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寨是2008-2009年最熱門的詞語,山寨現象最初出現于經濟領域,隨即迅速壯大,漫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衍生成一種亞文化,山寨后時代反思山寨亞文化,亞文化可以導引成為主流文化。
關鍵詞:山寨后時代 ;山寨亞文化 ;文化導引
作者簡介:朱紅華(1967-),女,云南澄江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文化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2--02
一、山寨后時代
山寨現象曾在2008-2009年風靡中國,山寨手機,山寨春晚,山寨新聞聯播,山寨百家講壇,山寨明星,山寨高考分數線發(fā)布,生活中到處充斥“山寨××”。一時之間,主流文化之外,山寨以山大王般“異勢”拔地而起,橫掃中國大地,它似乎地處邊緣,卻又被政權高度關注,似乎自給自足,悠哉樂哉,卻又巧取借光,反抗主流。它就像拎著大板斧闖進嚴肅會議室的李逵,令人驚悚,卻不怎么把他當回事,心里甚至樂于把他當
友人。
愿意把如李逵一樣的山寨當友人,是剛剛脫離農業(yè)社會的中國人,期待在遠離喧囂都市的某隅,柵欄蒲地菜畦,簡陋草屋,裊裊炊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新的自然田園,智慧的現代草根,享受著應季豐碩的農產品,心靈間快意恩仇,毫無牽盼與瓜葛,從心底對寧靜閑適歲月靜好深深留戀,又期待手里拿著山寨手機,桌上擺著網速極快的山寨電腦,與遠在萬水千山之外的他者聊著知心的話語。
這個世界變得太快,“山砦”變“山寨××”,對高科技巧取借光是其最大的特點,所有山寨產品或現象都是對正規(guī)產品或主流價值的高仿真高模擬或創(chuàng)造克隆。“山寨××”是對中國目前政府和龍頭企業(yè)形成的行業(yè)壟斷、專賣格局、權威話語等潛規(guī)則的變相反抗。山寨產品以極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產品的外觀及功能,并大膽地添加合并形成最佳方案,最終山寨產品無論外觀還是功能都可以與正規(guī)品牌產品進行較量,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正規(guī)品牌產品,物美價廉成為其最大賣點。山寨產品既讓老百姓享受到價廉物美的產品,同時享受山寨產品時,“人們發(fā)現自己居然有顛倒乾坤、翻云覆雨的能量和權力,居然有這么好的機會可以把自己抬高到國王的位置,也可以把國王降低到自己的水平,抹平了世間的一切等級和秩序,因而獲得暫時的精神解放和心靈的自由”[1],山寨從產品到心理都符合中國社會大眾的需求,才會成為最熱門的話語。
“山寨××”最觸動靈魂的,是在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上。網絡的普及,讓自制“文化產品”傳播快捷方便,每一個個人都成了媒體主人,“精神產品”自產自銷,自說自話,QQ聊天室,微博,微信,相冊,自我創(chuàng)作,改寫名著,PS名人圖片,惡搞成風。“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一種集體無意識被激活并爆發(fā),引發(fā)千萬人在網絡上瘋轉,到“我爸是李剛”,已經變成了一種網絡暴力,這是亞文化極大的爆發(fā)力和影響力。
二、山寨亞文化
“山寨××”從電子行業(yè)波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經濟領域到文化領域,衍生成為一種新型文化——山寨文化,山寨文化屬于典型的亞文化。
亞文化是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化形態(tài),有些亞文化一段時期后會銷聲匿跡,有些亞文化可以變成主流,關鍵看怎么導引。
(一)“山寨××”是主流文化對亞文化的圍剿。
無論蘋果電腦還是微軟產品,在中國采用的都是壟斷加捆綁的營銷模式。中國人對“知識產權”不是觀念淡漠,而是太昂貴,購買不起,于是“山寨××”就轟轟烈烈“盜版”,對暴利行業(yè)毫無商量的無情瓜分和直接反抗。所有山寨產品都是壟斷行業(yè)中有一定科技含量但資金運作成本不高的產品,至今沒有山寨航母,山寨飛機,也沒有山寨雞蛋、山寨大米之說,山寨廠商瓜分和進攻的都是壟斷性或暴利性行業(yè)。
“山寨××”不是山寨的特權,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都曾“山寨”別人的優(yōu)秀技術。日本百廢待興之際,也曾模仿他國的技術,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中國大陸的許多名牌品牌,都是憑“取經學習”起家,然后形成名牌與核心技術。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可以“取經學習”,到了中小企業(yè),就成了被攻擊和貶斥的“山寨××”。在中國,“山寨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存在于中國社會文化中一種深層結構”[2],這種深層結構在媒介文化中就更明顯。
表面上,山寨這個詞語沒有以前紅火了,在亞文化領域,如山寨一樣的網絡新詞不斷涌現,芙蓉姐姐,小月月,鳳姐, LaDy Gaga,“粉絲”、“打醬油”、“俯臥撐”“被××”等新詞就是一次次的亞文化事件,這些詞語可以看成山寨創(chuàng)造。這些話語或事件在網絡迅疾躥紅,體現了網絡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消解。主流文化不是要圍剿“山寨”文化嗎,亞文化個體在主流文化面前就扮演一個超級出格的形象,“整個中國在以崇拜西方的方式將自己山寨化。中國成了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中第三世界國家自我墮落、自我流放的最典型代表。”[3],我作為個體,在中國文化圈里惡搞一下,怎么不行?這種心理結構是很可怕很悲哀的。
(二)文化導引:導引山寨亞文化歸流主流文化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山萬水山寨熱。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創(chuàng)新的烙印,是草根的智慧狂歡,是年輕人的亞文化,是新銳前衛(wèi)者對成人社會的反抗。
山寨文化已經流行五年左右,它具有大眾性、獨體性的特點,已經經受一段時間的考驗,應該把其向主流文化導引。
胡戈《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是對陳凱歌《無極》的山寨,并因此而引起官司,曾幾何時,弄得陳大導演哭笑不得,現在不也煙消云散;2009年除夕夜的“山寨春晚”,無論質量還是規(guī)模都無法與央視春晚比拼,但模仿者的智慧與才華可以被展現,但現今央視春晚仍是權威?!氨簧秸?,證明擁有最大眾的支持,如果這種支持一直延續(xù)多年,經受住時間考驗,亞文化很可能就變成主流。
轟轟烈烈的山寨文化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千千萬萬顆思考的智慧腦袋需要話語權和表達權,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是公民民主和諧社會的純個人表達,是應該推廣和提倡的,現階段的難點是怎樣引導其向主流價值靠近。獨體性怎樣融入時代主流,是亞文化變成主流文化的關鍵。
山寨文化既非簡單跟從主流的聲音,也不僅是簡單的盜版和剽竊,山寨文化是對主流文化的模仿,但是又包含著對主流文化的反諷與深思,山寨春晚中讓“毛澤東”等人來總結2008年中國大事,是一種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它的精神內核是自由而真實的,敢想敢說的精神是社會良知的體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每個愛思考的個體都渴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山寨文化滿足了這種需要,并巧妙地捕捉到了社會大眾的獵奇心態(tài),形成了一股不斷蔓延的熱潮。
從根本上說,山寨文化必須依托某些名牌產品或名人,山寨文化的成功首先依靠模仿對象的影響力,即主流文化的強勁勢頭,所以山寨文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取決于主流文化的進程。這種來自于民間的真實聲音對照出主流文化的單一和不足,并督促主流文化去進行補充、改進。
(三)否定之否定的山寨后時代文化
新中國建立至今,文化領域一直奉行思考五疆界,宣傳有紀律的圭臬,主流話語一直處于壟斷地位,甚至有時聲音是單一的,缺少爭鳴和活力。今天隨著網絡的普及,個人發(fā)表意見和交流的平臺增多,草根階層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增多,草根的智慧紛紛出籠,各階層的人物開始代表本階層的利益發(fā)言,成就了山寨文化的豐富多彩。同時,山寨文化契合了當下大眾文化的取向和反權威、反壟斷、反精英的平民化情結。互聯網的博客、微博、微信和跟帖,迅速傳播信息,普通大眾的“話語權”釋放,這種釋放就是一種亞文化。
我國主流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是自上而下,文化產品報紙、雜志、電視、電影等產品是經過多層編輯、審核、批準等主流話語權威,層層精英審查篩選之后的作品。山寨亞文化的盛行,使這種從上而下的傳播方式被顛倒:一個觀點發(fā)表,立刻會有“知己”應和,顛覆性的話語民間風行,個別已經成為全民的時代話語。此時,對山寨文化就不能僅僅是圍剿,更多的應該是導引。
文化的發(fā)展是一個曲折多變,反復大浪淘沙的過程,亞文化可能被導引成為主流文化,也可能被淘汰,總之,最終的結果是優(yōu)秀的文化被認可和傳承。
注釋:
[1]翟真:《山寨文化探析》。《新聞愛好者》2009.07下半月36-37
[2]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76445.htm《美國青年:整個中國就是一個山寨》
[3]http://www.cnbeta.com/articles/76445.htm《美國青年:整個中國就是一個山寨》
參考文獻:
[1] 美 約翰·費斯克著 王曉玉 宋偉杰譯.《理解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
[2] 張檸主編.《2006文化中國》.花城出版社.2006年.
[3] 陶東風 和壘.《文化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4] 王岳川 胡淼森.《文化戰(zhàn)略》.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2年.
[5] 張岱年 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