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無小事,事事育人”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是非常貼切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融入到政治課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內容標準常常用“體驗、意識”等詞語來描述表達,而這樣的內容標準教師是不能像知識內容標準一樣通過講解、演示、作業(yè)等方式直接“教”給學生,而必須通過學生的體驗感悟、養(yǎng)成態(tài)度,內化成價值觀,所以這個達成過程是一個積累和漸進過程。因此,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教學過程都會完整地體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細節(jié)上去滲透,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下面我談談我從教14年來的體會:
一、用平等、尊重、和諧的課堂氛圍去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它首先是一種人學。”師生之間最基本的關系應該是平等關系,所以我們的課堂更應該是師生之間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和諧的基礎上通過語言進行的雙向交流和溝通互動。我們要培養(yǎng)出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有責任心,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青年人,作為政治教師首先在課堂上要身體力行。首先讓政治課呈現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度,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課時,我積極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消費行為,就目前學生中流行使用蘋果手機的現象,讓學生展開討論:高中生應該成為蘋果手機的消費群體嗎?顯然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與我們所倡導的消費觀格格不入的非主流的觀點。但不論學生得出怎樣的結論,教師都應該給予必要的尊重。這樣學生才能張揚個性,懂得尊重,在探索未知的知識時更大膽、用于創(chuàng)新,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其次,課堂上對學生恰當地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細節(jié)。
恰當的鼓勵、引導性的評價卻會有力地促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所以讓我們的課堂評價中多注入對學生的尊重、鼓勵!
二、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促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具有復雜情感的學生,恰當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又能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以更好的實現。例如:在講到必修二《政治生活》有關政府的基本原則時,播放我們無錫市沁園新村某一幢大樓發(fā)生火災以后的視頻:110、120救護、消防大隊在最快的時間趕到現場救援場面緊張而有序。由于火災的原因是因為電路的問題,所以不排除隱患這幢樓居民不能回去住,我們班里馮天奇同學身在其中,所以我找他談了事情發(fā)生之后政府的具體安排及感受,他說:“政府實行每戶每一代人每天200元住宿費,每人每天50元的伙食費,妥善地安排好了居民的生活。并且安排電力公司搶修人員連夜工作,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用電并確保安全,最大程度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以前我總是聽老師講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衛(wèi)者,這次我真正感受到政府是我們的強大后盾,把我們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碑嬅媲榫碁閷W生再現了事實,提供了感性材料,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在情境中感染了學生。學生從內心體會到我們的政府是對人民負責的政府,教師引導學生感悟一個肩負著社會責任的青年人的我們也責無旁貸,要有責任心,肩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在恰當的情境中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
三、給學生留出思考、領悟的空間去達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隱性知識,不能靠教師單純的傳授說教。郭思樂教授說:“感悟是孕育在學生心中的道德花蕾。”美國教育家說過,學生在面對教師提出的每個問題之后,需要等待2分鐘左右才能有一個必要的思維活動。這要求我們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深思、去琢磨、去揣度。在《生活與哲學》中講“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我給學生放了這樣一段視頻:2012年9月9日,第28個教師節(jié)前夜,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尋找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的活動,有這樣一位鄉(xiāng)村教師叫馬復興,他沒有雙手卻用自己的執(zhí)著給學生上了一節(jié)節(jié)生動的課,他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胖乎乎的手》那篇文章,師生一起流淚的場面,還有鄉(xiāng)村教師們幾年如一日背孩子過河,幾年如一日在海島生活,幾年如一日愛著孩子們……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都沒有華麗的語言,而正是這些純真的質樸感動和溫暖著人的心靈,我分明看到了學生的眼眶中有晶瑩剔透的東西在閃動,所以看完視頻我沒有立即提問而是保持沉默,耐心等待,等待他們內心的領悟感化,達到美的升華,等待后我進行了及時的啟發(fā),在此基礎上上升了一個臺階,我的收獲是豐碩的。有個同學的感悟是這么說的:當我們糾結于繁華的城市中無法脫身時,不能忘記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那些邊遠山村和邊疆的他們,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的大愛,讓我們知道了另一種值得我沉思的價值標準,但是我們不能止于感動,更要見賢思齊,從自我做起,讓“最美”落實到個人的行動上。課堂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有人說過:“教育30%是啟發(fā),70%是等待?!痹谒枷胝握n堂上教師要能等待,善于等待,等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門藝術。在等待中實現升華。
思想政治課是集理論教育、社會認識和公民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是塑造人的靈魂的科學,在政治課堂上教師要抓住每個細節(jié)去滲透所要達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十多年親身的教學實踐體驗告訴我:我們作為政治教師要著眼長遠,挖掘政治課堂的巨大潛能去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明確的價值觀,為學生的今后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年第1、2、3、4、5、6期
[2]中學政治課教學.2012年第1、2、3、4、5期
[3]陳建琴.《淺談課堂中的生成與預設》.《新課程研究》,2011.6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