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攝影通過攝影技術將事物的外形記錄下來,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所報道的事實。新聞攝影的形象特性主要包括紀實性和瞬間性,兩者之間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瞬間是新聞攝影的最基本要素。本文主要闡述了新聞攝影瞬間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形象價值,對新聞攝影瞬間中的“整體與部分”理論以及誤解誤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聞攝影;瞬間性;整體與部分;新聞價值
[中圖分類號]:G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2--02
新聞攝影通過攝像機對事物的外形進行逼真的記錄,真實客觀的反映具有報道價值的事件。新聞攝影不能像電影那樣對畫面和聲音進行流動的、全程的記錄,只能通過瞬間的記錄對新聞事實的意義和狀態(tài)進行再現和揭示,來實現新聞信息的快速傳播。瞬間是事物運動過程中非常短暫的一剎那間的狀態(tài),新聞攝影就是要將某一個瞬間的圖像從事物的運動過程中抽取出來,它是事物某個時間點狀態(tài)的凝固。與繪畫和雕塑等造型藝術中的瞬間形象不同的是,新聞攝影的瞬間性還受到紀實性的限制?,F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媒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新聞攝影以其特有的優(yōu)勢在新聞傳播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只有對攝影瞬間形象的規(guī)律進行有效的把握,才能使新聞攝影具有新聞形象價值。
1.新聞攝影瞬間的基本特征和規(guī)律性
任何事物都處于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新聞攝影就是要從這個變化著的過程中選取事物能夠體現某一主題思想的一個或者幾個瞬間狀態(tài),在組成事物的眾多瞬間中對事件的內涵和意義進行真實的反應,這就使新聞攝影的瞬間形象同時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這就要求攝影記者在選擇瞬間形象時,要遵循新聞攝影的瞬間形象規(guī)律,排除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偶然過渡性瞬間,通過拍攝點的選擇和拍攝時機的選擇,將正在進行的具有意義的新聞事實真實地記錄下來,既不能作機械的自然主義記錄,也不能進行唯美形式主義的描繪。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新聞攝影瞬間形象必須要遵守的要求[1]。因此,攝影人員在進行拍攝的時候,首先要從時間的動態(tài)中把握瞬間的規(guī)律,注意過渡性瞬間在事件整體過程的獨立性和代表性;其次要從空間的運動和變化中把握瞬間的規(guī)律,注意把握攝影瞬間中所體現的空間與整個事件中無數個空間視點之間的關聯(lián);最后要把握對瞬間攝影的轉瞬即逝性,這是瞬間形象攝影客體方面的
規(guī)律。
2.在新聞攝影瞬間中所體現的“整體與部分”理論
“整體與部分”理論是由格式塔心理學派提出的觀點,其核心內容是指直覺整體比所感知的部分之和要多,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的這個理論觀點來源于人類的視覺感知規(guī)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感知的事物都是由許多具有不同特點的部分組成的,但是他們會有意識的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理解,然后再有部分的意識?!罢w與部分”理論學者反對將整體分割成局部或者元素單元進行感知和分析。他們認為整體中只有隔開的局部而不能分析成為最小單位,并且這些局部脫離整體就會失去意義,而整體也不是由若干元素單純的集合在一起組成的,整體對于部分的性質和意義具有制約性。
格式塔心理學中關于“整體與部分”理論不僅在新聞攝影中有很好的體現,同時也為新聞攝影瞬間中的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新聞攝影是對瞬間把握的一門攝影藝術,新聞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是由無數個接連不斷的瞬間組成的,有時瞬間狀態(tài)能夠對整個事物的內涵和意義有強調、突出的作用,而有時會對事物的內涵和意義的表達產生局限性,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對抗和扭曲的效果[2]。這是由于組成事件的無數個瞬間,其中有很多都具有過渡性,雖然這些過渡性瞬間都是新聞事件的重要組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過渡性瞬間都能夠揭示和反應新聞事件的內涵和意義。攝影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新聞事件當做一個整體通過抓取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個或者某一些瞬間的畫面,將其以新聞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其能夠對新聞事件的發(fā)展變換過程有全面、真實的體現。
3.新聞攝影的形象價值
我們已經說過,新聞攝影的形象特征是紀實性和瞬間性,這也是新聞攝影形象價值的體現。新聞攝影的拍攝中最重要的就是求真,這個“真”有兩層含義,一是攝影技術層面的,另一個就是事件的本質層面。技術層面的是對攝影人員基本功的考察,比較容易做到,但是本質層面的追求就比較難一點,因為事物的本質總是在現象背后隱藏,作為攝影人員就要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在眾多食物現象的紛擾下,獨具慧眼的找到能夠全面表現或者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事物本質的瞬間形象,進而達到新聞事件攝影寫真的目的[3]。攝影人員在進行攝影選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到讀者的視覺感受和選擇性,另一方面要在攝影的過程中突出內容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另外,最終要的就是注意對典型瞬間的抓取,這是新聞攝影體現新聞形象價值對攝影人員的基本要求?!暗湫退查g的抓取”是采用抓拍進行攝影的方法,在面對新聞事件的時候,攝影記者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調集自己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新聞價值評判尺度,及時、準確地對事物本質的揭示進行選擇,這種選擇就是對攝影人員個人素質的集中體現,而同樣這種典型瞬間的把握,對新聞的時效性起著非常關鍵的主導作用。
4.新聞攝影瞬間的錯誤理解和錯誤使用
新聞攝影通過瞬間形象(即部分)對整個新聞事件的信息(即整體)進行真實、全面的體現,因此新聞圖片中的瞬間形象必須是新聞事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交錯下的某一狀態(tài),這是新聞攝影真實性的要求。只有作為整體事件的有機組成部分,讀者才能對這個部分中對所蘊含的整個新聞事件的信息進行理解和解讀[4]。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當前新聞攝影中,通過高度發(fā)達的電腦技術很容易就能改變“數字攝影”,再加上激烈的行業(yè)競爭,新聞報刊的攝影人員有時候為了追求完美或者是為了迎合領導的需求,會對攝影圖片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理,尤其是擺拍造假和技術加工處理造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對新聞攝影的真實性造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改善新聞攝影行業(yè)的社會風氣,保障新聞攝影瞬間的真實性,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4.1新聞攝影瞬間的擺拍造假誤用
新聞攝影通過對特定新聞現場場景中的真實瞬間的選取,為不能到達新聞現場的人們帶來視覺上和心理上的滿足。然而有些攝影記者就是利用讀者的這種心理,在新聞照片的拍攝中出現擺拍造假的現象,這嚴重違背了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原則。
4.2新聞攝影瞬間的技術加工處理誤用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攝影技術帶來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把很多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變成了可能,使攝影人員的拍攝范圍更廣了,但是卻對新聞攝影的真實性造成了挑戰(zhàn)。通過各種先進的電腦技術對照片進行后期處理,雖然能夠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但是卻失去了新聞攝影的真實性的特征,對新聞攝影圖片所傳達的信息也有不良影響[5]。
5.總結語
一幅優(yōu)秀的新聞攝影作品是對新聞事件最直接的揭示和體現,能夠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力,同時還能對讀者產生感召力和影響力,促使人類文明向前進步和發(fā)展。新聞攝影在社會信息和文化傳播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任何語言和文字都不能替代的,而在新聞攝影拍攝的時候,對攝影瞬間表現的把握是拍攝一個好的新聞攝影作品的關鍵。在這個數字化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新聞攝影工作的局面也發(fā)生了新的變革,新聞攝影隊伍也逐漸壯大,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優(yōu)秀的新聞圖片依舊寥若晨星,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對新聞攝影瞬間性的掌握不夠到位。總的來說,攝影人員要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新聞攝影的瞬間性,使其能夠與新聞攝影瞬間中的“整體與部分”進行有效的融合,進而充分的體現新聞攝影的紀實性和瞬間性。
參考文獻:
[1] 劉維臣.稍縱即逝見真功——新聞攝影瞬間形象特性淺析[J].管理學家.2012(21):61-61
[2] 郝躍平.淺議新聞攝影的瞬間思維——對快門定格前的思考[J].新聞知識.2011(09):45-46
[3] 高科.淺談體育新聞攝影的瞬間藝術[J].新聞研究導刊.2011(06):20-21
[4] 鄒志強.淺論新聞攝影的決定性瞬間[J].活力.2012(07):41-42
[5] 王志榮.論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的特性及實現策略[J].文教資料.2010(0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