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認(rèn)為武狀元大概都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赳赳武夫。其實不然。文武全才的佼佼者大有人在。
唐朝有個鄭冠,他參加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癸卯科考試,得中文狀元。過了五年,他又參加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武科考,得中武舉人。在當(dāng)時沒有殿試的情況下,也可稱作狀元了。實是文成武就。
宋朝有個江伯虎,是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武舉第一名。入仕三年后,他又參加專為現(xiàn)任官員舉辦的科舉考試——鎖廳試。他又得中文進士。朝廷授以大理評事之職,品階等同于當(dāng)年文狀元所授之品階。他是武狀元、文進士集于一身。
還有個林軦,是宋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武舉第一名。可他沒有效力軍隊,而是擔(dān)任了地方官,做過知州。這位武狀元未以武傳世,而以文揚名?!端问贰に囄闹尽酚涊d他著有《永陽志》三十五卷。他還是位詩人。廣東潮州一里湖有一座“觀稼亭”,留有林軦的詩作《題西湖山巖二首》,是他任潮州知州時所作?!端卧娂o(jì)事補遺》也收錄了他兩首詩作。林軦雖沒有雙狀元的身份,但其文才得到公認(rèn)。
宋朝武科考增加策論——文化考試,使宋朝武舉的整體文化素質(zhì)較高,宋朝文武全才的儒將也就多。
(選自《武林掌故》/張大為 著/當(dāng)代中國出版社/2013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