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高中地理教學也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有效性。但高中課程多,同時地理課程知識體系也比較復雜、知識量大,教師若不能應用更加科學、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本文試通過探討地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方法,從中找到這種教學方法的妙處,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中地理新授課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guān)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案例教學;教學有效性;方法探討
一、前言
新授課主要指傳授新知識新技能的課。高中知識體系一般比較復雜,而且課程設置多,這無形中就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的壓力。在學科之間的編排上也存在一定的出入,學科之間銜接不夠合理,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上也會存在困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解的地理知識。這樣會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師生間溝通不暢,學生不易找到自身學習地理知識時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要改革自身的教學方式,促使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高。
二、案例教學的含義
案例教學是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以案例為媒介,在課堂上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對案例所含地理原理進行理解和提升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教學的實質(zhì)是“通過案例學習原理而非僅學習具體區(qū)域、具體地理事物”。成功的案例教學是把原理的學習與實踐的應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滲透,相互支持。地理課堂采用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
三、地理案例的應用原則
1.案例應用要有典型性和針對性
教師和學生要進行案例的分析,教師應該保證案例的典型性和針對性。專門為教學用的案例都要有明確的重點,有清晰的目的,地理案例不僅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還要與教學目標相符合,這樣的案例才能在教學運用中發(fā)揮最佳效果。比如教師在分析“美國田納西河以及田納西水電站建立的要求以及建立后給當?shù)貛淼暮锰帯卑咐龝r,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分析,例如水文、水利條件、地勢、河道狀況等,以及分析田納西水電站的建立為當?shù)亟?jīng)濟生活帶來的利益。所有相關(guān)的分析點,在案例中都必須有清晰的描述和呈現(xiàn),以保證用案例分析問題時的典型性和針對性。因此,教師應充分吃透課程標準,領悟案例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結(jié)合本校的學生實際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選編出更有針對性的案例,為實施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2.教學案例要情景化
教師在進行案例的選用時應該保證案例的情景化。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搜集與地理知識相關(guān)的案例,引用一些鮮活真實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情景化的案例能夠?qū)⒌乩碇R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幫助他們理解地理知識,降低難度。如在講解城市化問題時,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體會身邊城市的變化,比如城市面積的變化、城市人口的變化、城市建筑的變化以及城市交通的變化,這些都是一幕幕鮮活的情景。其實每一個城市的發(fā)展都是我國城市發(fā)展的縮影,在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時,教師應該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感受城市化進程的情景。在學生腦中建立起城市化中的各種鮮活情景,對于學生分析城市化各種具體問題都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有體驗的事物總是最容易去學習和分析的。
3.教學案例要相互聯(lián)系
教師在進行地理案例的講解時應該使得相關(guān)案例保持一定的聯(lián)系性,在對比中找到一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共同原因以及不同原因。地理知識本身的相關(guān)性非常大,它是一個整體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在進行講解時應該對之前學過的地理知識進行復習,使學生能夠?qū)⒅R融會貫通。在案例分析中往往通過對有聯(lián)系的案例進行分析對比,更容易找出地理原理的內(nèi)涵,同時也容易教會學生去應用原理和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比如在講解黑鈣土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以前所學到的陽光、氣候、水源等知識進行復習,引導學生找到黑鈣土高產(chǎn)的原因。同時,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講解我國東北大豆高產(chǎn)的原因,通過對比美國東北部大豆高產(chǎn)的原因,對比兩者之間的自然條件因素,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兩個地區(qū)之間存在的差異。學生對有相關(guān)聯(lián)系案例的對比討論中能夠找到地理知識存在的關(guān)聯(lián)性,體會學習地理的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四、案例教學對有效地理教學的妙用
1.展現(xiàn)地理學科教學魅力,活躍學生學習興致
案例教學是要在案例分析中,把案例當成提取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載體。高中地理知識體系比較復雜、瑣碎,在學習時因為理論知識的枯燥,使得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失去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興趣激發(fā)探究的原動力,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領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規(guī)律,固化樂于在研究中學習的習慣。案例教學中學生在閱讀案例內(nèi)容、尋找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表達自己觀點等方面都可以發(fā)揮很大的自主性。所以通過地理案例教學,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現(xiàn)出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同時也經(jīng)常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獨特學科魅力。在案例教學中能夠生動的展現(xiàn)地理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快速把握住地理知識核心,容易形成地理能力。在這樣的教學中師生之間能進行很好的溝通,教師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上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快速提高學生地理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案例教學法能夠?qū)⒌乩碇R典型化,使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發(fā)現(xiàn)與案例相似的問題,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快速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能夠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直接用于指導生活,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案例教學把教學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探究活動,師生共同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圍繞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展開。整個過程是學生敏銳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jié)論的學習過程。在進行案例教學后,學生不像以往那樣去死記硬背地理知識,他們需要自己去總結(jié)地理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他們自身的總結(jié)能力。學會了歸納遷移,學生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在遷移運用中鞏固。遷移運用的途徑可以是單個地理原理、規(guī)律的應用,也可以是問題分析,可以設計一些微型案例(如高考試題)讓學生在課后完成。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知識,更要使其理解原因,揭示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促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并能將知識引伸和遷移,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訓練無疑是案例教學最容易實現(xiàn)的。
3.強化教師技能和素養(yǎng),提升地理教學效率
案例教學的運用需要教師在課堂之前做好充足教學準備,這對教師來講是個較大挑戰(zhàn)。教師既需要按照高考大綱來來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還需要采用案例的方式來降低地理知識的難度,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對地理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實現(xiàn)“深入淺出”理解和教學。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時,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從而保證案例教學的典型性和針對性,保證教師所教知識的正確性。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與以往的教學方法不同,他需要教師對知識體系進行模塊式的整理,變以往被動的教學方法為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期準備中,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了。教師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必然會使學生學習效果也得到提升。
五、總結(jié)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課程理念,強調(diào)“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思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高考地理試題也不斷體現(xiàn)著新課標的思想:應用型和能力型試題增加,結(jié)合生活現(xiàn)象與實際設置的情境題增加。與此相對應,地理課堂的案例教學成為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有益嘗試。在這樣的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提升地理能力。所以在地理案例教學上,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最終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寧可.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初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39):88-89
[2]李紅華.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和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2.9(9):92-93
[3]白玉.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教學為例[J].新課程(中旬),2012,12:184-185.
[4]《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