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博是一種能適應當前信息瞬息即變的傳播工具,極大地促進了社會輿論的開展,具有良好的前景。但當前信息監(jiān)督體系的不夠完善,許多虛假信息、消極信息的傳播問題也使微博社會責任擔當?shù)拇_立進入人們的討論話題中。本文就微博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原因入手,試圖詮釋微博社會責任擔當?shù)闹匾浴?/p>
關鍵詞:微博;社會責任;虛假信息;實名制
[中圖分類號]:G2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8--01
隨著網絡信息的迅速發(fā)展,微博在人們的生活輿論導向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了,作為網絡新寵,微博幫助了民眾言論自由的積極發(fā)表,和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對于微博而言,成為輿論的主角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當前微博不斷出現(xiàn)的許多假新聞事件不斷引發(fā)了人們對微博的發(fā)展擔憂,也影響了許多個人群體的生活感情。確立微博的“社會責任擔當”已經刻不容緩。
一、微言大義,網絡新寵
關于微博的定義: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而能進行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只用較少文字(140字左右)就能實現(xiàn)客戶信息在社區(qū)里的實時傳播與分享。這種讓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的方式,使公民發(fā)揮語言自由權得到一大機遇。
關于最早的微博可追溯到美國的Twitter, 在2006年3月其創(chuàng)始人推出了用戶可經由Twitter客戶端等形式輸入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的微博服務項目。該項目使Twitter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絡應用之一。經過一系列的發(fā)展變革,微博在中國新浪網站的內測使其正式被中文上網的人群所接受。由于時效性和傳播性的強力,微博上的各種話題被迅速傳播,極大地激發(fā)了民眾的言論熱情,受到各大媒體的喜愛,因此,微博在中國的發(fā)展呈迅猛之勢。
二、多種特色,優(yōu)勢發(fā)展
關于微博能如此迅速發(fā)展,筆者認為其原因有幾下幾點因素:
(1)傳播主體的雙重性
現(xiàn)在的網絡時代里,信息的傳播主體已經不同于傳統(tǒng)媒介時代的單向主體了,在微博時代,信息的傳播者既是受眾者,也可以通過轉發(fā)或評論等形式成為生產者,這種傳播者的雙重性使得民眾互動輿論成為了可能,激發(fā)了熱情,更能為新聞和話題研究提供許多素材。
(2)傳播模式的多向性
微博的信息擴散與聚合主要是在博主與粉絲間相互產生的,因為傳受主體具有雙重性,博主與粉絲的關系可以變化,每一位粉絲通過對博主信息的轉發(fā)或評論,又可與其自身粉絲間達到信息交流探討,因而,微博的傳播是由最初的信息源在極短的時間內引發(fā)幾何線性增長粉絲量來達到信息分享的。其傳播模式可稱為點對面的線性傳播流動模式。
(3)傳播內容和傳播空間的廣泛性
在當代,微博用戶涉及各行各業(yè),因此微博內容也是各式各樣的,涉及了個人情感、生活狀態(tài)、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信息。微博用戶與粉絲間的疊套式結構關系使得微博信息會發(fā)生裂變聚合,到最后原信息的話題內容往往會變成各種廣泛信息。這種傳播的廣泛性使微博的話題談論空間伸縮性極大,能滿足不同水平人的需求。
三、微博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
微博作為網絡時代的科技產品和社交平臺,在填補人們碎片化時間的同時具有極高的互動性和感染力,而其內容的廣泛性極大的激勵了民眾對話題探討的參與,有利于新聞的發(fā)展。
但由于當前公民的素養(yǎng)參差不起,對輿論的責任意識不夠,國家法律機制對微博這種新型媒介的規(guī)范引導不強等因素,其信息流動性快影響廣等特點使得出現(xiàn)了許多流言蜚語的虛假信息,這極大地影響了許多個人群體的生活與經濟的正常運行。因此微博的責任擔當確認問題亟須解決,對責任人的如何確人,責任問題的處置方法以及對微博的經營方與管理方的問責等方面都是一大考驗。
四、微博的責任擔當建議
微博的責任擔當確認只是一種規(guī)范微博信息真實性的手段,并不是目的。它的確立是為了約束微博傳播的過度自由化,通過加強對微博輿論導向的正確引導,從而維護穩(wěn)定的媒介環(huán)境。
在國外,有一種“社會責任論”曾掀起各國對新聞導引重要性的關注,?!吧鐣熑握摗笔敲绹鴪髽I(yè)在上世紀20年代基于“新聞自由”過度的問題提出的理念,倡導媒體協(xié)調自身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擔當輿論監(jiān)督與價值導向等社會責任,消除消極輿論對社會的影響。對于現(xiàn)代社會輿論主角的微博客而言,這種責任理念的倡導有利于糾正微博傳播的瑕疵。為微博的良性發(fā)展做了良好的借鑒效果。對于責任擔當?shù)木唧w做法,筆者在這提出幾點建議:
(1)內容的自由與制約
應讓民眾意識到自由是相對的。微博是人們在虛擬網絡世界的一種言論媒介,在現(xiàn)實里同樣要受到國家法律法規(guī)地制約。網絡言論自由是公民言論自由的一部分,應在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倫理的制約監(jiān)督之內。微博的發(fā)表與轉發(fā)都應符合客觀的現(xiàn)實言論自由權限,不能絕對自由。
(2)共存共榮,與傳統(tǒng)媒體合作
雖然微博是新聞界的新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群眾對它的依賴性加強,但當前媒體的輿論主導權仍由傳統(tǒng)媒介掌握,權威性仍不可小覷。因此,微博的責任擔當應積極學習傳統(tǒng)媒介的責任確定經驗,與傳統(tǒng)媒介相結合凝聚民意,以引導社會輿論的和諧發(fā)展。
(3)實行實名制注冊
微博用戶的實名制注冊,有利于信息源的搜索工作和不良信息的辟謠的開展,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微博輿論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微博實名制的開展并不意味著個人隱私的公開,可以采取“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方式,來實現(xiàn)隱私保護和信息公開。
結束語
隨著微博在社會中的輿論導向越來越突出,微博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識和關注,因為重要,所以關注。建立良好的信息公開制將成為近期微博的重要舉措,筆者相信在這一舉措成功完成后,微博的發(fā)展將更加樂觀。
參考文獻:
[1]董巖. 新聞責任論.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
[2]楊曉茹.傳播學視域中的微博研究[J].2012(02)
[3]劉宗義.2012年我國微博發(fā)展綜述[J].重慶社會科學.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