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數學復習課不僅是數學總復習的表現形式之一,而且是檢驗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最佳途徑。但在小學數學復習課堂上,始終存在著“復習課難上、復習課難教”,教師講得熱烈、學生聽得認真,但效果不高的現象。這顯然與新課標中強調學生通過學習過程獲得元學習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yǎng)的要求不相符。而巧用評價量規(guī)顯然是突破復習課瓶頸的一個可行方法。本文試圖通過探討巧用評價量規(guī),活化數學復習課,激發(fā)師生之間新的共同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效率。
關鍵詞:評價量規(guī) 數學素養(yǎng) 三維目標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57-02
利用復習,教師協助學生將學習的要點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應用能力,從而由征服一門學科到征服所有不擅長的學科,全面提高學習成績。但在小學數學復習課堂上,始終存在著“復習課難上、復習課難教”,教師講得熱烈、學生聽得認真,但效果不高。這顯然與新課標中強調學生通過學習過程獲得元學習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yǎng),并通過恰當的教學評價手段真正達成教學三維目標,切實提高課堂的效率和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不相符。而巧用評價量規(guī)顯然是突破復習課瓶頸的一個可行方法。通過巧用評價量規(guī),活化數學復習課,在思維碰撞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激發(fā)師生之間新的共同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效率。
1 在教學實踐中使用評價量規(guī),是新課程發(fā)展的需求
量規(guī)與檔案袋評價、概念圖評價、紙筆測驗等一樣都是評價的工具,與其他評價工具不同的是,量規(guī)是一種結構化評價工具,可以使用于不同的評價類別。量規(guī)專家海蒂·古德瑞齊將它定義為“為一項工作列出標準的評分工具”。而我國的教育技術專家祝智庭教授則將它定義為“一種結構化的定量評價工具”,并把它作為在探究型學習過程中主要的評價工具。
(1)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習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任務驅動學習活動,而且在依托信息技術為教學手段的今天,學生的學習結果不再僅僅是紙質作業(yè),變得更多樣性和更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電子作品、調查報告、觀察心得等。這就要求評價工具除了能得出綜合成績外,更要關注學習過程,還要具有操作性好、準確度高的特點。量規(guī)作為結構化評價工具,正符合了以上要求。
(2)使用評價量規(guī)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由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過程可以發(fā)現,五、六年級學生的有意記憶在不斷發(fā)展,開始由教師布置任務的記憶過渡到自覺的記憶;同時,已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需加強啟發(fā)式教學,發(fā)展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思維的能力;自我評價意識逐步得到發(fā)展,十分尊重強者和確定朋友關系的傾向十分濃厚,愿意同水平相當者競爭,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強,但往往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作為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并根據它們制定出適合學生心理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3)使用評價量規(guī)符合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絕大部分教師已參加了教師教育技術的初中級培訓和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國培計劃,了解量規(guī)的含義和使用的原則與方式,能夠根據教學實踐設計、使用評價量規(guī),能夠根據分值分析出評價量規(guī)中所反映的存在問題,為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評價量規(guī)提供了理論基礎。
2 引入評價量規(guī),有利于教師調整復習課的課堂策略
(1)通過評價量規(guī),有助于推行師生協商策略。在復習課中我提倡師生協商策略,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溝通、協作、商量而做出決定—— 應該復習什么?怎樣復習?通過相互協商,使師生復習意愿、手段和結果等達成共識,復習內容、復習目標、復習方法的統一能促進復習者最佳的學習可能性,最大可能地提高課堂復習效率。這也是新課程所要求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復習)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法推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要真正讓師生共同參與到教與學中,必須讓師生的角色地位是平等的、互動的,這就要求做好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有良好的、和諧的心理智能對接。教師和學生之間往往因為各自成長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不同、思考方式和學習習慣的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的認識層次、理解方式和心理感受也就產生自然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存在著障礙。要消除這些差異和障礙,教師必須清晰地了解學生的真正需要,而評價量規(guī)則能很好地將學生的真實需要以指標和數值的形式表現出來。一方面,學生評價量規(guī)的指標與參數,得知教師就復習內容對自己的具體期望值;另一方面,只有學生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意愿和經驗,只有學生才知道如何的學習方法和方式最適合自己,通過評價量規(guī)的自評與他評能讓學生坦然接受并說出自己已經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希望(想)知道什么。教師在了解到學生的意愿后,科學地修整教學進度和復習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并給予適當的幫助與鼓勵,實現提高復習課效率的最終目的。
(2)通過評價量規(guī),有助于教師關注差異,推行因材施教策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首先,必須正視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群體。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維方式及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技能、儲備的數學信息量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學生在理解能力、表述能力、模仿能力、控制能力和分析應用能力方面存在著差異。其次,我們必須找出學生的差異所在,做到有的放矢。評價量規(guī)能夠系統地反映出學生在復習課上所暴露出來的具有一定數量與質量的問題所在,通過分析量規(guī)可以找出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便于教師找到復習的切入點,為不同的學生階層設計有針對性的復習題目、復習模式,促使學生都參與知識整理、質疑問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讓學生在產生各種認知上的沖突中激起復習的欲望,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允許學生以“自己”獨有的復習方式存在。尊重學生差異,發(fā)展學生個性,課堂上反對一刀切、一體化,提倡多元化和開放性,是使學生獲得有差異性成功和促進個性化發(fā)展,也是提高復習課效率的關鍵所在。
3 引入評價量規(guī),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1)引入評價量規(guī),促使復習課的形式多樣化。復習課上的內容和練習往往都是學生已經見過和練過的,單純以練為主的方式缺乏新意,容易導致學生提不起精神,致使復習效率低。通過評價量規(guī)的評分和綜合分析,教師能較準確地獲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形式和活動內容,從而針對性地采用適當的復習形:主講練結合的形式、單元學習心得會、小組學習數學日記、以學生為主持的頭腦風暴會、學生自制某一主題的數學手抄報等等;讓學生通過感興趣的活動形式,激發(fā)他們上復習課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掌握、鞏固、彌補新授課解決不了的問題。利用綜合訓練、思維訓練、延伸訓練、提升訓練的不同組合,把復習課打造成另一個更寬廣的數學學習空間,讓學生感受復習課與新授課截然不同的魅力。
(2)引入評價量規(guī),有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要高質量完成評價量規(guī)中各個評價指標中的自評、他評,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小組合作進行觀察、分析、交流、分享等等,如:向小組成員概括敘述自己所學的內容并且評價自己掌握的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進行交流,解說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使用了哪些已學過知識內容,自己是如何思考,為什么要這樣思考等等,通過以上行為,教師“潤物細無聲”地幫助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與習慣,包括:一是學會概括所學的內容并用科學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二是學會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三是學會根據所學的內容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出問題或自己出題,完成復習課的重要目的之一—— 內化學習內容。而這些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與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數學復習課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各種數學的基本方法、思維方法及數學思想的建構,達到為學生梳理知識,建構知識網絡的初級目標,更要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數學思維和元學習能力為更高一級的目標,因此,引入評價量規(guī)是我們改革復習課教學模式與策略的一種嘗試,也是一種突破,利用它的結構化體系,建立以正確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認識、再實踐、再發(fā)現的復習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評價過程,在復習課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復習效率,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元學習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波.數學應用題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J].小學教學參考,2011(9):70.
[2] 夏清強.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