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文教學中,歷來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矛盾的是,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學卻十分輕視,這種將課外閱讀完全交給學生自主完成的方式,對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提高鮮有成效。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重視課外閱讀指導教學,通過對課外閱讀讀本的選擇指引、對課外閱讀方法的科學性指導、對課外閱讀效果的檢驗指導,促進學生對課外閱讀養(yǎng)分的吸收,促進作文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課外閱讀;指導教學;作文素養(yǎng)
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在課堂內外都得到高度重視,不僅每個語文老師都強調要多讀、多看,而且不論小學生還是中學生,每人手中都擁有為數不少的課外閱讀書。但與此相矛盾的現實情況卻是,幾乎很少有學生認真讀課外讀物,也很少有老師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學,導致很多課外讀物成了擺設,相當于有了工具卻不使用,對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提高的作用微乎其微。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真正發(fā)揮課外閱讀對作文素養(yǎng)的作用,不僅需要在觀念上重視這些,還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上重視對課外閱讀的指導。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作用,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種:一是拓展課內閱讀文本的寬度,擴展學生的閱讀面,進一步擴展學生的視野,擴展寫作思維;二是彌補課內閱讀的不足,補充更多新鮮、活潑、具有當下時代特征的閱讀文本,形成閱讀文本題材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擴展寫作素材;三是課外自主閱讀的方式,輕松自由,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寫作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寫作興趣和技巧的提升。那么,如想達到這三個作用的最佳效果,具體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重視課外閱讀文本的選擇指引
如今的課外閱讀書市場,琳瑯滿目,大多數課外閱讀書的選擇都是家長根據經驗、猜測進行購買,學生很少參與其中,教師也幾乎不加過問,只有在暑假作業(yè)或寒假作業(yè)中,有過列書目的形式進行簡單地推薦。因此,在選擇課外讀物方面,幾乎沒有統(tǒng)一的選擇標準,家長對于選擇的課外讀物適不適合孩子并不了解,老師對于每個孩子課外閱讀哪些讀物也沒有具體的掌握,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孩子對于課外讀物的閱讀興趣降低,課外閱讀效果大打折扣,對作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有什么幫助更是無從談起。
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教學情況,及學生的個體需求,進行課外閱讀文本的選擇指引。一方面,要選擇適合各年級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閱讀文本,最佳方式是配合語文教材進行選擇推薦;另一方面,要做到細化、個性化,同一個班級課外讀物可以推薦不同“套餐”。因為整個班級中學生的語文能力高低不齊,但班級授課制導致無法完全照顧到不同學生水平,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和改善。例如:針對思維較為狹窄的同學,可以推薦多種不同風格、題材的文學作品,歷險記、童話故事、歷史神話傳說等等刺激其激發(fā)想象力、擴展思維。若想做到后面這一點,不僅需要語文教師自身在課外閱讀方面有豐富的儲備容量,更需要有細致的觀察能力,能夠為學生量體裁衣,推薦合適的工具,解決相應的問題,這樣的閱讀文本于提高作文素養(yǎng)來說,必定是事半功倍。
二、重視對課外閱讀方法的科學性指導
對于課外閱讀方法,歷來是最受輕視的,課外閱讀自從教師推薦完書目之后,課外閱讀的所有任務都交給了學生自己去完成,而這個學生獨自完成的任務卻承載著要提高作文素養(yǎng)的重大任務,這顯然是不協調的。限于閱讀方式的自由隨意性及自律能力的差別,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自我閱讀時,都會出現看完之后只對故事梗概留有大概印象,其他一無所知。在課外閱讀方式上,教師可以適當地將作文課堂拓展到課外閱讀品鑒上來。語文教師要從分析與鑒賞的角度,指導學生去閱讀課外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從中提煉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作品特色、藝術手法等,教會學生如何去享受課外閱讀的興趣,并在輕松中獲取養(yǎng)分。
實踐效果較好的一個例子是: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方式的科學性指導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課外閱讀文本進行閱讀,閱讀之后由學生在班級中對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行發(fā)言和匯報。發(fā)言要求學生從:故事的六要素、故事的題目、開頭、結尾、作品的最大特色等幾個方面進行。另外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要求,最后學生能從開始的只能說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到能說出故事寫作手法的妙處,再到作品的藝術特色、自身作文可以如何借鑒等,進行長篇的闡述。這樣積累下來,久而久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的點滴知識,都會在作文寫作中得以體現。
三、重視對課外閱讀效果的檢驗指導
很多教師認為,課外閱讀是課堂之外的內容,沒有必要在教學中過多重視,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正因為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的自我閱讀行為,因為沒有課堂紀律的約束和老師“必須完成”的要求,因此學生很容易馬虎應對,使課外讀物成了擺設,通過課外閱讀提高哪些哪些能力都成了空話。正因為如此,語文教師更要加強對課外閱讀效果的檢查、檢驗,但這種檢驗不能是硬性的,要軟性地融化在日常中。
由于學生的課外指導都是學生在課堂外進行的,若是教師強行規(guī)定學生將閱讀活動帶到課堂,反而讓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教師可以舉行形式多樣的檢驗活動。例如:在班級中舉行課外閱讀交流會等,利用課堂時間鼓勵學生講述課外閱讀的體驗、討論課外閱讀的疑惑、交流課外閱讀搜集到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等。這種交流會的方式,方式靈活,形式巧妙,不僅班級競爭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相互追趕,增進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起到很好地檢查、監(jiān)督學生課外閱讀效果的作用。
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緊密相連,閱讀能力與作文能力又密切相關,因此,抓好課外閱讀對于促進作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但只是觀念上重視,行動上忽視是注定無法收到成效的。只有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上多下功夫,將課外閱讀的好處充分激發(fā)出來,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才能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吉林省延邊大學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