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進行,關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討論已經(jīng)屢見不鮮,但是討論的情況如何,還得看具體的課堂改革帶來的成效。在我看來,初中物理的改革應該結合自身學科的特點,來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初中物理是一門基礎科學,初中物理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能力呢?很顯然,焦點就在于45分鐘的課堂。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總是略帶有生硬的色彩,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按部就班,結合教材進行教學,教學方法也是千篇一律。而初中物理探究性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氛圍,更能給初中物理課堂改革取得實效提供一線生機。本文從初中物理課堂中如何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出發(fā),認為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以此來優(yōu)化物理課堂,培養(yǎng)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教學改革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到:“物理課程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笨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可以從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入手,結合本人近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努力來創(chuàng)設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情境:
一、生活化問題引導探究教學
雖然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不少學生在學習中也會感覺到一點吃力,因為畢竟物理學科有著各種枯燥的公式需要記憶,而且記憶之后,還要學會靈活運用這些公式。所以筆者認為,新授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問題引導的形式開展探究教學,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到課堂中來。
比如在學習初二剛開始接觸物理的課程時,筆者就跟學生們提了一些有趣的問題,“學習物理有趣嗎?”“學習物理有用嗎?”隨后,我就用生活化的案例跟學生講解了為何要學習這門課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今后善于從生活挖掘物理知識。學生們看著我,若有所思,我進一步引導:“在座的學生都坐過船吧!在坐船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那么重質(zhì)量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呢?大家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吧?為什么那么巨大的船可以在海洋中暢通無阻,但是當發(fā)生觸礁后,船又很快沉下大海了呢?”學生們像聽故事一般聽得津津有味?!霸倩氐侥莻€船的問題,古希臘的一位科學家,名叫阿基米德,當年他就深受啟發(fā),從生活中挖掘事例,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探索,最終研究出了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系統(tǒng)為大家講解這個偉大物理學原理。”
由此,通過妙趣橫生的生活化情境的導入,讓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學習形成憧憬和期待,并且伴隨著學習的深入,通過實驗法、探究法等來進一步解答生活中的物理問題。
二、生活化復習模式助推高效課堂
筆者認為,復習課新法是生活化的小組合作式來助推高效課堂?;诿恳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在物理復習中,我主張通過生活化的分組模式,讓學生消除對物理復習生硬、死板的印象,復習時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案例來啟發(fā)復習內(nèi)容。
在復習“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這章節(jié)內(nèi)容時,我就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生活片段,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因為電路問題引起的火災,電路引起的火災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們經(jīng)過討論,了解到當電路發(fā)生短路時,線路中的電流增加為正常時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產(chǎn)生的熱量又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溫度急劇上升,大大超過允許范圍,如果溫度達到可燃燒物的引燃溫度,即引起燃燒,從而導致火災。緊接著,我又從綠色環(huán)保角度來講解安全用電,我們現(xiàn)在進入資源緊缺的時代,節(jié)約用電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生活常識,低碳環(huán)保的理念也漸漸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樓道里我們可以選用感應的小燈,半分鐘后自動會熄滅,這樣省去了忘記按開關關燈帶來的資源浪費。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模式的復習課程,學生們對知識點做到了溫故知新,并且充分意識到物理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三、生活化情境實驗啟發(fā)教學
物理教學之所以具有科學性,是因為初中物理實驗能夠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掌握科學規(guī)律性,但有的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會覺得有難度,所以可以采用生活化情境實驗,來啟發(fā)教學,進而提升物理課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進行“光的折射定律”的實驗中,筆者先讓學生進行演示,我在講臺上放置了一杯水(用透明杯子裝好),再將一支筷子斜插進水杯中,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筷子的情況,此時很多學生都說:“筷子看上去好像是彎的。”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哪一部分開始筷子是彎的呢?”學生觀察了一下:“在水面交界點,筷子折了向上彎。”緊接著,我又拿出一塊透明的玻璃磚,在磚后放置了一支粉筆,此時,很多學生觀察后說:“粉筆好像錯位了。”并且讓學生在看到的位置處做上記號,并且由于位置關系,還有學生發(fā)現(xiàn)粉筆并沒有錯位。此時,我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的過程中思考兩個問題:筷子毫無損傷,粉筆也是依舊在原位,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感官上的錯覺呢?于是通過第一堂課的導入,很快讓學生了解了光的折射定律,通過這樣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有所感觸、加深印象。
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實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對于書上看似復雜的原理進行簡單化的原理性的梳理,最終形成知識點結構牢記并掌握。
總之,初中物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學生投入到教學氛圍中來,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思思.揚長避短深化課堂改革——初中物理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感想[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08)
[2]楊紅霞.運用新理念改革初中物理課堂[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0(07)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巢湖學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