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不一致,這種錯亂的時序安排有其特殊意義。不僅營造出神秘的哥特氛圍,還補充著人物的性格特征,將零散的片斷串連成一部完整的故事,不斷穿插的情節(jié)更能凸顯深層的時間內(nèi)涵。
關鍵詞:敘事時間;故事時間;錯時;意義
作者簡介:任璇絢(1989-),女,河北省石家莊市,碩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2-0-01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國作家威廉·??思{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敘述者跳躍的回憶凸顯了作者精巧的匠心。以敘事時間代替故事時間來結構小說,錯亂的時序呈現(xiàn)出獨特的時間內(nèi)涵。
一、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
敘事時間是指文本中敘述者通過對事件的組織來左右接受者的時間感,它更接近事件組合、發(fā)生關聯(lián)的本質(zhì),既提供給受眾有邏輯的時間感受又便于揭示主題;而故事時間是一種物理時間,即非敘述性的時間組織方式,是事件本身所發(fā)生的時間順序。
米克·巴爾在其著作《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中說:“在許多現(xiàn)代試驗小說中,我們發(fā)現(xiàn)材料被有意混淆,時間先后順序關系明顯被隱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顯然無能為力。可是,引人注目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注意到的時間先后順序的混亂,常常仍是相當有意義的。這一混亂甚至可以隱藏在明顯的時間先后順序后面”(譚君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11)。他所說的時間混亂就是“時間順序偏離”或“錯時”,即文本對情節(jié)的安排與素材本身的時間順序之間有差別。素材越復雜,錯時往往會加劇。
二、小說中的時序錯亂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敘事順序顛倒錯亂,沒有按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安排小說的情節(jié),而是將敘述者回憶的往事與當前事件所發(fā)生的聯(lián)系作為時間引線來編排全文。作者多次采用時序錯亂的方式來構建小說的結構,他認為敘述者或小說人物形象意識流動中的時序是一種寫作新時序,時間的推移會把往事沉浸到記憶的底層或?qū)⑵錅舯砻?;回憶中的事件不能按照其自身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來排列,而應將事件的內(nèi)在價值或邏輯關系與當下事件結合起來,此篇小說恰好體現(xiàn)了作者的這一寫作理念。以下是小說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的對比:(左為敘事時間 右為故事時間)
小說的敘事結構由敘述者的當下經(jīng)歷和對愛米麗的回憶交匯而成,從敘述1934年她的喪禮到追述1894年免稅一事,時距長達40年之久。二至四節(jié)敘事節(jié)奏緊湊,敘述者重點追述愛米麗在她父親去世后與荷默·伯隆戀愛的經(jīng)過;就事件在文本中的結構看,這部分又著重敘述她對抗他人干涉和買毒藥的過程。敘述者簡略概述她戀愛的過程,僅通過他人之口來表現(xiàn)情感的發(fā)展進度。“氣味之戰(zhàn)”和“買毒藥”事件是小說的懸念,讀者不但沒有糾結于敘述者錯亂的時序,反而被詳略得當?shù)那楣?jié)安排所吸引;事件既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下文埋下伏筆,又深化主題、揭示死亡的神秘和南方貴族難以適應新生活而必然衰敗的命運。而正常的故事時間應從愛米麗的父親去世到她自己去世,按照戀愛—受阻—買藥—情人失蹤—免稅—催款—去世的順序來寫。敘述者與愛米麗并非生活在同時代,若想表現(xiàn)真實感而采用這種時間順序,則需借助他人回憶來填補愛米麗的生平,這就會失去真實感和神秘性。
三、時序錯亂的意義
對比兩種時間,小說采用敘事時間顯得更真實,是追述往事時意識的自然流動?!盁o序性”增強了敘事時間的藝術表現(xiàn)力,揭示“過去”與“現(xiàn)在”的關聯(lián),有利于表現(xiàn)主題。結尾揭開謎底,透露出她渴望留住愛情又不愿背離世俗觀念的矛盾。事件錯時穿插,凌亂的細節(jié)像補丁縫出愛米麗的性格特征及事件原委,營造陰郁的哥特氛圍并深化主題,這是正常的故事時間難以達到的效果。
1.錯亂的時序引發(fā)敘述者和讀者對過去和現(xiàn)在的辯證思考。零碎的時間穿插,對比出過去與當下不同價值觀所導致的激烈沖突,如兩代人收稅行為的比對等都表現(xiàn)出南方貴族的觀念已不適用于當前生活,試圖留住時間、停在過去的行為只能與現(xiàn)實碰撞出更猛烈的火花。用錯亂的時序來模糊“當下”與“過去”的界限更能突現(xiàn)時間內(nèi)涵。
2.插入式情節(jié)織補整體結構,零碎的細節(jié)完善整體的關聯(lián)性,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避免喧賓奪主。愛米麗的各種行為通過敘述者跳躍的回憶完善著整體形象,直到結尾才理解事件原委和動機。錯時引導讀者在閱讀中回想前文細節(jié),而不影響主體閱讀。
3.時間的無序性增強小說藝術表現(xiàn)力,突出時間意義,將“生”與“死”對照,凸顯死亡和消逝的主題。人物通過破碎的時間片斷被打上了不同時期的歷史烙印,像愛米麗一樣的南方貴族在時間流變中承受著痛苦和不適,而人物本身也是時間的象征。
參考文獻:
[1]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M].譚君強/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 ??思{.《獻給愛米莉的一朵玫瑰花》[M].陶潔/編.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年9月。
[3] 程錫麟.“獻給愛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獻給愛米莉的玫瑰》敘事策略分析”[J].外國文學評論,2005(3)。
[4] 劉立輝 王江.“時間意義的生產(chǎn)機制—《獻給愛米莉的玫瑰》的敘事時間”[N].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11月第6期。
[5] 肖明翰.《威廉·福克納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