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高中物理客觀存在的高臺階和學生身心特點的影響,使高一學生很難實現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本文從高中物理的特點和學生身心角度分析認識產生“接軌”難的原因,提出一些幫助學生盡快實現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的方法,使高一學生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掌握正確的學習物理的方法。
關鍵詞 高一學生;物理知識;銜接
一、引言
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很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fā)現自己雖然很努力,但學習效果卻不好,很多學生不解:為何初中物理學的還可以,到了高中卻常常不及格。家長十分著急,部分青年教師也茫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高一新生沒有實現初高中物理的“接軌”。
二、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困難的原因
初高中物理知識的客觀臺階。(1)初中物理形象、直觀,以形象思維為主,主要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和演示實驗使學生建立物理概念認識其規(guī)律,獲得定性知識。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抽象,如高一物理所講的摩擦力的方向、物體受力分析等,都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跨越難以適應。(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計算非常簡單,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還要進行大量、復雜的定量計算,剛進入高一的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突變不適應。(3)初中物理習題以簡單理論和算術計算為主,而高中以邏輯推理代數計算為主,大量運用三角函數、方程等解決物理問題。
學生學習心理的主觀因素。(1)思維過渡困難。初中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此時他們能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但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高中物理研究對象大多是理想模型,學生更多地運用抽象思維來解決物理問題。(2)先入為主障礙。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難學”從而對物理學科存在著畏懼感,對能否學好物理產生動搖,失去了信心,給高中物理教學造成了無形的障礙。
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識習慣于教師多講、細講,解決物理問題從頭到尾,步步不缺,教師也常為學生指出重點、難點,要學生背牢記熟,對于如何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過程,極少考慮。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死記硬背的呆板學習方法。高中物理學習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精講,讓學生獨立思考和總結課堂學習的知識,獨立完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幫助學生盡快實現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
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樹立學好物理信心。由于先入為主的障礙,許多學生還未入高中就對學習物理失去信心。針對這種心理狀態(tài),緒論課應著重進行初高中物理內容的對比分析,使學生明確,高中物理內容與初中大體一樣,還是力、熱、電、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點,從而使大部分學生忐忑不安的心情穩(wěn)定下來。學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會樹立能學好物理的信心。
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過渡,適當降低知識難度,讓學生有一個緩沖適應的時間。(1)教學一開始宜適當放慢進度,注意新舊對比,前后聯(lián)系。(2)對教學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要作必要的復習與講解,在進行例題分析時,不僅要分析物理過程,也要對數學運算作較詳細的分析與演算。(3)例題、作業(yè)和測試題不宜太難,測試題應根據學生實際,避免學生因成績太低喪失信心。(4)補充演示實驗或改用效果更佳的實驗進行演示。(5)對學生中想當然的經驗錯誤,要及時幫助找出犯錯誤的原因。
加強學法指導。(1)教師要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備知識、教法的同時,備學生學法,在設計教法的同時設計學法。 (2)教會學生用五步學習法(預習、聽課、小結、作業(yè)、復習)學習物理。教會學生聽課,抓住老師講課的要領。(3)提高學生動態(tài)思維能力。在物理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跟上教師的思路,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4)在課外輔導中指點學法。給學生留思考題,并指點學生有效地預習教材和閱讀課外讀物,做到看書和思考相結合,看書與質疑相結合。
指導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如受力分析、牛頓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等內容,是高中物理的核心,要指導學生學深、學透。教學進度盡量放慢,留些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增加基礎練習,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指導學生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如在講物體受力分析時,向學生講授“整體法”和“隔離法”;在講力的合成與分解時,向學生講授“正交分解法”;在講運動圖象時,講授利用“V-t”圖象確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的方法。
教會學生歸納、對比、梳理物理知識。如自由落體運動和拋體運動都可歸結為勻變速運動,服從同樣的基本規(guī)律;歸納和小結,可以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高一學生,要求他們上課記筆記,每章進行歸納小結。
萬事開頭難,從頭抓起,幫助學生在知識和學習能力上盡快“接軌”,對整個高中物理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的外界條件,真正讓學生經歷求知過程,學會求知方法,即通過起始年級的物理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物理,更要教會學生“會學”物理。
參考文獻:
[1]梁向華.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淺談[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08).
[2]郭頌.高中物理教學中討論教學法的探究[D].吉林大學;2010.
[3]許亮.初中到高中的物理教學銜接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4]吳立海.解析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J].考試(教研),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