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強迫性神經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性官能綜合癥,本文以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對二十例強迫癥患者的咨詢報告進行心理學分析,總結推斷出一系列強迫癥患者所面臨的情感困境,以教育心理學為基礎對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強迫性神經癥 人格特征 情感困境
中圖分類號:G4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249-01
1 強迫性神經癥
俗稱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癥。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兩者的尖銳沖突使患者痛苦不堪?;颊唧w驗到的觀念和沖動來源于自我,但違反了自己的意愿,雖極力抵抗卻無法控制。由于強迫癥患者會表現出一系列特殊的人格及行為特征,這些特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其情感上的困境,以下將就此展開討論。
2 強迫癥患者的情感困境
當人們在感知事物時,不論是對來自軀體內部的感覺,還是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必然會伴隨著相應的態(tài)度和外部表現,這稱之為情感,它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tài)度。情感分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兩類,具有傾向性、穩(wěn)定性、深刻性、效能性的特征。
情感維度可以分三個內容:第一個維度,情感的種類。喜、怒、哀、樂、愛、憎等體驗和表情。第二個維度,情感的轉換。不同情感之間在適宜條件下可以一定的速度互相轉換。慢了,情感粘滯;快了,情感不穩(wěn)定。第三個維度,情感的喚起。這里要先假設一下個體的情感反應過程:外界信息作用于個體,個體發(fā)生內指向性的情感反應,也就是低級情感,如喜怒哀樂。然后個體還可以產生外指向性情感反應,也就是高級情感,如關心體貼他人。
2.1 完美主義導致部分情感體驗的不足甚至缺失
強迫癥患者大多有一個共同的性格特點,即完美主義。他們過于苛求細節(jié),盡乎狂熱地要求一切盡善盡美。完美固然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一種圣潔,但一個總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便會對很多事物感到不滿,會認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變的理由。為此他們不斷地苛求自己以及家人,他們也會疲憊,厭惡,瘋狂甚至崩潰,同樣他的家人也會不理解,反對與氣憤,朋友會認為他嫌棄自己,古怪任性從而也會漸漸遠離他。機械儀式化重復的思維與動作越來越充斥他的生活,他會感覺自己被剝奪了,故在情感的第一個維度上,強迫癥患者的積極情感體驗減少,消極情感體驗增多。眾叛親離的境地令他們痛苦不堪。
2.2 刻板,偏執(zhí)導致一定程度上情感粘滯,也可導致情感不穩(wěn)定
一般而言,強迫癥患者會希望一切保持原狀,一絲一毫的變化對他而言都是一種干擾,會令他坐立不安,感到害怕。所以,他試著阻止、攔下或者限制改變,如果可以的話,他將出面干涉并進而反抗。
刻板的思想與生活使強迫癥患者的眼界與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越來越要維持不變的格局,則其越是恐懼與厭惡改變。強迫癥患者刻板的人格特征導致其一定程度上情感轉換不利造成情感粘滯,如一例強迫癥患者不認為愛情可以轉化為友情或其它感情,他會抱著殘破的婚姻不肯邁出改變的腳步,固步自封在越發(fā)狹小的空間。同時,刻板的近乎教條的思想以及一塵不變的生活方式與規(guī)則也會使強迫癥患者的情感很不穩(wěn)定。因為他們習慣于充滿規(guī)則的生活,一旦某些規(guī)則被觸犯,他們便會突然憤怒,痛苦不已。這樣他們便會體驗到傷心,郁悶,強迫與反強迫并存等情緒,出現情緒與情感不穩(wěn)定。
2.3 多疑慮、敏感,不自信也不容易信任他人,情感多為內指向
強迫癥患者另一個重要的人格特點是多疑慮,敏感,他們通常較不自信也不容易信任他人,他們常常懷疑自己的判斷,例如門鎖好了么?等等問題使他們不斷的思考與檢查以及做出很多強迫行為。他們也不大相信別人,對同一件事可能會反復的追問,他們十分需要確定感,強迫癥患者的這一行為常常會使別人厭煩。他們十分敏感,細致,情感多為內指向,他們堅守心中固定的規(guī)則。他們過于注重內心的感受,而忽略了客觀的存在與規(guī)律。他們總是追尋一種內心的寧和,這種寧和要符合所有他們內心的教條式的規(guī)則,他們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忙于達到這樣的內心狀態(tài),所以他們很容易忽視外在的情感。
2.4 控制欲使強迫癥患者企圖捏塑他人,體察他人情感欠佳
具有強迫性格的人努力嘗試把情感置于“手掌心”,使之處于自己能控制的情況。一個有潔癖的人可能會要求別人也像他一樣講衛(wèi)生,他牢牢秉承自己心中的教條,用它來束縛自己以及別人,這樣只會使他們的關系越來越僵。這樣便由于過分執(zhí)著于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情感從而忽略了體察他人的情感?;蛟S他們可以意識到他人對自己思想以及行為的不滿,但他們依舊我行我素,強迫的癥狀絲毫不會因為他人的不滿而改變,反而會愈演愈烈。
2.5 小心、謹慎以及對永恒所抱持的態(tài)度使強迫癥患者極度需要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源于環(huán)境及他人,而不是患者自身
強迫癥患者由于有太多的教條需要恪守導致他的行為呆板,重復,做事會小心翼翼。一旦現實生活觸動了他內心僵化的規(guī)則他就會產生恐懼,這種恐懼強迫他,即使它毫無意義,他也無法擺脫。若要試圖擺脫或戒掉這些行為,心中的恐懼也將隨之被釋放出來。所以強迫癥患者的安全感來源于環(huán)境及他人,在內心深處他無法給自己安全感。需知外在環(huán)境是易變的,不以意志為轉移的,強迫癥患者在某一特定環(huán)境下會體驗到一定的安全感,但其是短暫的,只有內心自我建構的安全感才是持久有力的。
2.6 矯情與壓抑轉為對自己的攻擊
強迫癥患者通常會恪守一定教條,即使他們知道自己一貫堅持的不是真理而是謬誤,他們也無法自拔。同時他也會極端小心地與自己激動和憤怒的情緒相處,他們通常過于壓抑自己的情感,以至使憤怒轉向對自己的攻擊。一個人若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好,但假如他苛求自己把不滿關閉起來,他要控制自己的時刻也隨之增加,所暗藏的危機將越來越多。他們通常也對自己充滿敵意,不接納癥狀,也無法悅納自己的身體。一位強迫洗滌的患者會不停地沖洗他的雙手,即使皮膚泛白或者已被其搓破。
強迫癥患者憤怒的情緒常常被隱藏或者壓抑,但這并不表示憤怒會自行消失,它會以另一種強迫的方式表達出來便發(fā)展出了強迫的思維與行為。于是其很容易陷入越發(fā)深刻的情感困境。
參考文獻
[1]張魯誠,王承蓮,宋世慶.強迫癥的康復[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4(9):564-566.
[2]何伋,陸英智,成義仁,等,主編.神經精神病學辭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305.
[3](德)弗里茲·李曼,著.直面內心的恐懼:分裂、憂郁、強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M].楊夢茹,譯.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