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要做到與時俱進。面臨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教師也在不斷提出解決方案。激勵學生去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體驗學習歷史的興趣,然后讓他們自發(fā)學習,這樣才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如何做到讓學生去主動學習,以及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開放性思維,是本文所重點講述的內(nèi)容。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歷史 解決方案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19
歷史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見證,記載著人類悠久的歷史。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歷史,也需要歷史的積淀。唯有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才能促進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初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范疇,初中歷史的教育目標也是具有基礎性的。在當今教改的大潮下如何做好歷史教學課程改革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長期以來,歷史教學采取教師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使得歷史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增強學生歷史觀念,使其從歷史知識中得到啟發(fā),成為一個當今歷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在新一輪課改的大背景下實行先學后導、問題引領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打造高效輕松的課堂,從而不僅實現(xiàn)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還能效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更能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
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正確對待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認識到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不論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略興趣的重要作用,而對于比較好動的初中生來說,其重要性更是不能否認的。因為初中生年齡較小,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調(diào)動起他們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對于將來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xiàn)如今的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知識比以往要豐富得多,這就必然導致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學習上,所以如何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才是重中之重。
1.抓住契機,合理調(diào)動。其實任何知識的學習過程都是提出疑問,并最終解決疑問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之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戊戌變法》一課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回答參與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接著可以讓學生回答戊戌變法的最終結(jié)果如何。當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出戊戌變法失敗后,可以追加這次改革為什么會這么快地遭到失敗,學生的積極性已經(jīng)基本上被調(diào)動起來了,這時候我們要抓住契機,讓學生們討論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之下大家總結(jié)出了運動失敗的原因是由于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過于懦弱,力量薄弱,以及反對派的圍追阻擾等等。通過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喚起了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點燃了他們學習的激情,最終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2.引入歷史故事,引發(fā)興趣。從人們一貫的思想認知來看,歷史不過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發(fā)生了某一事件。大多時候由于考試的需要,我們都要求自己的學生按照特定的條條框框機械地記憶這些歷史事件,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磨滅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其實,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并不是索然無味的,只是被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是有它的客觀原因的,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具體情節(jié)也在不停地變化著,人物在歷史事件中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因此,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插入一些代表性的歷史事件中的小故事作為課堂的小插曲,喚起學生對于歷史的求知欲,還能適當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比如在講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有除奸臣、平內(nèi)亂、中原稱霸的楚莊王,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天下皆知;而晏子使楚、二桃斬三將、田氏代齊等等典故造就了晏子一世名相千古流芳;樂毅不光是軍事奇才,也是政治奇才:輔助弱燕、以三國聯(lián)軍一舉攻下齊國七十多城池,令齊國將領聞聽樂毅之名望風逃竄、獻城開降。這樣的歷史故事有很多,教師要分章節(jié)給學生們講述,讓他們記憶深刻,從而對歷史感興趣。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猶如死水一潭,缺乏生機和活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任何一個學生絕不會對自己感到索然無味的課程傾注熱情。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適宜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模式,一是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在課堂上增加一些學生活動內(nèi)容,如討論講述辯論扮演等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給他們展示自我自主學習的機會,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教師只有扮演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發(fā)現(xiàn)者、欣賞者和幫助者的角色,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歷史教學的主體,才能親身體驗和感悟歷史的脈搏。二是教學環(huán)境要優(yōu)化,好的環(huán)境讓人心情舒暢,好的教學環(huán)境能使學生心理和思維得到解放,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三、總結(jié)
歷史教學對初中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是他們認識歷史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是我們?nèi)魏螘r候都不能忽略的。我們要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中不斷尋求歷史教學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楊同風.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卟學習之友,2011,(9).
[2]張錄珍.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兩個問題[U].教學研究:2011,(7).
[3]饒曉清.搞好初中歷史教學的思考文史教育研究,2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