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編號HGJXHB2111125);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shù)研究(指導)項目(項目編號12515246)。
摘 要:唐詩宋詞是漢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漢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詩宋詞是中華韻文中格律詩詞的代表,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與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相對固定的詩詞格律。唐詩宋詞中的名篇佳句,更是童叟皆知。在誦讀、引用、教學時懂得一點詩詞格律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關(guān)鍵詞:詩詞格律;教學;吟誦
作者簡介:鄭興鳳(1979-),女,漢族,碩士,黑龍江慶安人,黑龍江工業(yè)學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漢語教學和研究;楊樺(1981-),女,漢族,碩士,黑龍江雞東,黑龍江工業(yè)學院人文社科系講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2-0-01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古老的專業(yè),可以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gòu)和機關(guān)企事業(yè)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工作,還可以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教師。無論從事哪種工作,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都擔當著繼承和傳播中國古代文化的使命。唐詩宋詞是漢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漢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詩宋詞是中華韻文中格律詩詞的代表,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與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相對固定的詩詞格律。唐詩宋詞中的名篇佳句,更是童叟皆知。在誦讀、引用、教學時懂得一點詩詞格律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一、意義深遠戶戶見
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春節(jié)增加喜慶氣氛。春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擅糠甏汗?jié)時,看著家家戶戶貼的春聯(lián),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貼反者,不在少數(shù)。在教學時,我問學生,如何區(qū)分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時,很多學生也不知所以。如果懂一點詩詞格律的知識,知道對聯(lián)和格律詩中的對仗相同,懂得上仄下平,即上聯(lián)的尾字是仄聲,下聯(lián)的尾字是平聲。這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不會把對聯(lián)念成:年年春色去還來,處處桃花頻送暖。
人們在寫文章時,很喜歡引用一些詩詞聯(lián)語、警句格言。這樣既可用詞簡練,完美地表現(xiàn)意境、表達感情,增強文章感染力,可以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但有的作者在引用詩詞聯(lián)句時,稍不留心就容易把引用部分弄得似是而非,容易以訛傳訛。“古詩日:‘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中國記者》1991年第10期40頁),如果懂得一點詩詞格律方面的知識,就知道這兩句的平仄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園”是平聲,“色”是仄聲,很顯然應該是“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二、日日吟誦方可覺
古代的詩,都配樂吟唱的,司馬遷說:“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敝两褚灿泻芏喙诺湓姼柚匦屡渖锨莩?。雖然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詩歌都用音樂的形式演唱出來,但卻可以通過吟誦的方式來體會詩歌中的音樂美,希冀能穿越時空與作者心靈契合。吟誦是一種表現(xiàn)藝術(shù),吟誦是一種傳播方式。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吟誦藝術(shù)是文學、音樂、語言的綜合體,是文化之起源的一項重要因素,它在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的地位是源遠流長的。無論是傳授詩詞格律知識,還是欣賞古代詩歌的美,吟誦是開端。
吟誦一方面要給學生聽覺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要給學生理論的指導。聽覺的感悟,可以借助網(wǎng)絡上的一些資源,比如《中國文學標準朗讀》,該系列唱片以配樂朗誦的形式,收錄了中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所有的古典文學作品,參加錄音的大都是我國當代朗誦藝術(shù)的名家,其深厚的朗誦造詣使這些經(jīng)典文學名篇煥發(fā)出迷人的藝術(shù)魅力,該系列唱片制作嚴謹,每段話、每句詩、甚至每個字的發(fā)音都經(jīng)過語言專家的認真審聽和嚴格把關(guān),有些字詞的讀音是經(jīng)過查閱多種工具書才得以確定的。聽和模仿的同時,教學生一些吟誦的方法也是很必要的,錢明鏘先生《詩詞吟誦八法》一文中介紹的方法很實用,操作起來方便,將詩詞格律的知識也暗含其中。當然這樣的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是學了之后就棄之的,在講授古代漢語詩詞格律部分時,要求教師和學生熟練地吟誦100首具有詩詞格律代表性的著作,古代文學會將古代漢語中學到的繼續(xù)使用,并且把吟誦詩詞列入考核的范圍。
三、古今穿越為我用
穿越劇賺足了很多人的眼球,在進行詩詞格律教學時,我們也不妨穿越一下。穿越的方式很多,可以像蔡琴一樣穿越到宋代,和李清照一起演唱《如夢令》;也可以在欣賞新版紅樓夢時,和寶玉、黛玉一起吟唱“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贝蠹以谛蕾p黛玉的《詠白海棠》時,應該發(fā)現(xiàn)了,詠誦多采用的是古音,而古音的學習一直是學生頭疼的地方,這時不妨將方言加入其中。方言是古代語音的活化石,用方言讀古詩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形成一種對比,更好地掌握自己家鄉(xiāng)方言和普通話的切合點及差異所在。
四、動筆習之不可缺
我們不能要求學生都成為格律詩詞的創(chuàng)作大師,但在教學時,親身下水試試,還是不可缺少的。試水可從修改做起,現(xiàn)在專門有那種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軟件,屬娛樂性質(zhì),但可以讓學生嘗試使用,但不是用它創(chuàng)作,而是要找出問題所在,然后老師和學生再一起討論。練筆還是不可缺少的,練筆可以體會古代的詩人創(chuàng)作的歷程,還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練習可以是命題性質(zhì)的,比如要求學生寫一首押七陽韻的七絕,填一首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同韻的詞。在反復修改之后,可以把學生和老師的習作編輯排版之后印刷出來,作為紀念,還可以作為以后教學的參考資料。
詩詞格律一直都在我們身邊,教與學互為一體,教無定法,學無長師,我們都在盡力為之。
參考文獻:
[1]劉堅,周瑜.關(guān)于師范高校古代漢語課中詩詞格律教學的思考[J].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2]羅輝.欲教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關(guān)于用簡化方式解讀詩詞格律的基本構(gòu)想[J]. 長江文藝,2009,08.
[3]鈕宇大.作家最好懂點詩詞格律[J].文學自由談,2010,02.
[4]錢明鏘.詩詞吟誦八法[A].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音樂學院:,2009.
[5]葉才林.作者編輯應該學點詩詞格律常識[J].新疆新聞界,1992,04.
[6]祝國湘.說說“粘對”——從一個錯引的詩句談起[J].語文知識,19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