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要想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新穎的教學手段與激勵機制的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 學生;自主學習
觀察初中歷史教材最近幾年的編排,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故事性強。但據(jù)很多省市的調(diào)查表明,在中學生“最不愿學的課”中,歷史課不幸名列前茅,在學生視為“沒有意思的課”中,歷史課也名列前茅。本應該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課卻淪落到如此地步,值得我們教師深思。如何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則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教師的教學觀念、多樣的學習方法、靈活的教學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來培養(yǎng)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營造寬松和諧a的教學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的基本排序為: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表現(xiàn),從這基本排序看,愛列于尊重之前。缺失愛,尊重不是虛假就是空洞。教師要處處關心愛護學生,理解和寬容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是教育成功的真諦所在。
1.用理解、信任和寬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在于教學的藝術,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清朝學者李惺曾說:“攻人之過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要令其可從?!苯處熞?jīng)常采用換位思考,把握學生的心理,真正地去理解他們,信任他們,甚至寬容他們身上因那顆躁動的心而犯下的錯誤。當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護的時候,學生必然會信任你,向你敞開心扉,學生才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真正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老師的理解,信任,寬容,不僅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2.合理地利用賞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未來的社會是知識和技能的社會,學生要想“適者生存”就必須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在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我采用了賞識教育,極力去發(fā)掘?qū)W生身上的閃光點,尤其是心理素質(zhì)差的學生和“問題學生”,改變他們的自卑心理,使他們不僅看到別人的優(yōu)勢,更主要的是也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取長補短,只有當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之后,才會產(chǎn)生自信。利用賞識教育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才能顯現(xiàn)出他們身上特有的生動、活潑、主動、張揚的個性,才會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諧社會,和諧教育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二、教師轉(zhuǎn)變觀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調(diào)查表明,目前我國義務教育教與學的方式,仍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征。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嚴重影響到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應該多樣化,現(xiàn)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應該成為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急需改變。
1.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信息化的社會,單憑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巴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便使學生最大程度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如講到紅軍《長征》一課時,我采用情景教學法,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重新感受紅軍長征時的艱難,依據(jù)不同的路段把學生分成幾組,各自講述在這段路程中,他們會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做出多大的努力,有多大的犧牲?學生這一角色扮演的過程,不僅能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先輩們是如何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振興與崛起,同時學生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取向?qū)a(chǎn)生重要的影響。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釋疑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nèi)容質(zhì)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zhì)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這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自主性,而且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講到法國大革命時,讓學生對拿破侖這個人物進行分析評價,結果是學生從網(wǎng)上、資料書中大量取證,對其褒貶不一,各抒己見,課堂成為一個辯論競賽場,最終學生用一句非常精簡的話來高度概括拿破侖:“時勢造英雄,英雄促時勢”。
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教師教學要巧妙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并激勵學生要標新立異,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
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僅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注意優(yōu)化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就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感,這樣就會增強學生的自信。
教育激勵措施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目標激勵法,鼓勵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為達目標積極進取。(2)榜樣激勵法。鼓勵學生以身邊的同學或自己崇拜的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自我加壓、自主學習。(3)競爭激勵法,鼓勵學生選一個自己的“對手”,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競爭中求得更大的發(fā)展。除此之外,還有表揚激勵法,反面激將法等,目的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內(nèi)在潛能,使他們真正做到:愿學、樂學、好學。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地去學習,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將是教師在現(xiàn)代教學中面臨的新挑戰(zhàn),教師應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調(diào)動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讓快樂走進學生心中,讓輕松伴著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管建剛.不做教書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姚錦祥.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