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席慕容以其真情動人的筆,抒寫了對青春的刻骨冥想和對易逝歲月的感傷和無奈,在感傷的基調(diào)下,不乏美好,同時引人深思,具有深刻的意義。
關(guān)鍵詞 席慕容;青春;感傷;美好
最近趙薇當導演拍的《致青春》上映,和同學去看還是頗有感觸,人生最美好,最值得留念的無疑是我們的青春歲月,偶然想起席慕容的一首詩《青春》,找來重新閱讀,竟感動得有些傷感。
席慕容是臺灣當代女詩人,她的詩歌曾在八十年代引起了海峽兩岸很多人的追捧,尤其是青年人很多都把她的詩歌抄寫下來,我想是因為大家被詩人的真情和優(yōu)美的詩句所感動。正如詩人筆下的青春,總有一種美麗得令人落淚的感傷……這是詩人的獨特之處,她的詩歌總帶給人一種憂傷美,在生命的長河中令人動容,情感也跟著生動起來。在《青春》這首詩中,第一段寫到:“所有的結(jié)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敝链耍覀兛梢岳斫鉃橐粋€黑發(fā)染上了白霜,光潔的額頭刻上了皺紋的老人,在一種“識盡愁滋味”的心態(tài)下,去追憶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貞浀幕{(diào)都是感傷的。這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調(diào)。接著詩歌又寫到人物無謂的追索,我追索你如影掠過的輕盈身姿,以及那份極淺極淡的微笑,而這份無望的追索,如同你的笑容被日落后的群嵐所遮蔽,這些意象無疑是唯美而模糊的。所以詩歌的最后一段自然而然的寫到時光的短促與不復返,一切都是那樣匆促,青春就如同被命運的車輪碾過的枯黃拙劣的一頁,雖然歲月一去不復返,回首的那一瞬間,所有的時光,所有的感覺,依然令人熱淚盈眶。青春是本太倉促的書,有人讀的深,有的讀的淺,有的讀的認真……但無論如何,它總是人生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美好而又倉促。
是的,歲月如一條曲折的河流,在我們的生命里靜靜流過。席慕容曾說:“我喜歡歲月漂洗過后的顏色,喜歡那沒有唱出來的歌。”多么感傷唯美的詩句。讀《青春》一詩,總會使我們將青春和許多美麗的過往放在一起,短暫、憂傷而又美好。但是席慕容的憂傷,并不是無病呻吟的感傷,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悲憫,而是以真為基礎(chǔ),以善為旨歸,她經(jīng)歷憂傷過后,對生和愛有一種頓悟,就像她在《無怨的青春》的序言中所說的:“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的對待他;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的相待,那么,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的說聲再見,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長大了之后,你才會知道,在暮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崗上那輪靜靜的滿月?!彼盟氂械纳坪驼妫嬖V人們真正的愛是最柔軟、最寬容、最能承受一切意外的打擊的,只要你曾真正的愛過,不管未來怎樣,都不應后悔,她以女性悅耳的絮語教導人如何面對人生。
席慕容的詩,不管是鄉(xiāng)愁詩,愛情詩,還是禪意詩,還是對青春逝去的無法挽回的惆悵詩,總是流動著一種記憶的色彩,常流露出一種極淡卻又極濃的感傷情調(diào)。這種感傷如逝水年華往往能夠觸動讀者心中最隱秘的角落,撥動那常人無法撥起的弦音。感傷情懷在席慕容的詩中,可謂道盡了人生的百態(tài)。在詩《千年的愿望》中,席慕容虔誠地寫到:“總希望//二十歲的那個月夜//能再回來//再重新活那么一次”,在她的散文《生命的滋味》中,她感慨道:“多希望能夠把腳步放慢,多希望能夠回答大自然里所有美麗生命的呼喚!”是的,只要曾經(jīng)真的擁有過、愛過,相信每一種努力都會留下印記的。這就是席慕容對生命的真摯動人的感悟?!督o你的歌》一詩:“我愛你只因歲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頭//才能編出華麗的面容啊//不露一絲褪色的悲愁?!比A麗的面容該有怎樣五彩斑斕的顏色!回憶時,“亭亭出現(xiàn)的是你我的華年”此句雖不著一色,卻可視蔥翠的綠意四處蔓延。綠色本是生機和活力的代名詞,以華麗描繪面容,用亭亭展現(xiàn)年華,新穎而突現(xiàn),我們看到的是明亮的青春,詩人傾注其中的是濃厚的嘆惋之情。青春的面龐與青春的歲月,永如一首老情歌,總在不經(jīng)意間奏起,其短促又令人神傷。就如《青春》中末尾段落寫到的那樣:“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p>
那么,閱讀席慕容的詩歌,在今天又有何現(xiàn)實意義呢?我想,人來一世,總要留下些痕跡。在物質(zhì)文明高速發(fā)達的今天,孩子成為父母的心頭肉,異常寵愛,也導致了一些人的青春歲月實在游戲廳,歌廳,商店等場所度過,那么可以設(shè)想當這些人在回憶往事的時候會不會因虛度光陰而后悔,青春之于他們的意義是什么,會不會沒有印象,這一切想起來就會使人后怕。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痹谶@個很多人感情已經(jīng)麻木、焦躁不安的當代社會,在當代社會,真的需要在人靜閑暇的時候讀讀詩,陶冶情操又可以增長智慧,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席慕容.臺灣著名女詩人席慕容抒情詩合集[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1.
[2]高云.憂傷的畫意——席慕容詩歌品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1.
作者簡介:董 娜,女(1987-)漢,河南開封人,重慶市西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