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潛伏》為例,通過對諜戰(zhàn)劇的內涵闡釋、特征概括、形式分析,試分析諜戰(zhàn)類文學藝術的暢銷因素,并以此來探究當下諜戰(zhàn)類文學及影視劇熱播的原因,梳理這股“諜”旋風刮起的緣由。
關鍵詞:諜戰(zhàn);《潛伏》;暢銷
“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一場龍卷風”。當下,《潛伏》等影視劇的熱播也在文藝圈內掀起了新的——蝴蝶效應 。經由諜戰(zhàn)類文學改編的電視劇《暗算》、《潛伏》,給讀者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聽、閱讀領域,“諜戰(zhàn)”題材特殊的內容,讓它成為文學藝術界的搶手山芋。
一
什么是“諜”?諜在《說文》中解釋:軍中反間也。①“諜”的世界是撲朔迷離的,“諜”的世界是對“信仰”的追求。當下國內熱播的諜戰(zhàn)劇是以間諜活動為主題的一類影視劇,其中有臥底、特務、情報交換、懸疑、愛情、暴力刑訊等元素,且這類諜戰(zhàn)片繼承了建國后一系列的“反特片”傳統(tǒng),并在其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看點。諜戰(zhàn)的世界是中國革命史的過程中,對情報人員這一群體的風云演繹。中國的地下工作者,他們不僅要面對虎狼般的敵人,還要面對手足情深的盟友,不僅要經受組織的考察,還要再處境非常艱難的境地自我保全,《潛伏》中的余則成,現實生活中并沒有原型,但是他們身上的特征,展現了眾多情報工作者的共性,寫書的直接是中國地下黨的堅定信仰,不管他們面對多大的困苦,多大的挫折,他們都會堅定自己的信仰,為了他人的幸福,為了自己鐘愛的事業(yè),去勇敢的面對苦難,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諜戰(zhàn)的世界,一個隱秘的世界,一群有信仰的人,一個讓人魂夢系之,又迷離撲朔般向往的世界,它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本身就是一種誘惑,所以諜戰(zhàn)的世界是諜戰(zhàn)影視劇暢銷的基礎,它是吸引受眾的基本原動力。
諜戰(zhàn)影視劇的熱播離不開作家的潛心創(chuàng)作和編劇對于其獨特的諜戰(zhàn)特征的把握。《潛伏》、《特別諜案》、《暗算》、《中國秘密戰(zhàn)》、《紅色國際特工》等,都是諜戰(zhàn)類影視劇暢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下諜戰(zhàn)類文藝現象風靡的重要推動力。這些作品豐富了諜戰(zhàn)的題材,把故事設置的跌宕起伏,緊扣心弦。也因為它們的超高的演繹,讓諜戰(zhàn)故事充滿了別樣的風采,被搬上銀屏,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閑談。于是“諜”掀起的龍卷風席卷了整個社會的神經,也使“諜”文化一時洛陽紙貴。
作家對于諜戰(zhàn)劇的創(chuàng)造動機,我想應該是對于信仰有了全新的認識,那些對于中共始終抱著堅定信仰的地下工作者是作家們集體敬肅的楷模吧,在現今的這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里信仰是多么的缺失呀,擁有信仰,崇尚信仰,追求信仰是作家的夢,也是渴望今天社會中再現的真。而對于真的追求,就是諜戰(zhàn)劇引起大家推崇的因素。不僅作家渴望真,讀者也在欣賞的過程中擁有了那種對于信仰執(zhí)著的渴望和熱情。
作家冷夢指出:“他們品質非常高,都是有信仰的人,才會堅貞不屈,因為信仰,選擇了這種默默無聞、風險極大的工作,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但他們一生都沒有改變自己的信仰。我呢,在這種尊敬的面前,作為一名作家,我要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他們是中華民族里最有理想、最有信仰的一批人?!?。②諜戰(zhàn)題材表達信仰,作家又創(chuàng)造釋懷情感,作家用生動的筆演繹最最讓人敬畏的人,這就是“諜”旋風的靈魂,這就是“諜”舞的彌漫之源。
好的藝術作品的成就在于創(chuàng)新和借鑒,諜戰(zhàn)類影視劇的熱潮也并非空穴來風,它也在不斷的兼容、尋找新的突破口和新的亮點來發(fā)展自己,以適應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喜劇、言情、傳奇、偵探等多種文學題材的優(yōu)勢可以成為諜戰(zhàn)文學的調料,在這點上,當下優(yōu)秀的諜戰(zhàn)劇,向我們詮釋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創(chuàng)新手段,作家們很好地將新內容融入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成為間諜故事中的新看點。
二
成就諜戰(zhàn)文學的獨門絕技在于其“驚險美學”內容的演繹。即在諜戰(zhàn)的隱秘世界里,時時暴露的危險,不安的情緒,緊張又扣人心弦的內容。間諜身份的特殊性給了諜戰(zhàn)文學內容演繹的“驚險”特質,間諜在陷入困境和解除困境的交替推動中使敘事進一步發(fā)展,并且在一個開放的敘述框架內容上,作者只要有足夠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不斷地將故事設置的跌宕起伏,這是諜戰(zhàn)文學敘事方式的潛在的原動力,是一種自動敘事,而人們也就隨著這種波浪式的起伏情節(jié),一次次地體驗揪心和放松交替的感受?!绑@險美學”這一名詞最早出現于英國諜戰(zhàn)小說的探討中,作為諜戰(zhàn)文學獨特氣質,不容置疑地成為諜戰(zhàn)文學的另類元素。作家在內容的設置上運用了懸念、巧合、新奇等因素。作品通過建構一系列的懸念,營造人們的心理預期,最后與結果對照,從而形成激動人心的情感體驗。以《潛伏》為例:余則成則不停地在與李涯等人暗暗地較量中,一會兒陷入困境,接著又破除困境的起伏中給人一種刺激的“冒險體驗”,兩個人就像進行一場刺激的“貓鼠游戲”,誰也不知道到底哪個會笑到最后,而人們也跟著故事的發(fā)展不斷地猜測,在參與和互動中完成了和作品的親密對話,拉近觀眾和作品的距離,直到大結局,人們才得以放下一直懸著的心。這種“驚險美學”的內容設置成功的吸引了讀者,勾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成為諜戰(zhàn)文學暢銷的又一大誘因。
讀者是文學消費的終端,受眾的歡迎是諜戰(zhàn)類文學暢銷的直接原因,近兩年以《潛伏》為代表的一批諜戰(zhàn)類文學改編的電視劇,使看慣了都市劇、歷史劇、以及鄉(xiāng)村題材電視劇的觀眾,不免眼前大亮,諜戰(zhàn)類電視劇的出現一下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受眾對電視劇的劇情、演員的表演等等產生相應的期待值,這種期待值轉化成一種期待視野,使受眾的熱情就更加高漲了,尤其是劇中獨特的“斗智”等精彩情節(jié)的展示。如《潛伏》中余則成與左藍聯(lián)手使用反問計鏟除了馬奎,又設計讓翠平跟蹤自己借以迷惑“佛龕”李涯,正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種手法。另一方面,正如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出的理論,藝術品的產生與精神氣候有一定的關系。諜戰(zhàn)類熱播電視劇和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和英雄情結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大眾欣賞電視劇的時候,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認同,對英雄情結的認可,像《潛伏》中余則成一樣的普通人被推上了英雄的位置。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呈現中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英雄。讀者很自然地在閱讀的過程中,同主人公一同完成了一次成為英雄的夢想和涅槃,滿足了人們內心“英雄主義情節(jié)”。于是這種滿足感也成為大家追捧諜戰(zhàn)類文學的直接因素。
在當下多元化的大潮中,不斷“突出重圍”的諜戰(zhàn)類影視劇已成為一種獨特的社會公共文化現象,也成為一種傳播現象。諜戰(zhàn)的精彩世界、諜戰(zhàn)的驚險美學形式及受眾的求新求奇心理都是其暢銷的重要元素。當然,諜戰(zhàn)類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文學文本基礎的薄弱、主題的模式化、人物的平面化、懸念設置的類型化等,這些都有待于作家或編導在理論層面和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劉欣蕾:<驚險框架下的人性書寫——以《潛伏》為例談我的諜戰(zhàn)文學觀>《青年文學家》 2011年16期
[2]趙然,傅國春:《諜變電視劇受眾心理探析》 《新聞知識》2010年11期
[3]龍一:《潛伏》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3月
[4]丹納:《藝術哲學》 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注解
①諜:①秘密探聽敵方的情況:諜報。②秘密探聽敵方情報的人:間諜。《現代漢語詞典》
②華商網-華商報 2009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