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張揚他們的個性,以切實有效的方法為他們潛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機會,學生的生命之河一定會激起美麗的浪花。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開啟學生的智慧,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動力和追求。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十分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如教學《荷花》時,我在演示課件(生機勃勃的荷花和動聽的音樂)時說:“同學們,你們想去欣賞那美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荷花》一文,共同去感受荷花的美麗吧!”接著,讓學生聆聽課文的配樂朗誦,并借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隨風舞蹈,蜻蜓飛來,小魚游過去”的情景。這樣的教學,學生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
二、自主探索,體驗合作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進行主動的學習。學貴有思,思貴有疑。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都應該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那么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就會自然而然地建構起來。語文學科向學生提供了許多現(xiàn)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主要素材,以“問題——探究——新問題——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開。這一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習了知識,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以人為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只有當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發(fā)展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我們的教育目標,才能真正突出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闭Z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fā)展為課程發(fā)展的前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要根據(jù)學生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設計他們的未來,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為此,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淋漓盡致展現(xiàn)個體的大舞臺。如蘇教版第七冊《九寨溝》是一篇介紹旅游勝地的文章,我想方設法對教材進行新的處理,設計別具一格的導入新課,把學生帶入情境,為整堂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同學們,人們都說九寨溝很美,我們也一起來欣賞一下?!苯又シ啪耪瘻系囊曨l,學生們在觀看時,都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赐曛螅艺垖W生們來說說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九寨溝的風景實在太美了。”有的說:“我真想到九寨溝去走一走,看一看?!薄藭r,我趁熱打鐵,“今天老師就滿足你們的愿望,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九寨溝,好嗎?”同學們無比興奮地說:“好!”從他們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種興奮。接下來的教學,我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枯燥、乏味、抽象的內容融入直觀教學中,學生學起來覺得生動有趣。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活躍、融洽的民主氛圍中勇于發(fā)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便會逐漸成長為具有大膽精神、個性豐富的人。
四、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感悟
在語文教學中,往往需要創(chuàng)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創(chuàng)設情境的關鍵在于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把教材中的語言文字演化成有聲有色的客觀世界和真切生動的生活。如《觀潮》一課,作者在課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寫潮來時的樣子及潮的響聲尤為精彩:“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蔽以诮虒W中,借助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潮來時浪涌岸灘、洶涌澎湃的壯麗之美。通過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點燃火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碧K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和“火花”就是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fā)。學生一旦有了興趣,所產生的自主學習的動力則是無窮的。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語言清新生動、感情真摯動人的散文詩,在教學中我用了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接著,我設計了“講一件老師關心愛護自己的往事”“如果讓你去陪伴老師,你會為老師做些什么呢”話題讓學生練習說話,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又用一首贊美老師的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來結尾,課堂的教學氣氛、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要充滿活力,離不開學生和教師的合作努力,離不開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新課標給教師的啟示是無窮的,教師的探索是無盡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立足課堂教學,不斷審視課堂教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