的康復狀況進行對比,結果綜合護理組康復率84.09%(37/44),危險發(fā)生率2.27%(1/44),住院時間(30.00±2.23)d;對照組康復率 56.82%(25/44),危險發(fā)生率13.64%(6/44),住院時間(47.00±4.3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均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出現突發(fā)性障礙而導致腦部血管栓塞。腦血管疾病包括腦缺血、腦梗死、腦卒中、腦出血、腦血管性癡呆、高血壓腦病等,屬于心腦血管中常見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癥狀有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失語、行走困難、意識模糊、視力下降、四肢抽搐,嚴重者出現癱瘓等癥狀。在腦血管疾病治療過程中,護理工作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綜合性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分期、生活、肢體功能、心理以及預防等方面,通過綜合性的護理運用,能夠起到較好的臨床效果。通過上述醫(yī)學護理實驗,綜合護理組采用綜合康復護理在康復率、危險發(fā)生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縮短了住院時間,因此應在今后的護理中廣泛使用。
[1] 毛鐵英,邢桂榮,孫玉珍.針對 80例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整體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1):152-153.
[2] 吳輝.腦血管疾病的心理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16(1):35-36.
[3] 羅斌.高血壓老年人冬季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J].中國老年, 2013(1):50-51.
R473.5
A
1673-5846(2014)01-0142-02
河南平頂山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