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安徒生童話》在中國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一本兒童讀物,它用智慧、幽默詼諧的語言給兒童呈現(xiàn)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也給成人帶來了家庭教育的無限思考。筆者在閱讀中同時發(fā)現(xiàn)《安徒生童話》對中國家庭感恩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將根據(jù)中國家庭感恩教育觀來剖析《安徒生童話》對中國家庭感恩教育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安徒生童話》;中國家庭;感恩教育
作者簡介:
史江靜(1974.7-),山西省高平市人,西安科技大學(xué)人文與外國語學(xué)院教師,職稱:講師,主要從事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
任倩莉(1992.4-),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qū)人,西安科技大學(xué)人文與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生,專業(yè)應(yīng)用英語。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2-0-02
一、安徒生與《安徒生童話》
安徒生被譽為“世界童話大王”、“世界文學(xué)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以其幽默,智慧的對于生活的描述,把兒童的情感揉入故事,使得文學(xué)作品如此親近兒童。如《小意達的花》中,他以小意達不理解花兒的枯萎:“昨天晚上他們還是那么美麗,現(xiàn)在它們的葉子卻都垂下來了,枯萎了。它們?yōu)槭裁匆@樣呢?”為開頭,給兒童以思考,又以大一點的學(xué)生的口吻將原本因花兒的枯萎不開心的小意達帶入了一個想象中的無比美妙的“花兒開舞會”的歡樂世界。這樣的故事不僅能夠安撫兒童的心靈,也能夠從小培養(yǎng)兒童思考和想象的能力?;蛟S,某些小朋友在聽媽媽講完《小意達的花》之后也做過“花兒跳舞”的夢呢!
我們都知道安徒生寫《安徒生童話》的初衷啟發(fā)于他的家人童年給他講的童話故事。這使得他對童話有了最初的理解,對于家人,對于童年生活的感恩。這也是他的童話如此貼近生活的原因之一。正是這種與國度、邊疆、歷史、文化無關(guān),以“感恩之心”生活、以童真看待世界的觀念,使他的作品贏得了全世界兒童及其家長的喜愛也贏得了眾人對他的敬仰。
二、中國家庭的感恩教育
在中國教育中,注重一個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yǎng)。其中感恩教育是品德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品行上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為人、處事,才能做到其他方面的全面培養(yǎng)。感恩就其范圍來講小到對一個家庭,大到對一個國家,整個人類。感恩就其內(nèi)容來講,包含了感恩父母、老師、親朋好友;感恩社會國家;感恩自然地球;以及那些和我們有著直接和間接關(guān)系的人或者事物。
在中國,感恩教育是從古至今一直推崇的文化?!对娊?jīng)》中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在古代的儒家思想中也多處提到感恩的字眼;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大家所熟知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增廣賢文》也寫到“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清朝詩人王永彬的“百善孝為先”,更是把感恩更具體化到了對待父母的孝道。然而在生活中我們?nèi)匀荒芸吹竭@樣的場景:媽媽給孩子整理房間,換來的卻是一句“誰讓你亂動我的東西”;雨天,年邁的老人蹲下來給孫子,孫女挽褲腿,連一聲“謝謝”也沒有。這些行為在家庭生活中往往被理解為理所當然。感恩教育在中國應(yīng)重新被重視。學(xué)會感恩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感恩是高尚品德的范疇,它包含了感恩認識、感恩情感、感恩意志、感恩行為四個方面。從當前社會來看,這四個方面做得顯然不夠。對于中國兒童,感恩教育大多是父母身教重于言教,以此將感恩的內(nèi)涵傳遞給孩子。但是,彌補孩子有關(guān)感恩認知的是重中之重?!栋餐缴挕氛峭ㄟ^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向孩子灌輸感恩思想,這使得孩子在無形中了解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復(fù)雜的道理,懂得了感恩的道理。同時感恩也可以理解為中國佛教所提倡的“善”。既每個人與萬事萬物結(jié)善緣,一心向善,與人為善,與物為善。只有這樣,家庭、社會便有一種優(yōu)良傳承,一種和諧文化,一種國家昌盛、家庭幸福美滿的環(huán)境。這種感恩教育的思想觀念正與安徒生寫童話的初衷一致。
三、《安徒生童話》與感恩教育
《安徒生童話》自始至終貫穿了基督教中最基本的思想內(nèi)涵,這與當時歐洲“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熏陶和從小家庭環(huán)境(父母虔誠信仰上帝)的影響是不可割裂的。他認為,上帝就像深愛著人類的父親一樣,在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種下了善良的種子。正是源于對上帝的眷念、感恩、敬仰、和堅定的信念,基督教文化深深扎根于安徒生的心靈深處,并成為其精神智力和創(chuàng)作支柱。在安徒生的童話中,贊美詩、主禱文等基督教特有的詞匯有著驚人的重復(fù),個別作品甚至直接摘錄于圣經(jīng),以此表達了其強烈的總矯情和和宗教理念。我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上帝力量的幫助下,“真善美”打敗了邪惡,具有邪念的人將受到懲罰,而即使貧苦的人在結(jié)局也能進入天堂。
(1)博愛與感恩
基督教的教義本質(zhì)就是博愛、慈悲。博愛的思想對于我們認識萬物、對待萬物有著指導(dǎo)性的影響,以一顆博愛的心,與世相處,常懷著一顆感恩之情。
在安徒生的童話之中,博愛的思想貫穿始終:愛他人勝于愛自己,為他人的幸福犧牲自己的幸福;既要愛親人、愛朋友,愛素不相識的人,更要愛動物和自己的敵人。《海的女兒》中美麗的人魚公主為了追求不滅的靈魂和偉大的愛情,放棄了自己三百年的壽命,變成人類與夢中王子相見。然而人魚公主卻沒能與王子結(jié)婚,差點化為泡沫而消失。在選擇消失和殺死王子變回魚兒之間,她選擇了消失。就在消失的那一刻,上帝出現(xiàn)了。人魚公主因為她的善良感動了上帝,最終沒有化為泡沫?!赌粗腹媚铩分心粗腹媚镌谟掠谧非蠊饷鞯耐瑫r,同時樂于助人,信心照顧素不相識、生命垂危的小燕子。也因此得到了燕子的幫助,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安徒生童話中的人物故事將基督教義所蘊含的“仁慈、平等、博愛、奉獻”發(fā)揚光大,盡管他們?nèi)崛酰踔撩煨?,但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和信念,這便是對愛的信念,心中有了愛以及堅定地信念,便能以德報怨、以善報惡。
(2)原罪、懺悔、救贖與感恩教育
“人生來有罪,并將伴隨人的一生?!边@是基督教義中的文字。它告訴人,如果人忽略了人生來有罪的事實,而放縱自己追求欲望,那么他們必將使自己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從而難以得到救贖。由于原罪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命運,因此人類需要信仰上帝來拯救。十九世紀,對于安徒生而言是犧牲與救贖的的時期。因此他的童話帶有懺悔和救贖的思想,其中蘊含深層次的人性美及探尋靈魂生命語境往往更能讓人回味久久。在這個時期,他在把基督教的“仁慈、博愛、奉獻”等融入故事中時,并沒有忘記將基督教的原罪意識、靈魂的懺悔和救贖思想傳達給孩子。例如,《紅鞋》中那個可愛美麗的小姑娘珈綸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紅鞋子的欲望,忘記了唱圣詩,而最終作為懲罰,那雙紅鞋控制著她的腿,雙腳不停地跳舞,整個人好像被控制一般,連關(guān)照她的奶奶的葬禮也沒有參加。最后只好讓劊子手把穿著紅鞋的腳砍掉。后來珈綸為了贖罪來到了善良的神父家里當傭人,不畏辛勞。在斷絕了雜念之后,也得到了上帝的寬恕,靈魂最終升到了天堂。思索安徒生之所以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發(fā)出如此嚴厲的責(zé)難,就是要讓孩子正視人性中罪惡的意念,自省并遠離那些罪惡。遠離了人性的罪惡,以一顆感恩之心回報他人,那么人性中閃爍的美德便得以體現(xiàn)。這也啟發(fā)我們,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yīng)加強對兒童自我反思能力的教育,在反思之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漸漸培養(yǎng)起向善離惡的信念。這樣,孩子在以后的成長中對于家庭以及社會的感恩就會愈加明顯。
四、結(jié)語
《安徒生童話》對于中國家庭感恩教育的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他的童話故事把中國兒童帶入了童話與思考的境界,同時也體現(xiàn)在他的童話故事讓成人們在再次閱讀時陷入家庭教育的思考與童年美好的回憶。安徒生用及其富有詩意和幽默性的語言給兒童展現(xiàn)了一個內(nèi)容樸實簡單,而又內(nèi)涵深刻的畫面的時候,亦不忘將兒童引向認識人性中的博愛、奉獻與仁慈。同時結(jié)合基督教義強大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美化心靈,反省自己,教育兒童遠離邪惡,心懷他人。只有這樣對于他人、對于社會就是一種感恩了。
參考文獻:
[1]安徒生,2005.4,《安徒生童話》[M],葉君健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2]殷曼曼,2011,安徒生童話作品中體現(xiàn)的基督主題思想[J], 考試周刊68期
[3]張登林,2008,1, 文學(xué)大眾化背后的不同敘事訴求[J], 合肥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