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彩
心理干預對減輕宮頸癌患者不良情緒的效果觀察
郭俊彩
目的 研究心理干預在減輕宮頸癌患者不良情緒方面的效果 , 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76 例宮頸癌患者 ,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 38 例和對照組 38 例 ,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 , 干預組同時進行心理干預 ,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調查。結果 治療前 , 干預組焦慮評分 (52.82±9.75), 抑郁評分 (49.87±9.09), 癥狀評分 (31.73±10.79);對照組焦慮評分 (52.31±9.94),抑 郁 評 分 (49.18±8.37), 癥 狀 評 分 (30.23±12.48)。 治 療 后 , 干 預 組 焦 慮 評 分 (44.74±8.75), 抑 郁 評 分(41.52±8.59), 癥狀評分 (25.03±8.87);對照組患者焦慮評分 (51.17±9.34), 抑郁評分 (49.08±8.54), 癥狀評分 (28.56±11.59)。結論 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 , 能顯著減輕宮頸癌患者的不良情緒。
心理干預 ;宮頸癌 ;不良情緒 ;心理護理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 , 分為原位癌和浸潤癌兩種 , 30~35 歲是原位癌的高發(fā)年齡段 , 浸潤癌的高發(fā)年齡為 45~55 歲[1]。患者一旦確診為癌癥 , 都會產生焦慮、抑郁和恐懼等不良情緒 , 不良情緒郁積對于癌癥的治療、病情發(fā)展和預后等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本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癥狀自評量表具體量化心理干預的作用 ,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 2012~2013 年收治的 76 例宮頸癌患者 ,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 38 例和對照組 38 例 ,其中干預組年齡 28~47 歲 , 平均年齡 (34±2.7)歲 ;對照組年齡 29~48 歲 , 平均年齡 (35±3.2)歲 ,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 , 干預組同時進行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方法 :①患者收治入院時 , 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心理社會因素的綜合評估 , 根據評估的結果有針對性的制定個體性心理干預計劃。②護士主動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的知識 , 根據心理干預計劃 , 與患者交談 , 告訴患者 , 疾病是可好轉甚至是可治愈的 ,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 對于疾病治療和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要有正確的認識。③尋求家庭的支持 , 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 , 詳細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 明確親情、信心對患者的重要性 , 鼓勵家屬與患者一起積極配合治療。④鼓勵患者多進行適度的運動 , 早晚進行勻、深、細的深呼吸 , 聽聽音樂或看輕喜劇等放松心情。
1. 3 療效評定 患者入院 3 d 內 , 由責任護士對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癥狀自評量表[2]進行必要的解釋 , 患者自行填表評定 , 不能獨立完成的 , 由護士或家屬協(xié)助完成。治療 2 個月后 , 再次進行評定。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分為 1~4 級 , 癥狀自評量表分為 1~5 級 , 總分 100 分 , 分數越高 , 患者的情況越嚴重。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均采用 SPSS1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形式表示 , 實施 t檢驗 ;計數資料χ2檢驗 , 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 療 前 , 干 預 組 患 者 焦 慮 評 分 為 (52.82±9.75), 抑 郁評 分 為 (49.87±9.09), 癥 狀 評 分 為 (31.73±10.79);對 照 組患 者 焦 慮 評 分 為 (52.31±9.94), 抑 郁 評 分 為 (49.18±8.37),癥 狀 評 分 為 (30.23±12.48)。 治 療 后 , 干 預 組 患 者 焦 慮 評分 為 (44.74±8.75), 抑 郁 評 分 為 (41.52±8.59), 癥 狀 評 分 為(25.03±8.87);對 照組 患 者 焦 慮 評 分 為 (51.17±9.34), 抑 郁評 分 為 (49.08±8.54), 癥 狀 評 分 為 (28.56±11.59)。治療 前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癥狀評分比較 ,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癥狀評分比較 ,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宮頸癌患者的不良情緒主要是疾病引起的經濟負擔和身心痛苦導致的 , 患者對疾病認識程度和家庭的關心也會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3]。因此 , 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針對患者的病癥 , 結合患者的心理特點 , 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本文結果表明 , 心理干預顯著減輕了患者的不良情緒。
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時 , 應注意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 , 在此基礎上通過與患者交談 , 積極建立起醫(yī)患雙方和諧、信任的關系 , 充分發(fā)揮家庭的作用 , 鼓勵家屬多關心患者的心理需求 , 對疾病的控制甚至是治愈要有信心 , 對于患者提出來的問題要耐心的傾聽 , 并設身處地的為患者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
[1]樂杰 .婦產科學 .第 6 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2003:50.
[2]張明園 .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0:416-442.
[3]葉沙 .宮頸癌患者社會回歸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 .中國醫(yī)藥導報 , 2011, 8(19): 125-126.
2014-05-08]
054700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