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政策評估是公共政策分析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在整個公共政策運行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政策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公共政策評估的理論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其在現(xiàn)實的政策實踐中還面臨著多方面困境,包括政策評估主體存在問題、政策評估標準不明確、政策評估組織獨立性缺失和政策評估信息缺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公共政策評估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分析公共政策評估的這些困境,對于確保公共政策評估過程的良好運行,提升公共政策的質(zhì)量與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公共政策評估;政策評估組織;政策評估標準
作者簡介:張欣彤(1988-),女,漢族,河北大學政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在讀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D6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39(2013)-18--01
一、公共政策評估的理論概述
公共政策評估的涵義是指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政策的績效、效率及價值進行判斷的一種評價行為,目的在于取得有關(guān)這些方面的信息,作為決定政策變化、政策改進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據(jù)??茖W完整的公共政策過程離不開公共政策評估活動,它是整個政策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在整個公共政策過程的始終,制約著政策制定過程、政策執(zhí)行過程和政策調(diào)整過程的功能發(fā)揮,影響政策結(jié)果的形成。公共政策評估標準包括事實標準與價值標準兩個方面,在政策評估實踐中這兩種標準并不是獨立使用的,而是交叉融合在一起使用的。
二、我國當前公共政策評估面臨的困境
(一)政策評估主體自身存在問題
政策評估主體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確保公共政策評估有效性的重要保證。但是在我國的政策實踐過程中,政策評估主體卻存在著一些問題,像政策評估主體單一,獨立性較差等問題不乏存在。這樣得出的評估結(jié)果必然與政策事實大不相符,難以確保政策評估的科學性與高效性。一方面,我國政策評估主體單一,外部多元化評估較弱,這樣勢必對政策評估結(jié)果的公正性與客觀性造成影響,不利于公共行政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國的政策評估組織也是由具體個人組成,這樣評估人員在政策評估過程中要受到各種的利益選擇影響,再加上評估組織經(jīng)濟與政治上的獨立性比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策評估的客觀性與有效性。
(二)公共政策評估標準不明確
公共政策評估標準對于政策評估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選用事實規(guī)范分析標準,還是用價值判斷分析標準,選用定量分析標準,還是選用定性分析標準,這些都關(guān)系到政策評估結(jié)果是否客觀、科學的問題。而在我國公共政策評估實踐中,政策評估人員的專業(yè)性不高,往往從個人的主觀層面從發(fā),選用個人價值判斷分析標準來對政策進行評估。同時,不同部門、不同類型的政策評估標準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專業(yè)性與特殊性,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對公共政策評估造成困難。再加之,我國濃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影響,人們偏好用定性分析標準替代定量分析標準,而且不同評估人員在具體政策評估過程中評估標準偏好也是不同的,這就對政策評估結(jié)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做出挑戰(zhàn)。
(三)政策評估組織獨立性較差
公共政策評估必然離不開政策評估組織,而其一般是由官方政策評估組織與非官方政策評估組織構(gòu)成。在我國政策評估實踐中,專業(yè)的評估組織發(fā)揮的作用甚少。一方面,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官方的評估組織獨立性往往受到干擾,這些評估組織往往需要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所以其經(jīng)濟獨立性較差,其也必然影響到組織政治獨立性。再加上,我國政府機關(guān)實行首長負責制,這樣領(lǐng)導一把手對于政策評估具有決定性作用,影響了政策評估組織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我國非官方的政策評估組織發(fā)展不成熟,還未達到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這些組織的建立、發(fā)展仍然與政府在經(jīng)濟、政治上的支持分不開。這樣其獨立性又無從談起,嚴重影響到了我國政策評估的質(zhì)量與效果。
(四)公共政策評估信息缺失
公共政策評估信息作為公共政策評估過程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對公共政策評估的順利實現(xiàn)具有重要影響。要提升政策評估的效果與質(zhì)量,正確、合理與充分的政策評估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我國具體的公共政策評估實踐過程中,公共政策評估信息嚴重缺失。一方面,缺乏暢通的政策評估信息渠道,由于在我國政策實施中往往重視政策收集,不看重政策信息的反饋,從而缺乏暢通的政策信息反饋渠道。同時,也沒有構(gòu)建一個多維度的網(wǎng)絡化的多行信息溝通渠道,這樣得到的信息必然不太全面、合理,從而對政策評估造成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根據(jù)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政策評估中收集大量信息需要耗費掉大量成本,且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看到良好的收益,而且收集到的部分信息失真,這使得評估主體不能得到真實可靠的信息資料,影響到了政策評估的順利執(zhí)行。
(五)政策評估的制度保障不完善
公共政策評估過程的良好運行,不僅需要真實、可靠的信息作支撐,而且需要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作保障。科學、規(guī)范的政策制度可以減少政策評估過程中各方面的壓力與阻力,保證政策評估活動的順利展開,以取得良好的評估結(jié)果。但在我國具體的公共政策評估實踐中,我國還沒有一套具體化、規(guī)范化與科學化的政策評估制度來保證政策評估的合理運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共政策評估的實際執(zhí)行力度,阻礙了政策評估的有效執(zhí)行。同時,我國的具體政策評估過程中,也缺乏具有科學性、法制性與可操作性的政策評估程序,這使得政策評估工作缺乏制度性與程序性的保障,造成了政策評估科學性與客觀性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公共政策的評估效果,不利于政策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陳振明.政策科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寧騷.公共政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申喜連.試論我國公共政策評估存在的困境及制度創(chuàng)新[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5).
[4]王建容.我國公共政策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行政論壇,2006,(2).
[5]劉明然.推進我國公共政策評估的思考[D].長沙:湖南大學,2008.
[6]尹蘋蘋.我國公共政策評估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