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p>
關鍵詞:隨文練筆 作文教學 以讀導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63-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睂懽髂芰κ钦Z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讓學生愛寫作文、會寫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我們語文教師長期以來苦苦追尋的終極目標。然而,怎樣才能高效地完成這個任務,實現(xiàn)我們的終極目標呢?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边@話道破了讀與寫的緊密聯(lián)系。為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就要相機指導學生進行“隨文練筆”,領略讀寫無限美的風光。
所謂“隨文練筆”,即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寫作因素,把寫的訓練有機有度適時地融合于閱讀教學之中,根據(jù)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chuàng)造的依據(jù),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練筆。那么,如何進行“隨文練筆”呢?
1 積累詞語—— 建立語言倉庫
積累詞語與提高作文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秦牧曾概括說:“腦子里儲存詞匯的多少,和一個作家寫作出來的東西,能夠給人以‘立方體’感呢,還是只能給人一種‘平面感’,關系很大。詞語豐富了,寫起東西來才能夠生動活潑,揮灑自如,纖毫畢現(xiàn),栩栩傳神。詞語貧乏,就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p>
可見,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只有不斷熟悉語言,積累語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語言精華據(jù)為己有,為作文表達積淀深厚的底蘊。
積累詞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而經(jīng)常復習,運用已有的詞語則是積累詞語的另一個方法。當代文學家秦牧說:“由于詞語是這樣的多,要運用它們曲折盡意,不僅要靠大量積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豐富的倉庫,而且對這個倉庫里的珍藏不能擱置不理……”因此,在課堂上,我總是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學生去運用這些詞語,讓這些詞語真正地裝進學生的大腦中。
在教學《伯牙絕弦》時,我這樣引導學生: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認真觀察“泰山峨峨,江河洋洋”的構詞特點,再仿寫場景。
學生積極搜尋記憶的倉庫,說出了“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等疊詞,然后很自然地對場景進行擴充。這樣,既能準確地演繹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又能將學生儲存在大腦中的詞匯信息有效地調(diào)動出來,活學活用。
中國的文字中,一個意思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教學中我常說:“相同的意思可以有多種表達”,以此來鼓勵學生一個意思用多種方式來表達。
以上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倉庫就會變得充實,作文時就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了。
2 分析架構—— 學會布局謀篇
人們常說: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結構則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具備了堅實勻稱的骨骼,血肉和靈魂才能以更美的形式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同樣,只有找到了恰當?shù)慕Y構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觀點和材料、情節(jié)和場面等很好地串聯(lián)、編織起來,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如《索溪峪的野》一課,其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完整。全文是按總起—— 分述—— 總結的順序寫的。先總寫索溪峪的“野”的特點,然后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述,最后總結全文,寫作者的感受。中間四個自然段又采取了先總后分的相同的構段方式,表現(xiàn)了一種整齊的美,復沓的美,寫法上很具特色。其次,文章首尾呼應,突出了中心,使文章結構十分嚴謹。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分析本文的結構模式,以此進行小練筆,來掌握這種總分總且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
3 想象補白—— 豐富語言表達
抓住課文空白處,入乎其內(nèi),徜徉其中,是隨文練筆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是讀寫結合最大的切入點。在我們的教材中,??吹揭恍┪恼铝粲性S多空白,有時出現(xiàn)在人物的對話中,有時出現(xiàn)在故事的情節(jié)中,有時在故事的內(nèi)容上……這些空白是教材內(nèi)容的深化,也是教材內(nèi)容的新解,更是教材內(nèi)容的轉折與發(fā)展,留給學生極大的思維空間。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基礎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利用此空白,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補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例如,《唯一的聽眾》一文,在“聾子!多么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和“后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舍的愛好,我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敝g有一獨立成段的“……”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個微妙的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補白,寫一寫后來的情境。
前不久,我有幸聽了名師張祖慶老師執(zhí)教六年級《窮人》。張老師在深情講述之后靈敏地捕捉到文本西蒙臨死前“仿佛要抓住什么似的”這一空白,讓學生用一段內(nèi)心獨白,描寫西蒙臨終前的心理活動。情思涌動就能才思綿延。此時,學生正與西蒙一同經(jīng)歷著內(nèi)心的苦楚,自然就能將西蒙的內(nèi)心獨白訴諸于筆端,把窮人的“窮”渲染得更加淋漓盡致,更加悲情,更加催人淚下,可謂是“情到深處佳句出”。
“語言是人的生命活動,閱讀是學生的寫作基礎?!蔽蚁嘈?,只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以教材為載體,發(fā)揮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指導,把閱讀教學作為習作教學的主陣地,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chuàng)造的依據(jù),及時讓學生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運用練習,學生就會消除對作文的恐懼,養(yǎng)成勤動筆,樂動筆,善動筆的好習慣,從而領略讀寫無限美的新景象。
參考文獻
[1] 孫建泉.淺談培養(yǎng)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有效策略—— 比較鑒賞[J].現(xiàn)代語文,2011(7):51-52.
[2] 蘇社榮.“隨文練筆”方法的探究[J].師道,201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