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拓寬數學教學渠道,拓展學生數學思維,是初中數學教學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關鍵。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更能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教學過程更能貼近學生的發(fā)展實際,教學活動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各種數學活動中,把握數學規(guī)律、實現思維轉換、掌握解題本領,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系統性、邏輯性和慎密性,放大數學教學的功能和效用,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拓寬渠道;拓展思維;把握規(guī)律;提高成效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任,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情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數學思想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的成長進步,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引入數學內容,以問題為主線,利用系統的理論、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去分析、思考、探索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一、拓寬渠道,把握規(guī)律,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要緊扣素質教育的脈搏,圍繞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整合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渠道,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親師信道、寬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數學興趣,催生學生數學情感,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在師生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在銜接生活中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標方向,又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針對數學學科的理論性、邏輯性、慎密性較強的特點,學生掌握不了科學的思維方式,把握不了數學的內在規(guī)律,就很難形成廣闊的思路,也很難實現思維的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成長進步出發(fā),注重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學內在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數學中尋找相關的線索,數式中數字反映數量的關系,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數學問題,探究數學規(guī)律,把握這些數學規(guī)律,形成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比較才有鑒別”。筆者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發(fā)現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找準數學問題的變化規(guī)律。
二、注重轉換,拓展空間,在靈活掌握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都有所不足,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固有的思維空間進一步擴大,進一步提高初中學生思維轉換的靈活程度。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能力,引導學生對數學對象進行觀察,聯想思考,尋求數學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精心整合、梳理教材中可供聯想的素材,及時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鼓勵學生在運用正確的方法解題之后,繼續(xù)尋求多法以及題目變化的各種情況,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和數感,讓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交叉運用,不斷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類討論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分類討論,借鑒他人的經驗,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趨向于條理性、嚴謹性和完整性;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感知能力、思維方式的實際,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歸納總結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銜接生活,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學為用,練為戰(zhàn)。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銜接現實生活、現實問題學習數學知識,在聯系生活實際中檢驗和運用數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連續(xù)性和慎密性,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的眼光思考解決問題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適當、適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數學味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簡明生動、貼近生活氛圍,突出數量關系,減少“過泛過大和形式化”的干擾,吸引學生快速進入思考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情境中選擇、梳理、整合出有價值的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數學方法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并進行檢驗,讓學生學會聯想、推理的邏輯方法,把握解題方向,研剖解題技巧,復述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思維分析現象、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發(fā)散學生思維的同時,引導學生集中思維,讓學生通過比較、探究、交流,發(fā)現、總結一些解題方法與規(guī)律,并在學習、生活中靈活應用,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得以簡縮,解題能力得到提升,逐步使學生的思維敏捷、條理清楚,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成長進步、終身受益。如,筆者在引導學生解決復合應用題,我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題意,以“問題”切入點,先寫出數量關系式,再運用畫圖的方法進行輔助,讓學生快速地聯想與推理,從已有的解題經驗解題方法、解題技巧中搜索解題策略、解題方法,從而使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
綜上所述,教師把握住學生的思維特點、接受能力,在教學中拓寬教學渠道、拓展教學空間,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轉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向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