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我防御機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動力論的重要概念,對于分析人物心理起著重要的作用。《復(fù)活》通過對男主人公細致的心理刻畫,成功地塑造了聶赫留朵夫這一懺悔貴族的形象。本文通過分析男主人公在自我救贖的不同階段的心理自我防御機制,生動地體現(xiàn)了他自我救贖的心理變化過程。自我防御機制的壓抑、投射、合理化和抵消作用在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男主人公在精神復(fù)活過程的心理活動,體現(xiàn)了他的自我救贖過程。
關(guān)鍵詞:自我救贖;壓抑;投射;合理化;抵消
作者簡介:于陳辰(1988-),女(回族),四川自貢人,西南民族大學(xué),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2-0-02
一、關(guān)于長篇小說《復(fù)活》
《復(fù)活》是托爾斯泰生前最后一部長篇著作。“罪與罰”在這部小說中集中而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聶赫留朵夫公爵和卡秋莎分別為小說的男女主人公??ㄇ锷谀兄魅斯脣尲页洚敿仁瞧腿擞质丘B(yǎng)女的角色。兩人在初次見面時,產(chǎn)生了純潔而美好的愛慕之情。三年之后兩人第二次見面,卡秋莎依舊如當初單純質(zhì)樸,而聶赫留朵夫卻因參軍,接觸了上流社會沾染了社會惡習(xí),從一個正直上進的青年變?yōu)榱艘粋€荒淫無度的花花公子。因此他誘奸了卡秋莎,給了她一百盧布并拋棄了她??ㄇ锷瘧言兄筮^上了凄慘墮落的生活,淪為了妓女。七年后他們再次相見,早已忘卻卡秋莎的他已是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貴族老爺,而卡秋莎卻因被指控為謀財殺害商人走上了法庭。
此書描述留朵夫嘗試幫卡秋莎脫離痛苦的經(jīng)過,并注重描寫他內(nèi)心和道德的掙扎。同時對男主人公贖罪心理過程細致入微的描繪也把小說人物刻畫地栩栩如生。
二、 四種自我防御機制的闡述
2.1自我防御機制的原理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jié)構(gòu)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的。本我包括生的本能和各種欲望。古人道,食色性也。人的食欲、性欲和破壞欲是先天本能,處于潛意識的深層,是最原始的部分。自我,充當了自身和外部世界之間的仲裁者,代表理性與正確的判斷。它從本我發(fā)展出來,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本我。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從自我中發(fā)展出來,約束本我、限制自我。超我約束人的行為,使之符合傳統(tǒng)美德,職業(yè)道德操守和美德規(guī)范。超我是個人道德的核心。
當人出現(xiàn)了緊張、焦慮、恐懼、擔(dān)心這些情緒,并且這些情緒有時會集聚到自我無法承受的程度。這時本我和超我同時對自我施加壓力,加之外在環(huán)境對其也有要求,因此自我必須解決這些問題。自我有可能采取實事求是的辦法控制危險和解決問題,也可能采用否認現(xiàn)實或歪曲現(xiàn)實的方法。這種否認和歪曲現(xiàn)實的方法就是自我防御機制。
2.2幾種防御機制
2.2.1壓抑作用:當自我必須應(yīng)對本我和超我的壓力時,自我指把意識不能接受的欲望、沖動和經(jīng)驗等,在不知不覺中排斥到潛意識中去,使它們無法進入意識層面,以免形成焦慮、憂懼、愧疚等情緒壓力或痛苦。壓抑通過遺忘和抑制使得這些情緒無法進入意識層面。這是最基本的防御機制。
2.2.2投射作用:面對本我和超我的同時壓力,自我把不被接受的沖動、意念、態(tài)度和行為推向別人或周圍的事物上。一般來說,自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把神經(jīng)性焦慮或道德性焦慮變?yōu)榭陀^性焦慮,以減輕內(nèi)心焦慮的心路歷程。
2.2.3合理化:是指自我找到了一種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寬恕的理由來代替自己行為的真實動機或理由。如給自己尋找借口推脫,從而求得自我安慰。
分為兩種:一種是酸葡萄機制,即希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未能實現(xiàn)時,便否認該目的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就像伊索寓言中所講的那只狐貍一樣,吃不到葡萄反說葡萄是酸的;另一種是甜檸檬機制, 即凡所希望的目的未達成時,便認為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好的。比如,狐貍吃不到甜葡萄,只好吃酸檸檬,還硬說酸檸檬是甜的,正是它喜歡的。
2.2.4抵消作用:是指在超我的指導(dǎo)下,用某種象征性的活動或事情來抵消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借以贖罪補過。在這樣的歷程中,個人希望按自己的愿望把事情重做一遍。如某人通過懺悔,祈福,個人犧牲等方式求得潛意識中罪惡感的解脫。
三、運用自我防御機制理論分析男主人公的自我拯救
3.1壓抑
壓抑指的是把意識不能接受的恐懼,愧疚在不知不覺中排斥到潛意識中去,使它們無法進入意識層面。當他們第三次見面時,聶赫留朵夫依舊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此時的他早已忘記了那個十年前單純美麗的卡秋莎。他知道自己有愧于她,但是卻因為多年的杳無音信早已忘卻。在他看來,女人僅僅是一種享樂的最好工具而已。此時他的自我已經(jīng)把對喀秋莎的愧疚排斥到了潛意識中去,讓自己不再想起。
“兩位姑媽都說她墮落了,因為她像她母親一樣生性淫蕩。姑媽們這種說法他聽了高興,因為想到這事內(nèi)心感到太痛苦太羞恥了,就不再費力氣去尋找,而且忘記了自己的罪孽,不再想到它?!保≒71)姑媽的話仿佛給聶赫留朵夫找到了一個借口,讓他心安理得的不再去想卡秋莎的事情,也不去尋找她的下落。他早已習(xí)慣了這樣奢淫的生活,或許認為這就是命運對大家的安排,他早已沾染了社會惡習(xí)而麻木不仁了。姑媽以及社會對喀秋莎的評價讓他找到了借口,從而更加覺得忘記喀秋莎是個不錯的選擇。也就是說,面對來自超我的罪惡感,此時的他選擇了把這些感情壓抑到潛意識中去,由于自我受到了姑媽及社會的影響,他做出了這個決定。
他的潛意識里是有罪惡感的,但是自我已被現(xiàn)實生活所麻痹。而與卡秋莎的相遇讓他的良知覺醒,良知這里就是指的超我?!暗乾F(xiàn)在,這種意料不到的巧遇使他想起了一切,逼著他承認自己沒有心肝,承認自己殘酷卑鄙,良心上背著這樣的罪孽,居然還能心安理得地過了十年?!保≒71)此時的他已無法再壓抑對卡秋莎的愧疚感了。
3.2投射
投射是指把自我不被接受的沖動、意念、態(tài)度和行為推向別人或周圍的事物上。自從與卡秋莎相遇喚起了他的良知之后,他忽然感到了周圍的人的墮落與腐敗。他開始厭惡周邊的人,他們的虛偽、麻木不仁。有玩忽職守而草菅人命的法官,有趨炎附勢的貴族。而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是當中的一分子,并沒什么兩樣。“他恍然大悟,進來他對人,特別是今天他對公爵,對沙斐雅公爵夫人,對米西和對柯爾尼的憎惡,歸根到底都是對他自己的憎惡?!保≒112)“他不是隨便斷定,而是全身心感覺到,他憎惡他生活在其中的那個圈子,憎惡那個為了確保少數(shù)人享福而迫使千萬人受苦并且竭力加以掩蓋的圈子。聶赫留朵夫現(xiàn)在同那個圈子里的人交往,不能不覺得嫌惡,不能不責(zé)備自己。”(P280)
也就是說,他把對社會的厭惡和對自己的厭惡全推到了別人頭上。這種厭惡的感情來自于他的超我,是因為他的超我看到了他自己的腐敗骯臟,看到了曾經(jīng)喀秋莎的美好,所以得出了正確的判斷,由此覺得厭惡自己。因為如果這種憎惡之情一并加在自己頭上,將超過他承受的極限。所以潛意識中他將對自己的憎惡投射到了其他人身上。
3.3合理化
合理化是用一種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寬恕的理由來代替自己行為的真實動機或理由。當現(xiàn)實無法改變時,自我為了適應(yīng)這個現(xiàn)狀,就會找一個自我、超我都能接受的理由。當他竭盡心力為卡秋莎申訴冤情時,卻看到了她市儈的一面。他第二次去監(jiān)獄探望她時,她依舊露出快樂的笑容,像她對其他貴族老爺一樣。她也向他討錢。卻用這些錢去酗酒,宿醉不醒。之后也利用他與她的關(guān)系打聽其他姐妹家屬關(guān)押的情況并托他幫忙給他們緩刑。當聶赫留朵夫看到了她被社會熏染的一面時,不由地開始動搖了“昨晚迷惑過聶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說話,‘這個女人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魔鬼說,‘你只會把石頭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對別人有益的事了。給她一些錢,把你身邊所有的錢全給她,同她分手,從此一刀兩斷,豈不更好?’他心里這樣想。”(P167)
作為一個腐敗墮落的貴族,勢單力薄的他無法改變這個腐朽的社會。面對法官的拒絕重審,檢察官拒絕糾正失誤,他感到了社會的腐朽。這個時候的聶赫留朵夫已經(jīng)感到自己對卡秋莎的申冤有點力不從心了,他以這種想法安慰自己,也是對自己申冤失敗的一種慰藉。
同時,當他看到司法系統(tǒng)的人玩忽職守而經(jīng)常做出草菅人命的事情時,他也對社會漸漸失去了信心。他不由地想到,監(jiān)獄外的人或許都犯了罪,但是卻沒有入獄,而囚犯其實都是正直的好人?!八肫鹈绹骷宜舐宓脑?,梭洛在美國還存在奴隸制的時候說過,在一個奴隸制合法化和得到庇護的國家里,正直公民的惟一出路就是監(jiān)獄?!保≒346)這也是他對千萬受苦受冤囚犯的同情和無法改變現(xiàn)實的無奈,只能借此想法聊以自慰。
這種進監(jiān)獄的荒唐想法,在那個腐朽的社會里卻是一個正直人的安身之地。由于他無法改變這個現(xiàn)實,自我便找到了這樣一個理由,讓超我信服,這才是正直人的容身之所。
3.4抵消
抵消作用是指用某種象征性的活動或事情來抵消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借以贖罪補過。這里主要指自我在超我的指導(dǎo)下完成超我覺得應(yīng)該做的事情。他明白兒時對喀秋莎犯下的罪過現(xiàn)在已無法彌補。所以提出與她結(jié)婚,以此來減輕自己的罪惡?!拔乙獙λ瑢ㄇ锷f,我是個無賴,對她犯了罪,我要盡可能減輕她的痛苦。對,我要去見她,要求她饒恕我。必要時,我就同她結(jié)婚。”(P113)“良心要我犧牲自己的自由來贖罪,我要同她結(jié)婚,哪怕只是形式上的結(jié)婚;我要跟她走,不論她被流放到哪里。我這些決心決不改變?!保≒347)他娶了卡秋莎,他就完成了自己對她贖罪的心愿,他也就不再給自己背負罪名了。
雖然這件事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卡秋莎,但至少會讓她的生活有很大改觀,更重要的是,讓聶赫留朵夫的超我能原諒自我。因此得到了救贖,不再受到超我的譴責(zé)。
同樣,土地問題上,他也同樣懷有愧疚。貴族階級收繳了大部分農(nóng)民的土地,只提供了一小部分給他們耕種,卻還收取頗高的稅。他意識到了這點,決心力所能及的彌補這個過失。
所以當他把土地贈與農(nóng)民耕種時,“總管提出種種理由,聶赫留朵夫交出土地會吃大虧。但這些理由反而使聶赫留朵夫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即把土地交給農(nóng)民,使自己喪失大部分收入,正是做了一件好事?!保≒228)他以此舉動彌補了一部分罪行,由此得到了救贖,從切實的行動上表明自己不與墮落階級同流合污了,也有了慰藉和滿足。“聶赫留朵夫想到自己堅決抵制總管的意見,準備為農(nóng)民做出犧牲,感到很愉快?!保≒228)
這些行為都表明,由于過去收租太多,嚴重壓榨農(nóng)民,他意識到了以前的做法很惡毒,所以通過歸還土地的方式讓農(nóng)民減輕一點負擔(dān),同時也讓自己的超我不再那樣譴責(zé)自己,讓自己能好好生活。
四、結(jié)語
本文通過對男主人公自我救贖心理變化過程的歸納和研究,形象而生動地體現(xiàn)了他的自我拯救。自我防御機制屬于精神動力論的術(shù)語,多用于醫(yī)學(xué)研究領(lǐng)域,但若用于分析文學(xu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會起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從人物心理變化的角度體現(xiàn)人物性格,從心理變化詮釋人物活動,從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說正是運用了這一點,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懺悔貴族形象。
參考文獻:
[1]沈德燦,精神分析心理學(xué),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杜·舒爾茨,現(xiàn)代心理學(xué)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美) Robert D. Nye,三種心理學(xué):弗洛伊德、斯金納和羅杰斯的心理學(xué)理論,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
[4]李武石,尋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與經(jīng)典案例,科學(xué)出版社,2009
[5][俄]列夫·托爾斯泰,復(fù)活,吉林攝影出版社,2004
[6]馬家駿,俄國文學(xué)史略,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4
[7]任光宣,俄羅斯文學(xué)簡史,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
[8]Leo Tolstoy[R], Louise Maude[Br.], Resurrec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2007
[9]Thomas Woodrow Wilson, Sigmund Freud and William C.Bullitt, A psychological stud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The Riverside Press Cambridge
[10]R.H.Stacy, Russian Literary Criticism—— A Short History,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74
[11]Jerome Neu,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reud,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2]Stuart Sutherland, Macmilla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Macmillan World Publishing Corp,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