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聽好一節(jié)語文課應該成為所有語文老師和學生思考的問題。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是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等。但真正要聽好語文課,就需要思考聽什么、怎么聽、善思考,勤動手,多歸納,持之以恒,才能挺好語文課。
關鍵詞:語文;善思考;勤動手;多歸納
作者簡介:李小寧(1982.10-),女,陜西蒲城人,單位:渭南市吝店高級中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2--01
語文看似好學,但要學好,卻不容易。因為它不像理科的基本原理、定理公式,只要弄懂了這一道例題,其他類似的題就都會了。語文不一樣,它需要日積月累,才可能真正學好。認識一個字,理解一個詞,學習一句話,或是更長的一個段落,一篇文章,都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的理解和應用。語文學習絕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習成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慢工活,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語文考試的高分,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這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經(jīng)驗。
在生活中,有的同學刻苦了、努力了,但成績還是一般,或者時好時壞,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語文成績保持穩(wěn)定,并不斷提高呢?上課聽課非常關鍵,這中間有學問、講技巧。如何才能聽好一節(jié)語文課,并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呢?聽課是關鍵。要想聽好課,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第一,課前預習?!泐A習要做到“三勤”。一要勤動手,多查閱。對所學的內(nèi)容,通過查閱資料,要有大致的了解。因為語文課文一般比較長,需要抽出專門的時間來閱讀學習,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包括生字詞的查找、句義的理解。不能等上課,靠老師來告訴你這個字讀什么,這一句話什么意思,如果這樣的話,知識很容易接受但也很快地就忘記了。如果自己查閱字典,翻資料,那就大不一樣。因此,每個桌子上都需要有一本字典,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它會慢慢的增長學生的語文知識,當下看起來比較慢,但時間長了,效果就會出來。在閱讀中如果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上課時就能跟上老師教學的步伐,不至于在課堂聽講中不知所措,更不至于一節(jié)課完全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成為一種知識的灌輸。如果沒有課前的預習,老師一般會占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這樣的話,寶貴的課堂時間就會大量流失。二是要勤動筆,多圈點。預習時要標記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特別是那些感到費解的地方,或是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識的知識,這些都要注意,如此才會在課堂聽講中有的放矢,才能認真仔細地聽老師講自己不懂的地方。預習時的多動筆桿,應該是學習語文的一個良好習慣,在課堂上的動筆記錄,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一個糾正、補充、完善知識的過程。三是要勤動心,多思考。低級的預習是把課文讀完、看完,而沒有思考意識,只知道老師這一節(jié)課要說的大概內(nèi)容,對所學內(nèi)容是一個模糊的認識,不能很好地聽講課堂知識。預習時,可以參考課文后面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置一般從簡單到難的過程,那也是對語文預習的一個小小檢閱,具有引導性的特點。語文預習時可以自己先做,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要做標記,在課堂上才能刻意的注意或提出新問題。這是課前必須完成的一個問題,預習實際上是聽課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和知識上的積極準備。
第二,該怎樣去聽。聽課的目的在于能聽懂,會運用。這就涉及“聽什么”和“怎么聽”,這是聽課技巧的實踐,只有會聽,才會聽到真正的課堂內(nèi)容。那怎樣聽課才叫會聽課呢?
一要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通過預習,聽課一般會有三種效應。一是對預習內(nèi)容的再認識,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效應。二是對預習中存疑內(nèi)容的釋疑,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效應。三是對所學知識的貫通把握,達到自我感悟、學有心得的效應。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二要學會聽重點,解難點,在聽中提高能力。一堂課45分鐘,老師講課的精華,一般多集中在20分鐘的講課內(nèi)容里。一節(jié)課的課堂內(nèi)容多,但輕重不一樣,我們要學會抓住聽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提高學習的效率。一要根據(jù)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沒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老師的講解,把疑難點解決掉。二要抓住老師講課內(nèi)容的重點,特別是對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等內(nèi)容的反復性強調(diào),同時新課導入、板書內(nèi)容和小結部分等都會是重點。
教師是從學生走過來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了解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聽課問題。在課堂上需要反復強調(diào),才能夠突顯出重點和難點。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會告訴他,一般學生學習中最可能出錯的地方和如何避免這類差錯的繼續(xù)出現(xiàn)。教科書上沒有標明,老師都會說出來,只有全神貫注地聽講,才能很好領會與掌握,做到能聽課、會聽課。
三要學會五官并用,在聽講中養(yǎng)成習慣、發(fā)現(xiàn)技巧。聽課的關鍵在于對老師講授內(nèi)容的理解,調(diào)動自己全部感官,用眼看、用耳聽、用手記、用心想,各種感官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作用,增加對課堂知識的全面性把握。眼要盯著老師的板書和講課時的表情動作,耳要聽清楚講課的內(nèi)容,要聽得準確、規(guī)范,要聽出重點,聽出弦外之音,要聽出老師對于這個問題是如何分析的;手要有選擇性的做筆記,要記下主版內(nèi)容、副版補充、要記重點、難點和疑問點;因為有些問題當下我們懂了,過了幾天之后書上干干凈凈的,自己的大腦也是干凈的。在高三復習時不至于打開課本時什么都沒有,一般學生的記憶還不能達到過目不忘,腦筋要動,積極思考,要抓住老師講課的思路。
聽課聽懂要以理解為主,在此前提下,去背誦和識記的知識,就會有好的效果。而那種未經(jīng)思考和理解,只靠死記硬背來獲取知識的,當下好像是懂了,但這樣獲取的知識,多是囫圇吞棗,是絕不會長久的。我們要將自己全部融入到課堂之中,將自己培養(yǎng)成為一名合格的聽講者。
最后、課后要勤朗誦、多背誦,學會熟能生巧。 朗讀背誦是我們傳統(tǒng)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它是積累語詞、培養(yǎng)語感、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要途徑。背誦要下苦工夫,要努力背、認真背、用心去背,在今天,背誦對我們?nèi)匀挥泻芎玫慕梃b價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傊?,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才會達到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這個結果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和汗水,需要耐心和恒心。只有這樣,語文學習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