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雙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就是通過閱讀文字和圖片、視頻等信息,來了解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或事,它是學生、教師、作者之間的對話過程。小學生正處在語言積累階段,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認知和感悟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提高,綜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新課程;主體參與意識;閱讀素養(yǎng)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明確要求,必須加強對小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在教學中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入手,科學整合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
一、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學會傾聽,從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
隨著多媒體設備的不斷更新,我們學校已經(jīng)安裝了交互式電子白板,這套系統(tǒng)附帶了軟件資源,教師上課時可以隨時調出,供學生欣賞。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我利用現(xiàn)代教育裝備資源,科學整合教材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教學實效。
例如,在講解《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相關動畫視頻,學生很想知道故事要講什么內容。在講完故事后,教師可進行問題設置:“故事中有哪些主人翁,為什么說他們都是小畫家呢?”這樣做可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保證聽課質量。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讓學生結合對視頻的欣賞和故事的傾聽,說出自己的所悟所感,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新課標教學理念。
二、讓學生學會閱讀,體現(xiàn)學生參與的全民性
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素質的差異性,導致學生的閱讀參與程度不同。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或者是閱讀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多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刺激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閱讀的參與率,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例如,在進行《我愛祖國》的教學時,教師可利用課前時間讓學生進行網(wǎng)絡閱讀,從方方面面了解我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大好河山、經(jīng)濟發(fā)展、歷史文明與社會進步等信息,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我們?yōu)槭裁匆獰釔圩约旱淖鎳I险n時,教師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感想,說出自己的體會,結合自己的閱讀實踐和生活實踐,談一下自己對祖國熱愛之情。
三、讓學生學會表達,以質疑引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是思維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增進彼此共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語文教學時,要及時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說不僅僅是說出自己的感悟和體會,還要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說出來,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探索,從而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以質疑引發(fā)參與興趣。
例如,在進行看圖說文《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時,我采用了讓學生說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上課時,我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不過,動畫片里沒有聲音,我讓學生給予旁白,鼓勵學生說出故事里的主人翁和故事的大意,同時鼓勵其他學生能夠質疑,共同探討故事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以質疑引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綜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閱讀的過程,才能使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使他們的視野開闊,見識提高。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