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我們既然站在了教育的崗位上,就借助閱讀,開設好大、中、小三類課堂,讓學生閱讀時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天馬行空,讓們的課堂呈現(xiàn)“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全新面貌,讓學生健康的個性飛揚,讓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和諧、更加多姿多彩。
關鍵詞 閱讀;個性;張揚;小學生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每時每刻都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然而在我們聽課的過程中,總遇到老師這樣指導學生朗讀:同學們用高興的語氣讀這個自然段;同學們,用舒緩的語氣讀讀這個自然段……
這樣的現(xiàn)象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反思嗎?我們是否不知不覺扼殺了學生的閱讀個性,讓學生用教師的思維去理解文本?,F(xiàn)代《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薄墩Z文課程標準》還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帶有“自己”一詞的陳述有很多處:如“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學生個性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從事的職業(yè)是教育,教育的本質功能是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開發(fā)每個學生的潛能,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我們就應該借助閱讀讓學生健康的修改飛揚,讓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多姿多彩。那怎樣張揚學生健康的個性呢?
一、尊重閱讀理解是張揚個性的基礎
要讓學生健康的個性飛揚,理所當然要尊重學生的閱讀理解。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個性?!币虼私處煵荒馨炎约簩ξ谋镜拈喿x理解強加于學生的思維之中。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他對文本的理解就有所差異。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師越來越尊重學生閱讀理解,我校一位老師在上《落花生》一課時,老師問學生學了《落花生》有什么啟發(fā)?有名學生說既要向花生那樣默默奉獻,也應該向桃李那樣展示自己。老師立刻肯定學生就應該充分展示自己,尊重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學生的回答很有道理,花生默默奉獻是一種心靈美,再加上外表美當然更好。更何況,在當今社會,我們需要的就是勇于表現(xiàn)自己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人,像花生那樣總等待著別人去發(fā)現(xiàn)人生價值的人,反而容易遭到社會淘汰,也許連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如果阿寶、李玉剛等不努力展示自己,又怎么會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教學中就教師要盡量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不用我們所謂的“標準答案”去取代學生豐富多彩的解讀。
二、珍視閱讀體驗是張揚個性的源泉
要發(fā)展學生個性,還應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不同的學生由于經歷不同對文本的體驗也不一樣,同一名學生在不同階段對同一文本的體驗也會不一樣。生活的經歷是發(fā)展學生閱讀個性的源泉,沒有經歷閱讀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發(fā)展學生個性,我們就要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我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學生對同一文本多數(shù)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有不同的閱讀體驗。有一次早讀課我讓學生讀一段描寫月夜的段落,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有了不同的體驗。有的認為用贊美、感激的語氣讀;有的認為用輕柔、舒緩、贊美的語氣讀;有的認為用凄涼的語氣讀。原因是在月夜他們有不同的生活經歷。這些閱讀的體驗都來自學生的生活感受,我們有什么理由去迫使他們用哪種情感來朗讀課文,理解文本呢?
三、注重閱讀評價是張揚個性的催化劑
當學生的閱讀展示出健康個性時,我們不能采用幾句枯燥而簡單的“你真不錯!”“你真棒!”“說得正確!”等評價語言,也不能采用過多的物質獎勵,否則,我們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就成了物質誘惑,學生關注的是獎品而不是學習內容,我們評價的目的是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豐富自己的評價語言。怎樣豐富評價語言呢?如學生對《桂林山水》一文讀得非常不錯時,可以這樣評價:“你口中讀出了感覺,眼前讀出了畫面,心中讀出了感情,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了!”同時,在進行評價時,要合理采用縱向評價與橫向評價。對后進生稍有進步時采用縱向評價,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斷發(fā)展。對優(yōu)秀生的精彩表現(xiàn)可采用橫向評價,讓他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并鼓勵其發(fā)展。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他們的閱讀展示出個性時,你就不吝嗇你贊美的語言,真誠地給他贊賞,讓他有學習的動力,那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搭建閱讀平臺是張揚個性的廣闊天空
要讓學生個性張揚,還要為他們搭建一個張揚個性的平臺,既可結合課文處理好拓展延伸課,也可以開展故事會、辯論會、演講會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為自己的上性發(fā)展作大量的準備工作。一位老師上《井底之蛙》問學生這只井底的青蛙今后會怎樣?有一名學生說那只青蛙最后是決定留在井底,因為他剛跳出井口,就看見自己的一個同伴被人類抓走了,還說要做成飯桌上的佳肴,只有井底才是最安全的。這名學生的回答讓我的心靈震撼,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還有一位老師上《丑小鴨》拓展課時問學生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有一名學生居然說原因是鴨媽媽與公天鵝談戀愛產下的一個蛋,然后孵出了丑小鴨,丑小鴨當然會變成白天鵝。這些課是美麗的,因為有學生的健康個性而美麗,因為有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求異思維而美麗,因為有了非預設性課堂生成資源而美麗。因此我們必須搭建好讓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閱讀平臺。
五、把握閱讀價值取向是張揚個性的指南針
張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是無原則的,雖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高飛,但閱讀時必須把握價值取向。就像續(xù)編《狼和小羊》這個故事時,有學生說后來狼變善良了,與羊成了好朋友,共同生活。教師雖然不能指責批評學生的獨特想像,但應委婉引導他們讓他們知道狼的本性是兇殘的,永遠不會變善良。否則,學生長大后將會對一些具備狼的本性一樣的壞人抱有希望,從而使自己失去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