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灌溉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然而縱觀小學語文課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為例,一到六年級課本只收古詩34首。這一現(xiàn)象引起許多有識之士和教育界人士的關注。于是近年來全國各地興起一股學習經(jīng)典文化的熱潮。為了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學校組織開展“經(jīng)典古詩誦讀 打造書香校園”的校本研究。如何有效地開展這項工作呢?特別是剛入學的低年級孩子尚未識字,如何讓孩子們?nèi)ヅd致勃勃地誦讀如此厚重的古詩文呢?針對這一問題文章將作簡單分析。
關鍵詞 古詩文誦讀;教學激趣;教學效率
一、營造誦讀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誦讀好詩文,首先得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入手,提倡愉快誦讀,讓孩子們把誦讀經(jīng)典當作一件樂事,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誦讀蔚然成風
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從眾心理。對于網(wǎng)絡歌曲、流行歌曲等,低年級的小朋友甚至都不知道歌曲唱些什么,但為什么又那么喜歡唱?因為流行,周圍的人都唱,一則耳濡目染,二則以能與周圍的人一樣會唱為榮。同樣,一個人讀古詩較難,可是,全班都讀,全校同學都讀,則大大激起了每個學生的誦讀興趣。我們學校開展“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面向全體學生,要求一至六年級所有同學都參加誦讀詩文,同時,還要求老師、家長也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我們的老師和家長跟孩子們一起誦讀,伴孩子一起成長。形成人人讀經(jīng)典、個個誦詩文、處處有書聲的良好風氣,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誦讀氣氛,大大激發(fā)學生熱愛經(jīng)典詩文,喜歡頌讀詩文的熱情。
2.讓家長參與親子誦讀
孩子們除了周圍的同學、玩伴,家長就是他們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對他們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作為家長必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如果一開始孩子沒有進入情境,必須要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兩天,一星期不行兩星期……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感染孩子。實踐證明,一開始有些家長對古詩文沒有興趣,但到了后來。家長不但有興趣,甚至真的和孩子一起誦讀古詩文,相互考試比賽。雖然每次都是大人輸,但一家人興致盎然。誦讀古詩文活動也成了最好的親子活動。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利用教材是實驗小學自己選編、印刷這一特點設計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高舉起書本,故作神秘地說:“你們知道嗎?這本書里隱藏著一個大秘密,想不想知道?”一下子就勾起了孩子們好奇的心理,個個睜大眼睛說:“想。”于是老師就一字一句地說:“我們其他的書本都是從新華書店買來的,而只有這本書是——我們學校自己編寫,只有我們學校的小朋友才有這本書,才有古詩文誦讀課?!鄙宰魍nD,接著說:“這本書里都是咱們中國古代的大詩人、大學問家所寫的文句、詩句。如果你們會讀,會背誦,那你也能成為現(xiàn)代的大知識家、大學者,擁有滿腹經(jīng)綸?!睅讉€“大”就調動了孩子們好強、好學的積極性。
二、發(fā)揮指讀效力,提高誦讀質量
針對一年級新生上課好動,不識字的特點,我就想到了上課時采用指讀的方法。指讀的要求:左手按住書本,右手食指指著字,眼睛不離書本地讀。指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口有所動,耳有所聞,手有所指,目有所視,這樣就會促進他們腦有所思,培養(yǎng)孩子們集中注意力,提高誦讀的效果,增強了記憶力。
1.指讀可以集中注意力
指讀可以讓孩子們的手有所指,目有所視。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特別好動。他們在幼兒園時課堂中沒有那么正規(guī),也沒有那么大的學習容量,坐的時間也沒有那么久,所以上課時手上老是在做一些小動作。不管是一支鉛筆、一塊橡皮,還是一粒很小的碎末兒都會成為他們手中的玩物,讓他們玩得忘乎所以,不亦樂乎。當你讓孩子們指讀時,他騰不出手來做別的事,就減少了搞小動作的機會。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稍有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會吸引了他們的眼睛。當你讓他指讀時,眼睛必須看著書本,就不容易斜視了。
一個人做某件事,能夠做到口到、眼到、手到、耳到,自然他的心也就到了,注意力也就集中了,腦子也會思考了。所以在古詩文誦讀時養(yǎng)成指讀的習慣是不容忽視的。
2.指讀可以增強記憶力
由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不會拼音,尚未識字,雖然在課堂中能將古詩文熟讀成誦,卻很容易遺忘。當孩子能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地去指讀時,不認識的字反反復復地映入他的腦海中,無意識中就會記住大部分的字。因此就會出現(xiàn)未學字先義字的現(xiàn)象,拓寬了孩子們識字的機會與容量。孩子們記住字了,再記詩句,對所識記的內(nèi)容也會有較深刻的印象。在其他地方出現(xiàn)相同的字就會聯(lián)想到,就會認識,就會讀,這就是學習的遷移。在孩子獨自一人重新復習時,就能憑借識記住的字來吟誦了,就能達到熟記。長期以往,隨著古詩文的積累,孩子們的識字量就會增加,以后再吟誦古詩文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構建課堂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實驗中,我們查找相關書籍,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料,參考前人的經(jīng)驗,在誦讀古詩的意義、方法、途徑,激發(fā)讀詩興趣,古詩配讀,課外古詩閱讀指導等方面展開了深入探索。
1.激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根據(jù)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在古詩文課堂中,老師必須使出渾身解數(shù)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他們在課堂中不求甚解地去吟誦,享受吟誦的快樂,引導孩子們行走在經(jīng)典誦讀的大路上。
2.授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