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是文科生的弱科,“學不好、考不高”是普遍現象。本文主要探討通過各次模擬考試進行知識查漏,并通過考試時出現的問題,對學法進行探討和指導。
【關鍵詞】淺而不漏;新老結合;狂思狠練
高中地理被成為文科中的理科,很多同學找不到方法,拼了命地學而成績卻不見提高。百日誓師后,復習越加吃力,顯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考試才覺漏洞百出。二、新鮮概念不得其解。三、“一聽就懂,一做就懵”。四、意會而不能言傳,理解卻無從下筆。針對以上問題,利用各次模擬考,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復習:
一、“淺而不漏”
高考地理試題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應重視簡單而易遺漏的基礎知識。
1.補初中識記類
現在高中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普遍較欠缺,不全面,尤其是部分初中不開設地理課或不重視地理課,導致學生的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地球地圖等相關的基礎知識薄弱。
2.補高中基礎類
近年廣東高考的難度有所降低,卷面上高中基礎類的知識所占分值略有增加,尤其是必修一的相關知識。如《2013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文科綜合》第41(1)題,問卡沙跨境保護區(qū)最主要的氣候類型,簡單地考查了學生對大區(qū)域氣候分布的掌握程度。
綜上所述,學生在復習時應適當地回歸課本的基礎,在高考前把初中和高中的課本至少看2~3遍,看書時要“淺而不漏”,只看基礎不攻難題,盡量減少失基礎分。
二、“新老結合”
課外知識比較欠缺,碰到新事物、新概念時不知道該如何思考如何解答,遇到這類情況,通常可以分兩種方法解決:
1.“萬變不離其宗”
學生對新事物、新概念的了解可能不多,但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可以知道,實際上考察的是對舊知識的運用。如《珠海市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學生學業(yè)質量檢測文科綜合試卷》第5題:
波浪谷是一種紅色砂巖地貌,因砂巖上的紋路像波浪,被稱為波浪巖。右圖為美國的波浪谷景觀圖,該旅游區(qū)每天只發(fā)放20張進入許可證,我國的陜北黃土高原上的靖邊也有這種地貌分布。關于該地貌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映了形成該地層的時候氣候濕熱
B.波浪谷是內力和外力作用的結果
C.紅黃相間的地層一般是海相沉積形成的
D.美國限制進入人數,是由于景區(qū)開發(fā)的范圍太小
將題目文字的隱藏信息和圖片信息,回歸到我們所學的知識,不難排除A選項的“濕熱”環(huán)境、C選項的“海相沉積”和D選項進入人數的限制原因。
2.“懂得靈活變通”
在《2013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中,第8~9題出現了“頁巖氣”,很多同學牢記了常規(guī)教學中的“背斜為良好的儲氣構造”,而忽略了題目的“(頁巖氣)主要沉積在密閉性較好的頁巖層底部”,因而第8題很習慣性地錯選了背斜構造。
綜上所述,在復習時,一方面要穩(wěn)扎穩(wěn)打地鞏固基礎,遇到新知識能回歸教材,做到新老知識結合。另一方面又要靈活變通,接納新知識的特征,避免錯誤解答。
三、啃透材料,細心分析
“分析”是地理學習中應用廣泛的思維方式,也是高考試題中注重“能力立意”的高頻題型。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特征就是將其特征分解,并分別探究成因。
在地理考卷中,圖、文、表等材料題占有重要的比重,相當大的分值需要通過分析材料才能正確解答。
綜上所述,復習時除了認真鞏固所學知識,還要加強各式的訓練,不斷提高讀圖、分析等能力。
四、審問、圈詞
問答題難得滿分,甚至沒懂題意。因此,在訓練綜合題時,需要認真審清題意,找出關鍵詞,甚至還需要轉換問題的問法,才能分析出答題的方向。如在2013廣州一模中的第40(4)題:試分析圖中三大河流流域成為人類文明發(fā)源地的優(yōu)越地理條件。很多同學馬上就抓住了“優(yōu)越地理條件”,然后開始回憶課本中各類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便開始著手解答……結果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甚至還丟了分。
審這一題時,不應該漏掉另一個更重要的關鍵詞:人類文明發(fā)源地。通過分析,不難得出人類文明發(fā)源地即農業(yè)文明發(fā)源地。所以回答時可以把題目轉化為“試分析圖中三大河流流域早期農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越地理條件?!边@樣便能準確地從影響農業(yè)發(fā)展的“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進行回答。
因此,在解答問答題時,應認真審清問題,劃出關鍵詞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析清思路,明確答題方向。
五、小結
在百日沖刺階段的復習要做到狂思狠練,懂得歸納分類。
1.逢題必析,逢項必注。復習時遇到的每一道題,必須認真分析,弄懂原理、原因。選擇題的每一個選項都要簡單注明對或錯的原因。以此來鞏固基礎及提高分析的能力。
2.填空必填,簡答必答。較多填空屬直接讀圖或簡單分析便能得分的題目,因此不能嫌麻煩而跳過。簡答題必須認真推敲題意,分析材料,有針對性地作答,以此提高表達能力,杜絕“意會而不能言傳”。
3.問法轉換,分類總結。試題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常見的問法(如上文觀點四),這就需要對問法進行轉換,提高答題方向的準確性。此外,對于同類考點的題目應該注重歸納和總結。通過對練過的題目進行分類,總結出類似題目的答題模版。
【參考文獻】
[1]徐偉.高考考生答題失分的原因分析及對教學與復習備考的啟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320,20-21
[2]肖春明.例談分析類地理綜合題的答題模式[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317,52-54
[3]盧琦.淺議高考地理試題的繼承與發(fā)展[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315,7-8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qū)和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