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市“15/20/10”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展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本文作者駕馭改革之祥云,理論聯(lián)系實際,論述了高中語文新課導入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溫故知新;情境導入;巧設懸念;趣味導入
悅耳的歌曲必須擁有優(yōu)美的前奏,一臺好戲必須配備響亮的金鑼;高中語文新課導入恰似一首歌曲的前奏,又像好戲開臺前震天的鑼鼓,它能一下子震撼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的進入到激情洋溢的境界。筆者駕馭改革之祥云,就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導入作了大膽嘗試。
一、溫故知新,觸類旁通
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知識,一般都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的規(guī)律。俄羅斯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指出:所有問題的解決都是利用主體經(jīng)驗中已有的舊工具實現(xiàn)的??梢姡咧姓Z文學科中的新知識也是從舊知識中發(fā)展而來。因此,溫故知新式導入既鞏固了已學舊知識,又達到承上啟下的功效。我在執(zhí)教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一課時,就開門見山的提問學生:“晉宋時期著名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陶淵明我們都是知曉的,你們在初中階段學過《桃花源記》中描繪了怎樣的生活圖景呢?”通過簡要討論、分析,許多學生答出了諸如自給自足、與世隔絕、純樸自然和其樂融融等情境。此時,我繼續(xù)設問:“陶淵明為何要描繪這樣的生活畫面呢?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他的《歸去來兮辭》就能從中去找尋答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求知欲猛增,都渴望找出相應的答案。
二、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指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或其它手段把某個場合的景象描繪出來,使學生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獲得真摯的情感?!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肥潜彼沃膶W家蘇軾的代表作,教師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的時候,科學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這首氣勢恢弘、高唱入云、筆力遒勁的豪放詞之力作并非易事。我在導入時坦言:“許多古人,每逢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睂W生在上述情境的熏陶下,通過默讀課文,初步感悟在元豐五年,漫步長江岸邊的蘇東坡,瞭望著奔騰不息的長江水,回憶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情難自已,于是把酒臨風,揮毫疾書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類似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觀賞東坡先生的赤壁,仔細聆聽蘇軾心靈的獨白,有利于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飛躍時空的隧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巧設懸念,引人入勝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假如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懸念性提問方式導入新課,那就引人入勝,進一步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譬如,我在執(zhí)教魯迅的《阿Q正傳》時,通過設置如下兩個懸念來導入新課的:其一,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人笑中帶淚,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么阿Q的“精神勝利法”到底為何物?阿Q是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給予“精神勝利法”以具體、生動的詮釋的?其二,有人認為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作品中描寫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的作品則體現(xiàn)社會問題的悲劇,那《阿Q正傳》描繪了阿Q的悲劇遭遇,究竟是性格的悲劇、命運的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呢?大部分學生急于想找到正確的解答,自主探究的情緒高漲。
四、趣味導入,誘發(fā)好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高中語文新課導入時營造趣味盎然的氛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正如高中語文課程新課標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因此,我們只有循循善誘的引導學生饒有興趣的走進課文,才能為提高課堂效率夯實基礎。譬如,我在執(zhí)教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一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副對聯(lián):“死了倒也罷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閭,親朋盼信;活著又怎么著,無非多經(jīng)幾番的槍聲驚耳,彈雨淋頭?!痹S多學生被這幅對聯(lián)所吸引,不僅對對聯(lián)中所描繪的悲慘命運深感同情,而且學習興趣更濃厚。接著我點撥道:“此聯(lián)是周作人先生為紀念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的劉和珍和楊德群兩人而作的對聯(lián),周作人對兩人的悲慘遭遇深感同情,對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揭露。針對兩人的不幸遭遇,魯迅先生揮舞手中那匕首般的筆,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痹捯魟偮洌淌依锪⒓闯霈F(xiàn)各學習小組熱烈討論的場景,從而順利的進入了師生互動的探究過程。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前景無限光明,但踐行有效課堂之路是曲折的。我們只有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銳意進取,大膽探索,才能在七尺講臺上干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大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