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社會,倡導探究性學習己成為一種共識。教育所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但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種種困難和阻礙,評價不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學評價工作是一項繁復的工程,要結合實際,積極創(chuàng)新。發(fā)展性評價應成為初中語文探究學習的一種有效評價。
一、確定評價目標,進行全面合理立體的評價
在初中語文探究性學習中,評價的開展要確立一定的目標,有方向可循,才不會盲目。確立評價目標其實質是回答“評什么”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目標要有針對性
初中階段,探究性學習的評價目標,一要考察是否能夠主動參與探究,二要考察語文知識的運用情況,三要考察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風箏》教學中,其中教學目標中有通過對比閱讀,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藉此我在評價目標中這樣設計:搜集兩篇以上寫玩游戲的文章,并將搜集到的文章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比較主題異同,針對每篇文章寫出讀后感。
目標要有全面性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要考核過程與方法。根據(jù)布魯姆的教育理論,評價目標應該包括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初中語文探究的教育價值具有多元性和整體性,其活動過程的方方面面都是評價的目標。又如在《風箏》一課的教學中,不能僅僅將搜集的文章和讀后感進行評價,其中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和方法等,都應該作為評價的目標。
評價目標要清晰
在探究性學習中,評價目標要為學生指明方向,表述一定要清楚、具體。在確定評價目標時首先明確評價對象,評價目標中提到的行為應該是可測量的,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人教版課文《我的叔叔于勒》教學時,如果設計“學生可以理解文章大意”這一評價目標,其中“理解”一詞不是一個具體的可觀察的行為,需要明確的行為指示,我設計為“學生能夠復述大意”,“能夠說出文章主旨,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自己的看法;對小說的六要素有掌握”。這樣就提供了清晰的目標和標準,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二、選擇有效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有兩個發(fā)展水平,其中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與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之間,有一個差異,這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這個“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內對學生進行評價,最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只要幫助學生順利度過“最近發(fā)展區(qū)”,就可以達到新的發(fā)展水平。
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確定評價目標之后,接下來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和設計評價工具。評價方法多種多樣,在初中語文探究性學習中,可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情況,采取與之相應的評價方法。如調查評價法、問卷評價法、談話評價法等。
談話評價是應用較多的一種評價方法。教師以口頭的形式,根據(jù)對話搜集評價信息。與問卷評價相比,本質上并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前者采用口頭形式,后者采用文字形式。如在人教版《沁園春·雪》第一課時教學中,有學生說自己很早讀過《沁園春·長沙》。這個時候我與學生展開談話,在談話中引導學生共同探究詞牌和詞名的異同,也引導課堂教學進入探究中。但是非正式談話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把握一點:在進行談話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有可以問話的機會,就馬上開始詢問,與此同時,要巧妙引導,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使學生積極有效的深入到談話之中,使其獲得啟迪和領悟。
三、進行評價反思,制定改進計劃
我們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在收集和分析了學生學習資料之后,教師要進行認真的總結與反思,以改進教學方法。如在教學《看云識天氣》一課,我將觀察天氣并記錄的探究性活動放在課前作為預習作業(yè),經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鋪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評價才有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評價結果對學生具有指導作用,但同時它應該只有一個分數(shù),而且具有一定的描述性質,可以保證學生認識到不足,也能讓家長明白孩子的學習情況。
評價結果的總結和反思雖然是評價的最后一步,但卻正是發(fā)展性評價的最終目的所在,它有利于日后工作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