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教學一個非常突出的現(xiàn)象教師教的很累,學生學的很苦。而學生卻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發(fā)展,教師別無選擇地將目光聚焦課堂。因此,如何使教師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提高40分鐘、45分鐘教學效率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有效途徑,也是一所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有效性教學 無效性教學 課堂 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13-01
1 什么是有效性教學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直以來廣大教師的重要問題,也是教學的根本問題。如何使得課堂教學有效,是值得所有教師深思的問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有效性”教學。
對教學的“有效性”的歪曲理解有兩種:一是將“有效性”標準落在教師有沒有完成課堂內(nèi)容和教師的自我感覺上;二是通過課堂紀律來判斷教學的有效性。如果教師只顧自己完成了課堂內(nèi)容,但學生卻沒有消化吸收;教師將教學目標定的很高,超出學生能力之外,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即使教師教的非常認真,而學生卻缺乏積極主動性,這些都不是有效性教學。學生學的很賣力,收效見微,也不是有效性教學。
2 認識“無效課堂教學”
認識“無效教學”有助于辨析“有效性教學”。無效的課堂教學的病征常常表現(xiàn)在,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缺少積極主動性,收獲甚微。通過對無效課堂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無效教學的病理常常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學目標不明確
有的課堂教學,在一開始沒有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沒有實實在在的知識和能力目標,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用脫離教學任務和內(nèi)容,情感目標牽強附會,干巴生硬,既不切合學科,又不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生發(fā)出來。
2.2 教學資源不當濫用
教學資源泛化常常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材選用方面;一個是教學情境方面。
教師冷落原有教材,過早或過多補充知識,在學生還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情況下,就受到過大量信息的沖擊,越學越糊涂?;蛘?,教師過多地創(chuàng)設情境,而情境不能緊扣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學的莫名其妙。或者,讓學生搜集材料,卻沒有具體要求和后續(xù)利用,搜集的材料無法融合到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中,無法為教學任務服務,搜集材料成了無意義的教學活動。
2.3 教師職責弱化
教師在學生發(fā)表的意見時,不給予引導,任其發(fā)揮,脫離了教學任務,有時甚至違反了基本原理;或者,對學生所發(fā)表的觀點,一味地肯定和表揚;或者每次點評都很具體。這些做法,看似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了學生的獨立個性。實際上,教學任務無法達成,學生學不到知識,甚至會得到錯誤的知識,偏離方向錯誤地發(fā)展。
2.4 探究過程流于形式
在時代的要求下,教師們越來越注重發(fā)揮學生能動性,讓學生主動探究,但是,很多教師會讓探究流于形式。讓問題停留在“是不是、對不對”上,不深入下去,探究浮于表面,學生得不到真正的知識;對所有的知識都采用“探究”的方法學習,不分重點;讓學生超出自己能力之外進行探究,等等,這些都是無效的探究。
2.5 教學手段拿來主義
對于越來越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師們常常會犯拿來主義的錯誤。比如,不根據(jù)教學任務要求和教學內(nèi)容使用課件,照搬別人已有課件?;蛘哌^于依賴課件,淡化文本研讀,簡略了探究過程,弱化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3 把握“有效課堂教學”
對無效課堂教學的病理的分析,使得我們更容易把握有效課堂的特點和實施要領。以下略述教師把握有效課堂需注意的幾大方面。
3.1 關于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有效確定,是有效課堂教學需解決的首要問題。確定教學目標中發(fā)生的主要錯誤與問題,在無效教學中已具體闡明。對無效教學中無效教學目標確定的探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科特性、教學任務、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生發(fā)出來,并明確具體,且落到實處,不能虛化。
3.2 關于教材和教學資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必備條件,是有效教學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處理教材時,教師應當立足課程標準,大膽整合、取舍;并教師應以課標為主,充分配合利用其他教學資源。關于對教材與補充內(nèi)容的關系的處理,已在上文關于無效教學的剖析中已具體闡述,不再贅述。
3.3 關于有效性教學的探究
探究是有效的課堂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探究讓學生在理解中掌握知識,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發(fā)現(xiàn)知識,是學生學習知識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尊重文本,進行重點探究;通過探究,傳授教材知識,同時教授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課堂有效性教學實施方法
在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時,教學常常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準備
教師首先要做足充分的準備,胸有成竹,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性課堂教學準備包括有,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修整教材,準備教學過程(包括引入、講授、提問、探究、總結),還包括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語言處理(聲調(diào)、語速、感染力)等。
4.2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實施
教師要重視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處理好其中的重要方面和必要細節(jié),保障和增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主要的有,教師應當以飽滿的精神來面對學生,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以熱情豐富的口頭和肢體語言,感染學生,吸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敏銳的捕捉學生的反應,洞察學生腦袋里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跟上老師的腳步。
4.3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鞏固
布置作業(yè)是鞏固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最好方法。布置作業(yè)要注意不能籠統(tǒng),要注意劃分題目的難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比如,可以將作業(yè)細分為為簡單題和思考題。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們永遠的教學問題,對教學有效性的探討,在教育學界不會停止。筆者僅僅從自己的在教學實踐中,思索探討如何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探討了無效教學的主要問題、幫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握有效教學,希望對教師們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趙連根.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f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38.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3]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
[4]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
[5]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