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傅。明末清初的王玉師徒卻是三人皆狀元及第。
在武科舉考試正規(guī)化以后,一人能連中三元者極其少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jì),明朝有兩位,王玉和顧麟。
確切地說,王玉是連中四元。因?yàn)樗敲髂┣宄跞?,曾得中崇禎九年浙江鄉(xiāng)試解元。入清以后,他連續(xù)三科拒不參加科考,后在家人的勸說下,參加了順治八年辛卯科武鄉(xiāng)試獲解元,次年參加會(huì)試,獲會(huì)元,又參加殿試,得中一甲一名狀元。這不是連中四元嗎?
它的成功與他的師父分不開。王玉是浙江仁和人(杭州人)。他13歲隨外祖父習(xí)武,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成人后,他拜龍灣人(今安徽休寧)黃賡為師。黃賡是明末崇禎十六年(1643)癸未科武狀元。有膂力,能運(yùn)24斤重鐵鞭。王玉的另一位師傅是浙江山陽人劉穆。劉穆是崇禎十年(1637)武狀元。劉穆在明末名氣極大,他擅長刀法,與眾不同,世稱“劉將軍刀法”。王玉還有一位師傅,是浙江溫州總兵馬龍。馬龍長于“避箭法”。
王玉的三位師傅,兩位是武狀元出身。馬龍雖非武狀元,能做到總兵高位,且武藝如此出眾,必也有功名在身。
王玉參加殿試表現(xiàn)出眾,能運(yùn)120斤鐵刀舞動(dòng)88個(gè)胸背花,能抱300斤巨石“負(fù)石以走、舉重若輕”,能手持雙锏撥開四方射來之箭,能三弓九箭,箭箭射中靶心。
正是師傅高明弟子強(qiáng)。
(選自《武林掌故》/張大為 著/當(dāng)代中國出版社/2013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