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三語文課難,上現(xiàn)代文閱讀試卷講評課更難。”許多語文教師常作這樣感慨。是的,當前高考對語文課堂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講評課的課堂。而放眼當下這方面的課堂教學,有的老師只機械地對答案,不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有的老師只滿足于題目自身條分縷析的講解,沒有一定含金量的點撥與提升;有的老師撇開文本分析,空談答案的構成要素,沒有學生自主研究與思考。這些無疑是在做表面文章,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是紙上談兵。
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地進行現(xiàn)代文閱讀的試卷講評?筆者認為,應著力處理好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研讀文本,探尋思路
現(xiàn)代文閱讀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解題方法,而是讀懂文本?!澳サ恫徽`砍柴工”,一篇文章,如果讀不懂,文意混沌一片,解題方法再多,也無濟于事。
教師講評試卷時,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切入到具體問題的解答,而是引領學生重讀文本。這包括粗讀與精讀。粗讀就是要整體感知文本的主要內容,即作者的行文脈絡,寄寓的感情傾向等;精讀就是要根據(jù)題干設問所涉及到的段落、句子作重點賞讀,挖掘其字面含義和語境中的深層含義,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寫作的意圖等。這些其實都是為具體問題的解答掃除文本理解上的障礙。
具體而言,可以根據(jù)不同文體的常規(guī)寫作思路,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內容。散文閱讀理解文本材料一般分為記敘類、議論類、狀物類。以寫人為主的散文,要把握寫了什么人,該人做了什么事,這些事有什么價值和意義。以記事為主的散文要弄清文本涉及哪些人和事,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如何,這些事情蘊含的深層意義是怎樣的。寫景狀物類的散文,在閱讀中要理清作者描寫什么景、物,抒發(fā)了哪些情感,這些情感是如何生發(fā)的。對小說而言則是作品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其中特別要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什么時間、地點,分別哪些人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按照一定的內在順序做好逐一梳理。
文章主要內容學生梳理清楚后,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發(fā)現(xiàn)其不足,教師再做適當引導與補充,盡量全面的把握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找出試題中涉及到運用文章層次結構、行文思路考察的題目,分析講評。
例如07高考江蘇卷《麥天》第16題,“男人雖然不再耍鐮費胳膊……累人的日子?!边@些敘述從全文結構看有什么作用?
講評這道題的作答時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梳理文本內容,文章先是記人寫事類散文:麥天到了,先前農人麥天辛苦,日月艱難;現(xiàn)在,麥天是節(jié)日,女人熱鬧地走娘家,男人做收麥的準備,雖然辛苦但心里喜悅;麥天過去后,到處都是麥香;最后抒發(fā)感情,麥天把農家的日子濡染得鮮亮,有滋有味。其間穿插細節(jié)描寫:女子心疼丈夫做飯上“硬料”等。
通過教師對文本內容思路的提問與學生的分析,寫男人累與下文寫女人心疼丈夫做飯上“硬料”,與上文農人麥天辛苦,日月艱難都有關聯(lián),由此得知是與上文相呼應,為下文做鋪墊。由此得出答案:強調麥天男人的勞累;為寫女人心疼男人作鋪墊;與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應;與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長刺剌躺在炕上……”一節(jié)的描寫相呼應。
又如08江蘇卷《侯銀匠》第1題,小說第二段“侯銀匠中年喪妻……很精到”,對全文情節(jié)展開有什么作用?請具體說明。
這道題的講評時也是首先提問學生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小說主要寫了侯銀匠中年喪妻,只有一個女兒勤快能干;侯銀匠選定女婿,侯菊中意;出嫁前父女精心準備陪嫁品;侯菊出租花轎,進項留給丈夫;侯菊能干成了當家媳婦;侯菊出嫁后侯銀匠孤獨生活。通過梳理文章內容得出該題是分析小說前后情節(jié)的關聯(lián),結合已經(jīng)梳理出的主要情節(jié),不難得出答案:(1)①從父女相依為命著眼,②為下文選女婿,打陪嫁首飾,在女兒出嫁后父親的孤獨這些情節(jié)提供依據(jù)。(2)①從突出侯菊的精細能干著眼,②為寫侯菊改裝花轎,出租花轎,成為當家媳婦等情節(jié)提供依據(jù)。
二、審清題意,自主訂正
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審題主要是能準確審清題干的提示。高考試題題干的設置,為了讓考生能寫出正確答題,常常在題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語言,指導考生準確答題。這些提示性的語言分“明示”和“暗示”兩種?!懊魇尽比纭奥?lián)系全文”“在第幾段”等明確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題區(qū)域。“暗示”則是題干隱藏的命題者的命題意圖,這往往是最為關鍵的,它直接關系到答題的方向。審題中明確了命題意圖,就猜中了命題人想考我們什么,就能準確答題,避免了答非所問。
另外,還要把握多個題目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一般不是看一道題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個答案。因為高考某一篇文章的閱讀題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獨立的個體,而是由分而總,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對完整的測試系統(tǒng)。系統(tǒng)把握全部題目后,通過把幾個題目作為一個整體放在一起讀,一起研究,挖掘幾個題目考察方向、考察重點的不同,以及涉及文本答題區(qū)域的差別。再讀文章時,就可以綜合考慮所有題目涉及的文章的區(qū)間,同時考慮幾道題的答案在文中的分布。另外,尋找各題的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從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題干及答案中揣摩文章內容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和結構方面的邏輯關系,以利于解答后面問題時獲得幫助和借鑒。
在全面理解、審清題目要求之后,學生就可以清晰找到先前練習中由于審題失誤導致的答題偏差,學生對這道題的理解也就有了新的認識,也就有了對先前的答案做自主訂正、自我完善的欲望。此時,教師應“順應民意”,課堂給出學生自主訂正的時間。
2010年江蘇卷《溜·索》第11題,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xiàn)特色。
這道題的答題,很多學生做題時沒有能審清題干要求“描寫峽谷險峻氣勢”,在分析表現(xiàn)特色時答案角度比較混亂。因此在講評時,我們首先引導學生對題目內涵分析,此題題干“描寫峽谷險峻氣勢”隱含要求是,分析表現(xiàn)特色時應該考慮描寫景物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不需要面面俱到,在此基礎上上,學生自主訂正,很多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并將自己答案修改到位。
又如2009年江蘇卷《上善若水》第13題,本文寫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寫見長,請具體說明它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哪些特色。
這道題盡管也是常規(guī)題型,但是很多學生因為審題失誤而導致得分很低。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在講評時也是采取通過分析題干要求后讓學生自主訂正的方式。題干提示“本文寫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寫見長”,這是在暗示考生,這道題在分析表現(xiàn)手法時不能從景物描寫的具體手法考慮,而是從與描寫相對應的記敘、抒情、議論的角度去考慮運用的具體表現(xiàn)手法。通過分析,抓住題干的這一要求,學生就能找出自己答案存在的問題,從抒情方式等方面自主訂正自己的答案,取得理解上的突破。
再如2008全國卷Ⅰ《陽關古道蒼涼美》一共四問:第14題,根據(jù)文意,說說古陽關為什么聞名遐邇。第15題,根據(jù)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第16題,結合文中對陽關古道的描述,談談你對“蒼涼美”的理解。第17題,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對這四個問題作整體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試題四個提問之間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第一問主要針對文章開頭內容一、二兩段提問,第四問針對文本末尾部分第六段提問。那么第三問“結合文中對陽關古道的描述,談談你對“蒼涼美”的理解?!蔽覀兛梢缘贸鑫恼轮黝}部分三、四、五段落是該題尋找答案的區(qū)域,然后根據(jù)自然段逐一尋找依據(jù)加以概況,可以得出答案為三個要點。對題干要求作出準確分析判斷后,學生自主訂正,概括主體部分每一段落的要點,標準答案自然是“囊中之物”。
三、針對講評,突出重點
進入高三后,因為練習的增多與語文課時的有限,留給一份試卷的講評時間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提高試卷講評的效率呢?其關鍵是教師的講評要精要,要有針對性。所謂的精要,是說在講評試卷時,要著眼于方法的總結歸納,著眼于答題思路的指導,而不是把試卷講評課上成“對答案課”。所謂針對性,就是在講評試卷時只講學生錯誤或失分較多的題,只講學生對答案有疑問或不能完全理解的題,而不是從第一小題到最后一小題,一題不落地進行講評。
講評課要做到有針對性,試卷批改后應當及時分析,通過統(tǒng)計分析,總有一些錯誤是具有共性的,這類錯誤題就是講評的重點。通過作答情況的分析,弄清學生錯誤與失分的原因,分析哪些是審題不仔細,哪些是知識的缺陷,哪些是思維方式的錯誤;另外還要注意其他扣分導致的原因,如條理,書寫,卷面等。根據(jù)學生得分、作答的情況,選用恰當?shù)闹v評方式。其次,把試卷發(fā)給學生后,讓科代表統(tǒng)計出學生有疑問或需要老師講的試題,教師重點研究這些題目,弄清學生思維的缺陷與答題時的紕漏。
通過教師對學生共性問題的分析和學生自我個性問題的思考的有機結合,試卷講評課課堂講評的重點得到確認,講評就有了針對性,在課堂上,把學生試卷答題存在問題的情況通過“錯例剖析”將其呈現(xiàn)出來,讓同學們能清晰地明白自己的完成情況,分析失分的原因。這樣的課堂才能高效處理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就是學生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問題,學生課堂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極大的提升,課堂自然就是學生的樂園。
如2009全國卷Ⅰ《彩色的荒漠》共四問:第14題,文章第一段描寫了戈壁灘的哪些特點?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第15題,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第16題,作者為什么說,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鮮艷奪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裝的紅色?第17題,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來寫克拉2號氣井的?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試卷批改下來,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第14題的第一問,第15題,第16題普遍作答比較到位,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講評時就將重點放在第14題的第二問和第17題,讓學生中帶有普遍性問題的答案呈現(xiàn)出來,師生共同分析學生答案中典型問題存在的原因,14題大部分學生對“聯(lián)系全文”“用意”的要求沒有體現(xiàn),答案分析時沒有從與下文行文思路結構角度去考慮,教師需要將講評重點放在對該類題的解答要求指導,答題從三方面考慮:內容上,為表達某種意思;結構上,為鋪墊照應、推動行文發(fā)展;藝術手法上,為更加強烈突出,富于表現(xiàn)力。17題學生對于常見表現(xiàn)手法掌握比較混亂,課堂上就需要教師將講評重點放在對表現(xiàn)手法作系統(tǒng)梳理,表現(xiàn)手法可以細分為修辭手法,描寫方式,抒情手法,語言特色等。其他問題由于得分較高,課堂不作具體講評分析,教師提供答案給學生參考即可。
四、歸納總結,有效生成
試卷講評的目的無非就是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自己學習和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其實這種發(fā)現(xiàn)和總結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
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試卷講評課,一般應具有如下總結生成:答題失誤原因,現(xiàn)代文閱讀答題基本知識,常見題型的解題步驟、方法、規(guī)律等。
例如在講評2010年江蘇卷《溜·索》后,針對11題“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xiàn)特色”,學生沒有準確理解題目隱含要求導致答題混亂,學生應該總結出審題應該善于抓住題干的關鍵詞這一答題的技巧,13題“文中寫領隊比較分散,請統(tǒng)觀全文,簡要分析領隊形象?!睂W生普遍存在答題要點不全的問題,這一失誤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學生尋找寫領隊的內容不夠細致,沒有根據(jù)自然段逐一尋找,學生應該及時總結答題技巧,分析人物形象要找全文本中相關對人物描寫的內容,逐一對應分析概括。
試卷講評應注意延展性。試卷講評,從一定角度上講是一個重新整理知識的過程,講評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學生理清系統(tǒng)知識結構,應將分散于各題中的知識點適當歸類。講評2010年江蘇卷《溜·索》11題后需要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經(jīng)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知識網(wǎng)絡,學生應及時整理出描寫方面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景物類描寫手法主要有:意象的選擇(典型場景的描寫)、動靜結合、角度的變化(高低遠近)、虛實結合(聯(lián)想和想象)、感覺的變換(視覺、聽覺、嗅覺、內心感覺等)、色彩的渲染等。人物類描寫手法主要是: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
講評2013年江蘇卷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何容何許人也》試題后,師生可以由第11題“他們是舊時代的棄兒,新時代的伴郎。請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總結出這類題的常見提問形式以及答題的角度,即重點語句、語段的作用題常規(guī)答題角度,從內容、結構、表達效果三個角度加以分析,結構上的分析開頭段落需要聯(lián)系標題,聯(lián)系全文,聯(lián)系結尾分別運用不同術語作答。講評2010年江蘇卷《溜·索》14題“本文寫了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請?zhí)骄科渲械纳羁桃馓N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對于探究文本作者的情感取向題,可以歸納總結出答題規(guī)律:探究題要從不同角度出發(fā),不能只局限于一點,由文本內到現(xiàn)實生活,將文本涉及的內容分層次梳理歸類,從不同角度去發(fā)掘作者寄予的情感態(tài)度或褒或貶。